撒拉族:黄河岸边聚族而居
分享到:
2010-05-20 17:53:45 【来源:穆斯林在线】 点击:

撒拉族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的民族,在广袤的积石山下世世代代地居住着撒拉人。8月25日,记者来到甘肃省积石山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吹麻滩镇河庄村进行了采访。

  聚族而居

  撒拉族是古代西突厥乌古斯部撒鲁尔的后裔,七百多年前,撒拉族祖先尕勒莽和阿合莽弟兄俩人因不堪忍受统治者的迫害,带领同族,牵着一头白骆驼,从中亚撒马尔罕出发,向着东方寻求新的乐土。他们历经艰辛,最后来到青海省循化县境内,并在那里定居繁衍生息。如今,甘肃省的部分地区也有撒拉人定居。目前,撒拉人总人口约9万多人。

  撒拉人多是“聚族而居”的,即血缘关系相近的聚居在一起,主要是为了近亲互助。记者所到的河庄村,有许多居民都有亲属关系。这虽然是个面积不大的村庄,但村内店铺林立,一派繁华景象。记者来到一位撒拉族村民的家中。撒拉人住的房屋多是土木结构的平顶房,少数为砖瓦结构的伞字形房屋,一家一个庭院,多是四合院,当地人称之为“庄廊”。走进“庄廊”,花香扑鼻,院内有一个方形的小花圃,花圃中栽有大棵的芍药花等花草,旁边还种有梨树、杏树等果树,树上已经果实累累。村民告诉记者,撒拉人家家都是如此,结出的果实完全是供自己食用的。

  撒拉人居住的房屋很讲究,充分展示出了本民族的特色和审美情趣。梁柱上多有雕刻或绘制花卉树木图案和阿拉伯文书法,古朴而又素雅。室内沙发、写字台、各种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撒拉族男子多穿白色的“汗搭儿”(即衬衫),外面套着黑色的坎肩,头上戴着白色或黑色的圆顶帽子,下配黑色或蓝色的长裤子;妇女则头披纱巾,身穿长裙。一般七八岁的小女孩就披彩色的头巾,结婚后改为披绿色的头巾,中年妇女戴黑色的头巾,而上了年岁的老年人则戴白色的头巾。当这些身着传统服饰的撒拉人走在街上时,将村庄装扮得色彩缤纷。

  撒拉人聚居的村庄,村村都有清真寺,清真寺为阿拉伯式建筑,耸立挺拔。

  赛“蚂蚱” 舞《骆驼泉》

  已经具有八百年历史的撒拉族舞蹈《骆驼泉》,是目前唯一被完整传承下来的撒拉族传统民间舞蹈。

  相传在公元十三世纪上半叶,撒拉族先民尕勒莽和阿合莽带着同族18人牵着一峰白骆驼,驮着故乡的水土离开撒马尔罕。他们跨天山、过黄河,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循化县境内的乌土斯山,这时天色已晚,苍茫中走失了白骆驼。第二天,他们在附近发现了一眼清泉,走失的骆驼已经化为白石。于是他们就把清泉命名为“骆驼泉”,他们从此在此定居下来,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后来,撒拉族人自编了《骆驼泉》,主要在结婚庆典上表演,以此告戒撒拉族人不要忘记历史。由于撒拉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舞蹈全靠民间艺人传袭,其中不少舞蹈都已失传。《骆驼泉》也只有少数的民间艺人能够表演。

  勤劳勇敢的撒拉族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体育项目,其中打蚂蚱独具特色。

  打蚂蚱是一项类似棒球的民间体育活动。打蚂蚱比赛,共有两个队,每个队2至5人,每人拿着一块长约70厘米、呈刀状的板拍。而所谓的“蚂蚱”其实就是一个直径约1厘米、长约5厘米,两头削成尖、呈枣核形状的木球。比赛之前,两个队先争击板权。争得了击板权的一队先进攻,将“蚂蚱”放在圈内最佳处,再用木板将“蚂蚱”击出,双方争相将“蚂蚱”往对方处打。撒拉人尤其喜爱这项运动。

  拔腰是撒拉族又一民间体育项目,比赛是在两个身强体壮的青少年之间进行的。比赛时,双方弓腰反臂抱住对方的腰部,看谁能将对方提离地面。

  这些传统的比赛,如今在撒拉人当中仍广为流传。同时,这些体育项目已经成了撒拉人的招牌,成为了一种旅游资源,每到比赛时总能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责任编辑 贠  睿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撒拉族 而居 河岸

上一篇:韩飞、罗晓瑜被授予“宁夏回族自治区先进工作者”称号
下一篇:循化县摔跤选手多杰在省运会上获得亚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