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民族生活风情
分享到:
2010-12-07 21:41:38 【来源:穆斯林在线综合】 点击:
     四、回族礼仪习俗

     婚姻解放前,羊栏回族婚俗的特点有三:一在择偶上,父母的意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二在婚礼上按照伊斯兰教仪式举行,由阿旬主持与证婚;三严禁跟其他民族通婚。

     羊栏回族的青年男女,经过一定时间的接触、了解,自由恋爱成熟后,男青年就把情况坦率地告知父母,如果双亲不反对,便托本家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辈为媒,向女方家长求亲,对方家长承诺后,就择吉日举行订婚仪式。

     订婚日多选定在“主麻日”(星期五)的晚上,由男方家长在本家长辈及亲朋好友的陪伴下,携槟榔1000个左右,面条500至800斤,聘金1000元左右,手镯一对,以及糕点等品来到女家,由姑娘亲自接待和接受礼品。交完彩礼之后,双方家长便面议选择良辰吉日为子女完婚。

     婚礼仪式一般定于“主麻日”举行,婚礼日前三天,双方家庭在房前的空地上,用帆布搭成大伞形临时棚屋,作为“迎宾堂”,接待前来祝贺的亲戚朋友。这一天,称为“作锅”(即洗头的意思),新娘要在是日挨家邀请全村妇女(主要是青年妇女)来到她家洗头。

     婚礼日前二天,男女双方需“大、小净”(全身沐浴),更换新装,以示洁净。是日下午,乡里男女青年分别宴请新郎、新娘(男请新郎、女请新娘),同时,由本乡老妇为新娘梳妆打扮、涂脂插花,并戴上耳环、手镯、项链等首饰品。

     是晚,新郎、新娘各自在家庭“迎宾堂”接待来自各地的宾客,请客筵席排列成双,以示新婚成双对,参加喜宴的年青朋友唱歌、说笑,念清真教道,直到深夜。这一天称为“阿斗格”、“阿斗撇”。

     婚礼日前一天,当地土语称为“邀”。这天新娘家要宰牛、摆设餐席,招待前来祝贺的宾客,贺喜的宾客将向新娘馈赠钱物,礼物多少不论,除现金外,常见的是家庭日用品及厅堂摆设品。

     当晚,新娘又须“大净”更换新装,以示洁净无秽,并热忱邀请宾客来家喝茶,举行各种娱乐活动。

     婚礼在凌晨进行,新郎在家中设“餐会”,挨家邀请宾客,同时把槟榔分赠所有前来贺喜的客人。晨礼后人们陆续来到新郎家,并馈赠贺礼(多为现金)。“餐会”结束后,新郎及挑选出来的一批年青男女朋友随新郎的哥哥或叔舅组成迎亲队伍,前往女家接亲。

     新娘随迎亲队伍离家时,头披黑面纱,身穿结婚礼服,并要放声嚎哭,与父老兄妹及亲友依依惜别。然后迎亲队伍陪伴新郎新娘回到新郎家中。其时鞭炮齐鸣,新娘接受簇拥在家门的亲友、乡邻的欢迎,迈进婆家大门。随即男方家里人前往清真寺邀请阿旬为之主持婚礼仪式(念“尼卡哈”)。

     下午三时左右,新郎家再设餐宴。这次主要是宴请清真寺的阿旬、乡老为新娘念“尼卡哈”,同时举行婚礼的宗教仪式。

     婚礼仪式在男方家正厅举行,清真寺阿旬、乡老人席,新婚夫妇戴礼帽(男戴白帽,女戴盖头)双双坐着等待阿旬征询。阿旬分别征询男女双方是否烙守教规、真诚相爱?当获得双方真诚满意的答复后,阿旬开始坐着念“尼卡哈”,郑重地向新婚夫妇祝福,愿他们白头偕老,百事和睦,随即阿旬向新郎额头抛送红枣、花生等食品,意即要新郎记住自己的话永远娶新娘为妻,并知感“安拉”赐结良缘。红枣、花生等食品由新郎分赠给围观的人群,婚礼仪式在简朴、和谐的气氛中结束。

     是晚,新郎以喜餐、喜糖、喜茶招待所有亲朋乡邻。人们尽情献词、唱歌、做游戏,祝贺婚礼成功,当晚的活动最为隆重,热闹又充满欢乐,欢宴直至东方破晓才结束。

     婚礼第二天清晨,新娘起身,打扫屋前后及邻近大街小巷,然后自己出资买鸭或羊做一餐丰盛饭菜,款待全家,并把由娘家带来的鞋靴送给新郎的父母及兄弟姐妹,表示今后是婆家的人,祝愿能受到欢迎与和睦相处,至此婚事活动全部结束。

     解放后,随着《新婚姻法》的施行,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族间交往频繁,和睦共处,男女之间感情融洽,青年男女在婚姻上有决定性的主动选择权,只要男女之间接触与交往,建立亲密的感情,均可婚配,并开始出现了民族通婚。回辉乡现有28名、回新乡有16名非回族居民,其中一部分是人嫁与上门的男女配偶。1988年,两个乡已有10对新婚夫妇中的男性,是附近的汉族;30对夫妇中,女性是内嫁人乡的。民族通婚的前提是,外族男女必须同意人教,举行人教仪式,誓言无条件地信奉伊斯兰教,遵从回族的生活习俗,遵照回族的礼俗举行结婚仪式。贯彻《婚姻法》后,举行婚礼前,男女双方均自觉到当地政府领取结婚证书。

     生育婴儿出生十二天,不论男女,家长都举行“餐会”,俗称“做十二日。”当日宴请本寺阿旬和有威望的乡老。给婴儿取“教名”。婴儿满周岁,俗称“隆随”,即周岁纪念日,经济宽裕的家庭,要举行丰盛的餐会宴请亲朋乡邻。

     女孩三岁开始穿耳环,九岁始饭依宗教,接受宗教教育,男孩十二岁起人教。

     丧葬羊栏回族的丧礼葬仪,严格按照伊斯兰教规进行。回族称死亡为“归真”,人死后称为“埋体”。老人临终前,应先从卧房移至厅堂侧边,厅内绝对肃静,守候在旁的亲人家属,不时低念“真清真言”,人未断气不准哀哭,死者的任何嘱咐,家人应切实执行。死者919,目前,须请本寺阿旬来家给亡者念“清真言”,或做忏悔(“讨白”),希望死者悔改后,得到真主的饶恕。

     亡者安然归真后,家人首先要使死者019其目、闭其口,顺其手脚,使之头北足南,仰卧,脸稍偏西,或头枕东足向西,头稍高向西,意向麦加圣地。然后通知清真寺及村中穆斯林为送葬作准备。

     当地穆斯林葬,力求速葬,一般是早亡午葬,夜死晨埋,不会超过一天。家中有人死亡,亲属立即从清真寺抬来公用“愁架”(当地土语,意为不吉利的抬架,内有活动死床),死者由阿旬为之“大、小净”,遍体洗净,用净布轻拭干,然后用五丈白布,前后左右对尸体严实裹住,用五条横布条绑牢;另用肥皂洗净死床(架板),然后尸体人硷,移人愁架,架上覆盖星、月图案的绿布毯。一切办妥,即将亡者愁架抬到清真寺举行殡礼。人硷事宜均按教规礼节操办,来家吊唁和帮忙的亲朋邻友,都应适当捐助钱财,以尽助丧之礼。后辈不允许向亡者鞠躬,妇女不许号陶痛哭,不许行跪伏礼。

     殡礼由阿旬主持。前来参加殡礼的穆斯林,都须有大、小净,男穆斯林戴礼拜帽或礼拜围巾帽围坐成一个圈。殡礼前,要举行传钱仪式,由死者儿子或亲属双手捧着用毛巾包好死者生前积下的钱财,或是死者子女们为他积聚的钱财(约一万左右),在阿旬的指导下,依次在穆斯林中传递,表示为死者施舍钱财,以获得真主的恕饶,减轻对他的惩罚。传递次数由年龄而定,年纪越大,传递的次数也越多。传钱仪式结束,人们把亡人尸体抬进寺内走廊安放,这时参加殡礼的人,自觉排好长队,随着阿旬一声念道:“真主至大”,殡礼也随着开始,殡礼没有叩头,也没有鞠躬,全部过程只需十分钟左右。殡礼完毕,人们把亡人尸体又放人公用愁架,然后随着送葬队伍被送到坟地,送葬途中,灵枢在前,送葬队伍随后,女性一般送到村口即止步,大部分男性直送到坟地。送葬时,不放鞭炮,不丢纸钱,不哭丧。

     愁架抬到墓地后,挖好坟穴,穴底二头各置木板一块,坟坑四壁以木掉挡土,以防崩卸,如埋葬妇女,坑上另搭帐幕。阿旬再次主持全体参丧者的祈祷活动,下葬时,揭开公用愁架盖,抬出尸体(依然用公用愁架盖罩住尸体),轻轻放人坑中,人坑后尸体仰卧,头朝西,另用纯白布覆盖全身,用香料细末(或香水)铺洒坟坑及全身,同时解开尸体头部与家属最后告别,最后用七小块木板压住白布,另在上面放置松枝,头脚各插一枝,铲土埋妥。埋后,由一人分发散钱给每位送葬者,然后全场寂静,聆听阿旬念“都阿”。念完后,阿旬高呼一声:“求真主接受我们的祈祷吧”,全场捧起双手,摸脸为死者最后祈祷,安葬就此完毕。坟堆高于地面,墓前置一块小砾石,以示标记,不立墓碑。

     葬礼事毕,当晚家人请阿旬来家为亡者祈祷,人们亦纷纷到死者家念经做“都阿”,这样需持续一周,其间,亲属还要去墓地为死者念经做“都阿”。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三亚 民族 生活 风情

上一篇:海南三亚蜈支洲岛
下一篇:南山佛教文化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