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故事(小东营的清真寺)
分享到:
2010-12-01 10:03:23 【来源:穆斯林在线综合】 点击:

在广州的越华路附近有一条叫小东营的街道,此街之得名于这里在明清时期曾经是回民军队的驻防之地。现在,小东营还保留着一个小小的清真寺,是供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民礼拜之用,这个清真寺实际上就是这一历史的印记。

     在明朝成化年间,广东和广西地区的民族矛盾激化,地方政府有时深为此事而伤脑筋,采取了很多策略都无法控制,于是当时任两广总督的韩雍就想出了用少数民族军队来镇压少数民族判乱的办法,奏报朝庭,将驻防在南京的一支有一千多人的专门由回民组成的军队调防到广州,并把他们安置在大东、小东、西营、竹筒等四个军营,驻防在广州的城内和城外。根据明代的军事政策,这支回民军队指挥一级的军官是世袭的,士兵也是世代相传,他们秉承“食君之禄,报君之恩”的宗旨,非常忠于封建王朝。

     这支回民军队中,有一个叫羽凤琪的指挥,他平时对部队的训练非常严格,他自已也养成了一身硬朗的工作作风,在明朝崇祯年间,他继承父职,世袭指挥之职,到了清军入关之后,明朝皇帝的后裔在广东组建南明永历政权,永历皇帝加封羽凤琪为都督同知,羽凤琪知道自已重任在肩,所以更加勤勉地训练军队,并积极参加到抗清斗争中,但是,由于清军过去强大,南明政权实成强孥之末,以清平南王尚可喜为首的清军很快攻到了广州,并包围了广州城,羽凤琪带领回民兵,从小东营出发,前往驻守正南门,根据正南门的地形排兵布阵,他自已亲自到城门巡守,只见城外清兵严阵以待,此时他心里已经知道明朝政权已是大势已去,单凭自已的拼死抵抗实际上意义不大,但他并没有松懈,没有把自已的想法说出来,以免动摇军心,他仍然严格要求将士们努力守城,做好最后一搏的打算。

     清军攻城的战斗在一个星期之后全面打响了,羽凤琪带领将士们向城外清兵猛烈开炮,一开始就将清兵的强烈攻势压了下去,战斗连续进行了一天,但终因弹尽粮绝,又外无援兵,加上其它城门已破,正南门终于被敌军攻破,城破之时,护城河的水濠边有几个回民兵划着一条小船前来营救,当时羽凤琪只要往前走一百米就可以上船逃生,但他没有,而是以颁援兵的理由命令小船赶快出城逃生,他自已则拿着长刀冲向敌兵,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那真是一夫舍命,万夫莫挡,他左冲右突,拼刹到最后,几乎成了一个血人儿,在这种情况下,清军几乎退却,此时,他已感到体力不支,于是回到城楼之上,清军不知是何阵势,暂时停止了进攻。奇怪的是等了半天,城楼上竟然一点动静也没有,清军心慌,以为他逃走了,可到城楼一看,羽凤琪已经穿着整齐的军服自缢身亡,在他傍边还有两位回族军官和他一起殉国,清军见此情景,无不感叹不已。

     羽凤琪等人放弃逃生机会而选择殉国的事在回汉各族人民中间传开,广州的回民们深为本民族出现这样的忠君爱国之人而自豪,羽凤琪和与他一起殉国的两位回族将领被人们称之为“教门三忠”。小东营也因此在广州的历史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广州 故事

上一篇:古尔邦节
下一篇:门源回族的风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