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伊斯兰教对于保安族妇女的影响
分享到:
2010-05-17 20:49:31 【来源:社会科学部国际政治】 点击:

保安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亦是甘肃省三个特有民族之一(其余两个为裕固和东乡),人口总数为12038人(1990),民族来源一般认为是元明时期一支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在长期发展中吸收汉、回、藏等族成分而逐渐形成。明初定居在青海同仁县隆务河一带,在当地设“保安站”,修“保安城”以戍边,遂以地名为族名。清同治初东迁至今地。操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通用汉语文。主要居住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境内。在积石山县境内,又以大墩、甘河滩和梅坡三村为保安族的聚居区,也就是人们俗称的“保安三庄”。

     积石山县境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与黄河河床成一倾斜面,靠近黄河有小面积的平川。西南部为高寒阴湿山区,东北部为高寒干旱山区,全县的地质地貌属于黄土高原的丘陵山区。TMx保安族文化网

     保安族几乎全民信教,保安族伊斯兰教属于逊尼派,教法学为哈乃斐学派,但又有“新教”与“老教”之分。新教指伊合瓦尼派,老教包括格底木(又称“铁老教”)和崖头门宦与高赵家门宦。崖头门宦已如前所述,至于高赵家门宦则是在崖头门宦教祖伙个阿訇(阿布都凡他海)掌教期间分离出来形成的。因其创始人马以黑牙(名马申旺)是今积石山高赵家地方的人而得名。该门宦教主是保安族人,信徒也主要是保安族穆斯林。创教人马以黑牙原为崖头门宦教祖凡他海的目勒子(教徒),是高赵家经常出头露面、有一定威信的人物。后来他声称在念齐克尔时见到穆圣、天园,并与真主通了话,主张可以不干舍勒尔提(教乘),仅念齐克尔即可在后世得“脱离”,进天堂。凡他海得知后将其从崖头门宦里革除,马以黑牙遂在高赵家大沟念经传教,自立门户。但终被崖头门宦控为“邪教”,经国民党当局将马以黑牙捕杀,该门宦一度转入秘密活动状态。以后马以黑牙之妻马桃花掌教,开门宦女教主之首例,并经其后辈传布至今。高赵家门宦特点,首先是在教主继承上,夫亡可传妻,一反其它门宦只能由男系世袭教权的做法;其次是不建清真寺,不请阿訇;第三是夜间集体进行宗教活动,男女共处一室,摇首晃身念经;第四是对礼拜和封斋不甚严格,教主亦很少有经济上的封建摊派。保安族参加崖头与高赵家两个门宦者甚多,夫妻兄弟姊妹与亲友分属不同的门宦教派,这成为该族宗教信仰上最突出的一个特点。

  保安族聚居的大河家地区,也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多教派、多门宦地区。该地区以著名的汉依清真大寺为伊斯兰教活动中心,统掌大河家地区自然村四十二坊(教区)清真寺的教权。各寺开学阿訇均须通过大寺指派或认可,穆斯林的礼拜活动亦多在清真寺内举行。

  保安族伊斯兰教信仰中除教派、门宦清真寺制度外,各族穆斯林均须遵行信安拉、信天使、信天经、信先知、信前定、信复生的六大基本信仰和履行念(念诵清真言)、礼(每日五次礼拜和主麻聚礼)、斋(每年教历九月封斋)、课(按财产比例交纳宗教课税)、朝(有条件的一生至少去麦加朝觐一次)天命五功。此外,每年要举行圣纪(穆罕默德诞辰纪念日,教历3月12日)、开斋节(尔德?菲图尔,即肉孜节)、宰牲节(尔德?艾祖哈,即古尔邦节)等三大节日和进行其它一些宗教活动。一个穆斯林从出生直至死亡,在日常生活、饮食服饰、婚姻丧葬等方面无不受到伊斯兰教影响。如婴儿出生后起经名,男孩割礼;结婚时请阿訇证婚;死人时请阿訇主持殡埋,按教规土葬、速葬、薄葬。再如穆斯林男子习惯戴白帽或黑帽,原是教徒们做礼拜时戴的;妇女戴黑、白或绿色盖头,也和宗教规定有关;穆斯林不吃猪肉,不吃一切动物的血和自死之物,不饮酒等也是根据《古兰经》规定而来;穆斯林有爱洁净的习惯,也与做礼拜时要“小净”(洗脸面、口鼻和手脚等)或“大净”(洗全身)有关。伊斯兰教的信仰与道德规范在各信仰民族内形成共同的文化心理素质,具有重要的凝聚和团结作用;一些宗教规定也逐渐变成了民族的风俗习惯。总起来看,保安族与西北回族长期在一起居住和生活,其风俗习惯也大体相同。

     宗教对于保安族的妇女生活有着重要影响,从原始社会到科技发达的今天,宗教一直渗透在各民族日常生活中。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着各种宗教信仰。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对人们的精神、思想有着强烈的影响,当然也影响着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对促进或抑制人口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由于伊斯兰教认为生多生少,生男生女,都是真主的前定。所以在保安族中间实行计划生育有着一些困难,我的房东就有5个孩子,其中第四和第5个小孩都是82年以后出生的,保安族的人口基数虽然小,82年有9207人,但是到2000年就增加到12210人。增长速度很快。TMx保安族文化网
  
     信仰伊斯兰教的保安族妇女由于受宗教的影响,一般初婚年龄较低,据了解,保安族的女孩出嫁年龄都很小,在甘河滩村,很多女孩都是十五六岁就嫁人,十七八岁就算“晚婚”,妇女早婚引起早育,缩短了人口世代更替期,造成人口过快增长。保安族的人口出身率达到23.7‰,死亡率为5.8‰,人口的增长率达到17.9‰,超过了汉族16.8‰的水平。据1982年的人口资料,保安族的妇女生育率都在5以上。除了以早婚的问题以外,另一个问题就是近亲结婚,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调查,保安族的近亲结婚率达10.88%,即便是在村中的“文化人”,也是近亲结婚的“身体力行”者,我的房东的大儿子刚结婚,新娘就是他的姑表妹。女孩出嫁,受“有女先问舅”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就是舅家有权优先娶外甥女作媳妇的权利,这样就势必导致近血缘婚配,对人口素质带来危害。近亲结婚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很大,遗传病往往是通过遗传基因传给后代的,血缘近的人婚配,加大了两个相同有害基因重新配对的机会,容易生出遗传病患儿在1987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全国残疾人数占调查人数的比重为3.40%,其中汉族为3.11%,保安族族平均为4.38%,婚姻法中的法定结婚年龄与三代以内的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不能结婚根本无法实行。 保安族的婚姻受民族与宗教的影响较大,几乎实行族内婚制,民族通婚范围相对狭窄,几乎不与“异教者”通婚。而且即便是同一个宗教,还要相同的门宦,适婚青年几乎只能够在三个保安族的聚居的村庄中选择,这些因素也造成近亲结婚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还有就是包办婚姻严重,女孩在出嫁之前是不能够与男子有“亲密接触”的,否则会受到村民的“非议”,完全由父母包办,封建保守思想严重。

  宗教对教育的桎梏作用也不可小视。例如,在保安族群众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愿送子女入学而愿送子弟入寺学经,为的是将来了弟去当喇嘛或当阿訇,以便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及经济实惠。要么就是出去做腰刀从事小商业活动,对于知识文化的教育不够重视,而且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初中以上的教育几乎是属于男孩的专利,至于女孩子,“读太多的书没有必要,终究是要嫁人的”的思想很是在家长中普遍盛行。完全无视女孩的读书欲望,有些有承受能力的父母也不让女孩读书。“非不能也,实不为也”,保安族的儿童的入学率仅为81%,其中女童入学率仅为65%。据调查,甘河滩村男童入学率仅为75%、而女童入学率仅为25%、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保安族女童的辍学率很高。大部分的入学儿童,在三、四年级便辍学回家,或帮助料理家务,或从事力所能及的农田劳动,能升入初、高中的保安族女童成了“凤毛麟角”。直接的后果就是女性文化程度的低下。据统计,保安族妇女文盲、半文盲人口15—59岁的有2819人,占同龄保安族妇女的87.8%,而同龄男性文盲、半文盲人口比为54.21%,女性比男性高出33.6个百分点。据本次调查分析,甘河滩保安族妇女劳力文盲率为84%。保安族妇女劳力文化程度的低下,不仅影响了她们经济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而且严重制约着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运用。据当地农技推广站反映,现在农田操作主要靠妇女,所以农技推广对象大多是妇女,但是由于她们的文化程度很低,许多新观念、新技术、新机具,她们都接受不了。
  
    长期以来,保安族妇女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没有能接受应有的基础文化教育。解放后,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经过保安族地区教育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保安族的文化教育事业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与其他民族相比较,仍然十分落后,尤其是女性的文盲率更是偏高。据《中国妇女统计资料》,1982年保安族12岁以上人口文盲率为75.5%,其中女性文盲率为91.8%;又据1990年县妇联配合教育部门对全县18个乡的妇女进行摸底调查统计,妇女文盲占文盲总数的80%。据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了,就连一些简单的农技说明书都看不懂,由于青年男子大量外出,妇女现在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因而,导致了保安族地区的农业生产长期徘徊不前,农业经济不振的局面。

  要保证提高妇女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克服宗教的消极影响,要通过宣传教育,使群众接受和树立科学的观念。要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教育和引导群众摆脱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
  
     当然,宗教在一些方面还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伊斯兰教使保安族的妇女养成了善良勇敢勤劳的性格。在开展工作中,必须调动宗教人士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这是搞好少数民族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要动员宗教人士参加宣传工作。宗教上层人士在信教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社会联系面广,他们是我们作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工作中,也必须重视宗教上层人士的特殊地位,要取得他们的合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尊重和保证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对待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对公民正常的宗教活动,国家历来都是给予保护的,但是决不允许任何人利用宗教来妨碍和破坏国家的教育和科学文化普及政策。要加强对宗教活动的管理,对某些以宗教干涉教育婚姻的不法行为要坚决制止。

     党和国家主张,对社会进步、民族发展有利的,即优良健康、影响好的民族风俗习惯,应保持、提倡并不断充实新内容;对社会进步、民族发展不利的,即陈腐落后的民族风俗习惯,应当逐步进行改革。但要尊重本民族人民的意愿,不得直接干涉。在扬弃旧的传统习俗过程中,步子一定要稳,要从宣传教育入手,采取多种形式,潜移默化,切忌强迫命令,防止伤害民族感情,因为这是一件移风易俗的大事,同时还要取决于保安族地区的各个方面的发展,要长期坚持不懈地抓好工作,除了正确的方针方法以外,还要有坚持不懈地努力。

责任编辑   哈   斯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伊斯兰教 保安族 妇女

上一篇:浅谈:我国 回、东乡、撒拉、保安族穆斯林姓氏的汉字书写
下一篇:青海伊斯兰教概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