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在山东
分享到:
2010-05-19 20:37:08 【来源:山东省伊斯兰教协会】 点击:

 伊斯兰教是与佛教、基督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7世纪初诞生于阿拉伯半岛,至今约有1400年的历史。“伊斯兰”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思是和平、顺从;其信仰者称为“穆斯林”(阿拉伯语音译),是顺从者的意思。主要传播于亚洲、非洲、东南欧;以西亚、北非、南亚、东南亚一带最为盛行。目前,穆斯林分布于全球172个国家和地区,有29个国家奉伊斯兰教为国教,52个国家加入伊斯兰最大的国际性组织—伊斯兰会议组织,人数过10亿。当今社会,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发展,伊斯兰教日益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它在世界和平与发展、环境保护、国际政治与经济文化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兴起不久,就传入了中国。从7世纪开始,阿拉伯人就沿着海陆交通线到达中国,进行贸易或旅行,传播伊斯兰教。唐、宋、元三代是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的主要时期。据《旧唐书·西域传》记载,永徽二年(651)八月,阿拉伯帝国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遣使到中国,在长安朝见了唐高宗。中国伊斯兰教史家把这一年作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之始。在漫长的岁月中,伊斯兰教在中国这片古老、文明的土地上延续、发展着,并已经容入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目前,在我国有回、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乌孜别克、东乡、撒拉、保安等10个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中国穆斯林人口约2300多万,清真寺35000多坊,阿訇、毛拉45000多人。伊斯兰教的教义、思想、文化及习俗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穆斯林,他们在中华大地上与其他民族一起参与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共同为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

     一、伊斯兰教在齐鲁大地上的早期传播与发展

     山东地处中国东部、黄河下游,是中国主要沿海省市之一,也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历史上齐、鲁两国发达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在中国具有重大影响,故有“齐鲁之帮”之称。早在700多年前,博大、文明的齐鲁大地就向伊斯兰教展开了胸怀。(据现有文字记载,伊斯兰教于公元1265年传入山东。)700多年来,山东的穆斯林及其宗教—伊斯兰教随着历史的变迁,经历了重重苦难,世事的沧桑。在变幻反复、兴衰交替中,千秋万代,绵延罔替地存留着、演进着、发展着,至今已有穆斯林约53万多人(回族占98%),清真寺430坊。山东穆斯林最显著的特点是其适应性强。它能随时而化、适应时代、适应社会,在困厄中求生存,在艰难中谋发展,在齐鲁大地上,在孔孟文化的浸润下,与汉儒融合,不断地改革与创新,使伊斯兰教逐渐地中国化。山东伊斯兰教的优良传统就在于它的儒伊两种文化结合的紧密性,它的紧跟时代的先进性和社会适应的灵活性,无论从宗教礼仪、宗教文化和宗教建筑等多方面都具有较为显著的中国特色化。

     1、《来复铭》——儒、伊文化结合的里程碑。

     济南作为山东的省会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济南的伊斯兰教也同样有着深厚的、特色明显的宗教文化积淀,据有关资料记载伊斯兰教传入济南的时间不会晚于1278年。现存于济南清真南大寺中的《来复铭》碑(该寺教长陈思于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撰写),就是典型的代表,它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的哲学涵量,又不失伊斯兰教“认主”、“敬畏”的信仰理念。它世人展示着当时的伊斯兰文化在山东、济南的辉煌。

     2、“山东学派”——灿烂的运河伊斯兰文化的结晶。

     明清时期,山东的伊斯兰教在运河沿岸的传播和发展十分活跃。创建于运河边的济宁的“山东学派”是山东伊斯兰教文化的代表,也是山东伊斯兰教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清初济宁的常志美(公元1610年—1670年)及其弟子舍蕴善等人的大量的经注和他们的以“博而熟,重兼授”为特点的经堂教育理念,既弘扬了胡大师(胡登洲,中国经堂教育的主要开创者,陕西人)的教育思想,也对山东伊斯兰教的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3、“成达师范”——开创了以现代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伊斯兰教教育的先河。

     1925年,马松亭大阿訇在济南同唐柯三等人创办了成达师范。济南成达师范学校以“三长”教育为办学宗旨,培养一种新型的阿訇。这种人才,不仅具备从事穆斯林教育的专门知识,还要在宗教方面改变旧日清真寺闭门自封的状况,面向社会接受新事物。改革了旧式经堂教育私塾式的教学方式,采用了班级教学法,并大胆移植了普通学校教育的新体制,在修业年限和组织设施等方面都突破了经堂教育模式。总之,济南成达师范学校的创办,对于提高和增强穆斯林的文化素质和现代意识,改良经堂教育,促进近现代回族教育事业,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山东的伊斯兰教史增添了绚烂的一页。

     山东穆斯林是“爱国爱教”的群体,从元代到近代“五四”运动,从伟大的抗日斗争,到新中国的建立,无不涌现出许多出生入死、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者和勇于献身的英烈人物及脍炙人口的英雄故事。山东回族穆斯林为祖国、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年轻、富有朝气的爱国宗教团体——山东省山东伊斯兰教协会


     1、健全的爱国宗教组织机构。

     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通过社会各界爱国爱教人士的倾心筹备、组织,山东省伊斯兰教协会于1954年9月在济南成立。(截止目前,我省已有16个市级伊协,莱芜市未成立。)全省代表160人,委员54人,常委32人,会长1人,副会长7,秘书长1人(常务副会长兼),副秘书长5人,该协会下设四个委员会:(1、)教务委员会:负责对阿訇、海里凡的培训、考核发证,为朝觐者提供方便并办理相关手续;举办“卧儿兹”演讲、古兰诵读、穆斯林书画比赛。(2、)清真屠宰管理委员会:负责清真食品的监制,向清真食品厂家派驻阿訇,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清真食品知识的培训。(3、)穆斯林经贸理事会:负责穆斯林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络,定期带领穆斯林企业参加国内外的商务活动。(4)文化交流促进委员会:负责对内、对外的文化交流与交往,接待友好使团和参观团,对穆斯林的文化教育提供尽可能的支持与帮助。山东省伊斯兰教协会在省委统战部、省宗教局的领导下,协调各市伊协,引导全省穆斯林群众参与山东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积极发挥着党和政府与穆斯林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2、“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的年青阿訇队伍。

     完善、健全的教务管理制度保证了我省年青阿訇队伍的坚定的政治方向和过硬业务水平。目前我省考核、发证,备案登记的青年阿訇共455名(2008年5月统一换发的证书)。首先,制定严格的培训、考核制度。根据《山东省阿訇培训考核办法》,对全省在职中青年阿訇4年进行一次培训考核、换发阿訇证书工作。考核中宗教专业成绩不合格者,暂缓颁发证书,进行补考。从而大大提高了我省中青年阿訇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充分珍惜、利用好学习进修机会,做好我省爱国爱教优秀阿訇人才的储备。目前在我省中青年阿訇队伍里,有95%的人员参加过市级党政部门举办的学习、进修班;90%的人员参加过省级党政部门举办的学习、进修班;40%的人员有过国家级党政部门举办的培修、学习机会。近年来,山东省伊斯兰教协会不断推荐一批立志为伊斯兰教事业服务,品学兼优的穆斯林青年报考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埃及的爱自哈尔大学,据统计,我省在高等宗教院校的在读生、国外留学生约40余人,不久后,他们将会在我省伊斯兰教界大有作为。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伊斯兰教 山东

上一篇:王蒙:毛主席的民族政策成功在哪里
下一篇:青海回族源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