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的民居变迁
分享到:
2010-03-21 20:44:39 【来源:中国民族报】 点击:


赫哲族的撮罗昂库 庄艳平 摄
 

 “赫哲”是满语,大意是指“东方的人们”。赫哲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其先民很早就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 长期以渔猎为生,居无定所,行无定踪,因此没有大型的古建筑留传于世,但其民居与渔猎生活相适应,布局合理,建筑奇特,简捷明快。

  赫哲族人的住地大都选择在沿江两岸的向阳高处,便于捕鱼和接近猎场。300年前,赫哲族尚处于原始社会阶段,住的是用桦树皮、茅草、兽皮搭成“撮罗昂库”(赫哲语,“撮罗”意即夹顶,“昂库”意即棚子)。到19世纪末期,居住在黑龙江下游和乌苏里江流域的赫哲人,已经普遍地住“卓”(马架子房)、“胡布如”(小型地窨子)和“正房”了。

  “撮罗昂库”是赫哲族早年居住的一种临时草房。若干一丈来长、二寸多粗的木杆,相互交错搭成上尖下粗的圆锥形房架,上面绑有多道横条子加以固定,再从底部逐步向上一圈一圈地苫上草即成。门一般开在南边,房里的东西北三面可以就地铺草住人,中间空地留作雨天做饭或升烟熏赶蚊虻之用。草房中住人也有一些讲究。老年人都住在里边正面,年轻晚辈则住在两侧。这种临时性草房,多在渔业生产时暂时搭盖。还有一种更简便的叫“阔恩布如昂库”的草房,是用很多根细长的柳条弯成半圆形,依次两头插地,上面绑着若干横条再苫上草即可住人,通常只能容纳一两人居住。“撮罗昂库”和“阔恩布如昂库”这两种草房防寒性差,不能供人过冬,多用在夏季捕鱼时居住,搬迁时就地舍弃。

  “胡如布”也是赫哲族人早年居住的一种比较原始、简陋的民居,修建起来很简单:挖地二尺多深,坑顶上用一二根粗壮的大木头作梁,搭上檩子、椽子,支起楔形架子,上铺箔条或盖树枝,顶盖培上十几厘米厚的土,然后再苫草。向阳的南面开门,门旁有一小窗,用鲂鱼皮糊门窗。房屋内既可搭铺,也可搭炕,既适于过夏,也宜于过冬,修建一次能用两三个冬天。

  “马架子”,又名“卓”,它较“胡布如”有了改进,是建筑在平地上的房屋,搭盖的方法与一般住房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卓”的山墙都是背北向南,房门开在南山墙上,里面不设间壁,门的两侧各有一扇窗子。房内东、西两边搭火炕,厨灶设在火炕的南端,极似厢房。

  “正房”为“卓”的发展,也是赫哲族中最普遍使用的一种住房,坐北朝南,通常为两间或三间大房。里间住人,外间当厨房,一般房内均搭南北相对的火炕,西炕称“万字炕”,是连接南、北炕的。赫哲族人认为“西方为贵”,故西炕只能摆设箱柜,供奉祖先、神灵,不能随便住人。一般人家还在住宅的东侧或西侧搭盖“塔克吐”(鱼楼子),它是用几根支柱做腿,在离地1米多高处支起小房架子,周围用柳条编成篱笆墙,里边可放鱼、兽肉干以及粮食、捕鱼工具等。

  现今,很多旧式住房已不见了,惟家家户户房前的“鱼楼子”还显示着赫哲族民居的风貌。

(责任编辑 贠睿)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赫哲族 民居 变迁

上一篇: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诞辰
下一篇:哈萨克:没有乞丐的民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