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伊斯兰教概况
分享到:
2010-05-22 10:24:17 【来源:穆斯林在线】 点击:
    伊合瓦尼

    始创于甘肃临夏地区,大发展于临夏地区和青海西宁地区,风行于西北各省。伊合瓦尼的产生,被称为回族伊斯兰教的一个重大事件,或称维新运动。清末民初以马万福为首及十大“哈志”(朝觐者),从麦加回国之后,以“革新者”的姿态出现,提倡“凭经行教”、“尊经革俗”,故又称“遵经派”、“圣行派”、“新行派”,批判“异端”,简化宗教仪式,推行伊合瓦尼。

    伊合瓦尼意为同教兄弟,是取《古兰经》中:“凡穆民皆为兄弟”这句话之意。其它教派称其为“折底德”或“哈杜斯”(就是革新派、新兴派之意)。伊合瓦尼教派的主张,突出表现在它的“十大纲领”又称“果园十条”(马万福,东乡族,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果园人,故称其为马果园,生于1849年,死于1934年,葬于西宁郊区。)这“十大纲领”是:①不聚众念《古兰经》;②不高赞圣;③不多做“都哇”;④不探望拱北;⑤不聚众念讨白;⑥不纪念亡人的日子;⑦不用《古兰经》转“依斯尕退”;⑧不干“抬太卧尔”的“阿麦里”;⑨主张对用“豪空”用“省海勒”(手端);10“阿麦里”要自己干,别人代干了不行;《古兰经》自己念,别人代念不行。

    以马果园为首的十大哈志,在临夏、青海公开进行传播伊合瓦尼的活动,遭到阁的木和苏菲派各门宦的强烈反对。由于伊合瓦尼主张只“认主”、“遵经”,反对朝“拱北”、宰牲由阿訇念经聚众大干“尔麦力”,同时其教义简单,较其它教派剥削稍轻,适应了部分教徒。因此,当伊合瓦尼传播开来以后,阁的木和苏菲派门宦教徒中皈依此派者日益增多,仅河州(临夏)的八坊16个清真寺,到后来就有12个清真寺皈依了伊合瓦尼。这就激起了苏菲派所属各门宦、阁的木教派上层的不满和激烈反对,他们以马果园曾在光绪二十一年主张抗击清军为由,妄图置他于死地而后快,便联合上书向陕甘总衙门控告。总督很快就批示:“马果园系皇上要犯,穆圣异端,犯法漏网,在家忤逆,就地正法。”十大哈志大多数人惟恐珠连,纷纷放弃了自己的主张,停止了传播伊合瓦尼的活动。马果园继续传教已无立足之地,便积极托人、出资,向河州分统马安良说情,在其默许下,携眷逃往新疆哈密,但到了哈密之后,仍继续传播伊合瓦尼教义,伊合瓦尼很快深入到维吾尔族群众中,影响也愈来愈大。哈密王沙莫胡索特和老教的上层见势不妙,便联合向新疆督军兼省长杨增新控告,杨即以“煽惑民心,蔑视王法”为由,逮捕马果园投入监狱。经河州军阀马安良转请甘肃督军张广建,决定将马果园押解河州处置。封建军阀马麒弟兄侦悉,经密商决意营救,并密派一骑兵营在肃州花墙子地方,以明要暗抢的方式,将马果园接到西宁。从而马果园逃脱了杀身之祸,视马麒弟兄为救命之恩人,感恩不尽,到处吹捧马麒弟兄,称其为“奴路力随尼”——中国的一道光;马麒弟兄视马果园为“上宾”、“贤人”,利用他传播伊合瓦尼,控制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族群众,维护其统治。马果园利用马麒的行政职权,极力推行其伊合瓦尼学说。从而使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成为全省清真寺的总寺,马果园成为全省伊斯兰教的总教长,并利用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培养伊合瓦尼的后继人,不久十大阿訇,包括青海的“尕阿訇”马录在内,声望大振。伊合瓦尼也就成为青海伊斯兰教中影响较大、人数较多的教派之一。马果园逝世后,伊合瓦尼又分裂为尕苏哈为首的“苏派”,又称“一抬”教的多数派和尕的庄阿訇为首的“白派”,又称“三抬”教的少数派。

    四大门宦

    什么是“门宦”呢?通常的解释为,“门宦”是沿用汉人“门阀”“宦门”两词的第一个字合并而成,是一种世袭的身份、地位和特权。“门宦”属于伊斯兰教中的神秘主义派别和宗教制度。国外称“苏菲”派,我国新疆则称“伊禅”派,青海、甘肃、宁夏称此派是“门宦”。伊斯兰教传入我国之后,形成“四大门宦”,在青海只有“虎夫耶”、“嗄地林耶”、“哲合林耶”三大“门宦”,“库布林耶”在青海进行过传播,但没有发展起来,只在民和的个别村庄有极少数信教徒。

    苏菲派原意为“羊毛”,该派成员身着粗毛织衣而得名;又一说是清净、高位而得名。为伊斯兰教的神秘主义派别。初期阶段其特征是:守贫、苦行、禁欲。13世纪以后该派多以诗歌表述其教义,以隐喻解释《古兰经》,把修炼过程比拟为道路,称隐修者为“旅行者”,需经忏悔、断念和冥想、隐静多种阶段,才能达到“神人合一”。重内心苦修和自身的宗教仪式,忽视正统的宗教仪式,故其他派别视其为“异端”。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伊斯兰教 青海 概况

上一篇:浅议伊斯兰教对于保安族妇女的影响
下一篇:西安事变时的马步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