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商:跨越千年的沉浮起降
分享到:
2010-01-26 16:17:01 【来源:穆斯林在线】 点击:
自古至今,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同胞具有重视商业和尊崇商人的价值观,积累了经商的本领和经验,形成了世代传承的经商传统。“无回不商,无商不苦”是对回族同胞商业经济生活的真实写照。时至今日,历经千百年的风雨历练,回商作为一个活跃而独特的商业活动群体,已成为中华大地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历史上的回商马帮

  回族同胞擅长经商,有着深层的文化背景。在作为穆斯林人生信条的《古兰经》和圣训中,有大量关于商业活动的训导。《古兰经》中提到的“出外奋斗者”、“大地上寻找财富者”,主要指商人,认为经商是受真主喜爱的,把为经营商业而旅行称为“寻求真主的恩惠”。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本人就是商人,他以经商资助宗教事业得以成功,并成为宗教革命的领袖。他曾经这样评价商人:“商人犹如世界上的信使,是真主在大地上的可信赖的奴仆”,“诚实的商人在末日审判时将坐在主的影子之下”。穆斯林视经商为崇高事业,他们以经商为荣,以追随穆罕默德的行为为荣。

  受伊斯兰教鼓励经商的教义影响,我国的回族同胞秉承了阿拉伯穆斯林的经商才能。从历史上看,回族先民早在唐宋时期就由阿拉伯、波斯等地来到中国经商。元代以后,回族虽然拥有固定的生活区域,但他们并没有单一在土地上做文章,而是坚持农商兼顾,且城镇回族群众一般都以商为主,靠商生活,“无回不商,无商不苦”是对回族商业经济生活的真实写照。时至今日,回族同胞在全国各地的流通领域仍很活跃。如甘肃临夏、宁夏同心和吴忠以及陕西、新疆、山东、河南、河北、青海、云南等回族聚居的地方,回族成为当地市场经济发展的先行者。

回商曾经长期辉煌

  回族先民在唐宋时期进入中国时,较多的是来自阿拉伯、波斯的商人。1300多年来,中国各地回族同胞的商贸活动持续不断,经历了兴旺发达——式微衰落——再度崛起的沉浮起降。这种过程,伴随着历代回族人社会地位的变化而变化。

  唐代,西来番客——穆斯林商人入华后,在中国受到统治阶级最高层——皇帝的极高礼遇,社会地位较高。因为当时的穆斯林商人多以“贡赐”为名而行贸易之实。骑在高高的骆驼上西来的穆斯林商人随着使者前来“朝贡”,目的是为换取高额利润。有意思的是,中国的皇帝每每见到“泱泱大国,四方来朝”的壮观场面时便龙颜大悦,非常慷慨地以二三倍甚至于数倍礼物“回赐”,西域阿拉伯、波斯以及中亚国家的穆斯林商人得此恩惠后更乐此不疲,不少人甚至留居中国不归。

  宋代,西来番客依旧备受朝廷关照,番客们的社会地位仍然很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华的穆斯林商人更多,当时宋朝专设市舶司,专门负责对外(海上)贸易之事。中外穆斯林商人以海上贸易往来方式等缴纳“关税”、“例献”,给中央王朝带来了滚滚财源,甚至于南宋王朝后来偏居东南一隅时,这一部分收入构成当时重要的税赋来源,以支撑国家各项支出。

  唐、宋回族先民中的番商客居中国,进行“贡赐贸易”,经营收入丰厚(番客中的波斯商人,当时就被称之为“富波斯”)。因此由唐及宋,是回族先民构成的回商在中华土地上的第一个黄金发展时期。

  元时,人分4等,色目人低于蒙古人,但仍然高于汉人与南人。作为色目人之一的回族人的社会地位较之唐宋时期稍有下降,但生活完全过得去,有的则依旧过得相当滋润。因此元朝时期成为那些理财好手、经商高手的穆斯林商人的第二个黄金发展时期。

  明清时期,穆斯林社会地位每况愈下。尤其是清代,在人、地矛盾日趋紧张的中国西北地区,经济矛盾引发的民族矛盾愈来愈激化,回族人渐渐滑向社会边缘,回商没有了早期中国封建统治者给予的优惠背景,经营环境较为艰难。到清中后期,陕甘回民起义爆发,战乱频仍,老百姓生存都很艰难,当地回商的生意也一落千丈。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千年 回商 历史 穆斯林 伊斯兰

上一篇:中国《世界历史》摄制组在沙特阿拉伯拍摄片段
下一篇:穆斯林对麦尔彦的认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