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宗教与方言
分享到:
2010-05-31 18:26:25 【来源:晋城在线】 点击:
  语法特点 主要表现在:①单音词多,很少用“子”字尾或“头”字尾。如桌子、屋子、盘子、钩子、帽子、胡子、谷子、锄头,只读桌、屋、盘、钩、帽、胡、谷、锄等。有些双音词的名词、动词、副词和指示代词也用单音词,如蜜蜂、苍蝇,只叫蜂、蝇。②表音字“圪”字使用频率很高。作名词用的如“圪脑”(头)、“圪洞”(胡同)。

  作动词用的,如“圪挤”(拥挤),“进不圪”(进不去)。作量词用的如”一圪堆’,(一堆)、“一圪节”(节),作形容词用的如“圪诌”(瞎说)、“一圪济济”(一丁点儿)。⑧表音字“不”字使用频率较高。作名词用的,如“不箩”(竹筐)。作动词用的,如“不捞”(搅动)。作形容词用的,如“稀不又叉”(泥泞)。作量词用的,如“几不箩”。④可能补语常用动词+补语+了、动词+圪+了或动词+了,而很少用“得”。如“担得动”,说“担动了”,上得去,说“上圪了”。⑤程度补语比较少,一般不用“高极了”、“好得很”,而用“形容词+的哩”或“很(真)+形容词”。如说“那座楼高的哩!”“这朵花很(真)香”,“今儿的天真真冷”等。⑥语助词“来”,读轻声,使用频率很高。如用于强调主语的“雪来消了”、“饭来中(熟)了”等;用于“把”字句中的“他把灯来点着了”。用于句尾的“夜黑来(昨天晚上)弄甚来?”用于简短问答中的“谁来?”(谁呀?)、“我来!(我呀、是我)“我来来”等。

  常用词语 《陵川方言志》中收入常用词语有704条,按意义分为19类,各类代表性词语主要有:闪电叫“打忽闪”,打雷叫“响圪雷”,垃圾叫“圪渣”,开水叫“圪瘩水”,小胡同叫“圪洞”,厕所叫“茅”,低凹的小洞叫“圪埕”,中年男子叫“汉们”,祖父叫“老爹”,父亲叫“大大”,大人对小孩爱称叫“肉”,头叫“圪脑”,拳头口叫“圪都”,生病叫“难受”,痣叫“土印”,衬衣叫“小布衫”,汗衫叫“圪拉”,枕头叫“豆枕”,瓶子叫“圪芦”,用米、面、菜做成的汤饭叫“调和饭”,公猪、公狗、公马、公猫分别叫“牙狗、牙猪、儿马、儿猫”,蜈蚣叫“蚰蜒”,老鼠叫“缸旮旯”,高梁叫“茭子”,这一些、那一些叫“低些”、“尼些”,一串叫“一不链”,一丛叫“一不池”,一排叫“一不溜”。明天叫“明儿个”,后天叫“后儿个”,昨天叫“夜来个”,夜间叫“黑来”,聊天叫“圪喷”,争辩叫“圪别”,骂叫“噘”,怀疑、犹豫叫“打圪腾”,害羞叫“嫌丑”,食物生、熟叫、“不中”、“中啦”,饭馊了叫“尸气了”,刚才叫“先头”,对付叫“奎对”。

  沁水方言 北方方言的一种。以受外界影响较小的县城为典型。

  一、声母。把j、q等舌面音读舌根音,把部分字的声母zh、ch、sh读做z、c、s,如“展”(zhan)读做zan(攒),“差”(cha)读做ca(擦),是(shi)读做si(四);把声母为r的字部分读做Y,如“容”(rong)读做“匀”(yun),“融”(rong)“云”(yun);把声母为S的字读做X,如“宿”(SU)读做“续”(XU),“肃”(Su)读做“叙”(XU);把声母为q的字读做j,如“侵”(qin)读做“进”(jin),“樵”(qiao)读做“嚼”(jiao)。

  二、韵母。韵母为o的字,部分读做ei如“墨”(mo)读做“昧”(mel);把韵母为u的字,部分读做ou,如“度”(du)读做“斗”(dou);把韵母为ou的字读做a0,或读做u,如“某”(mou)读做“母”(mu);把韵母为un的字,部分读做ong,如“允”(yun)读做“永”(yong)“春”(chun)读做“充”(chong);把个别韵母为ei的字,读做i,如“被”(bei)读做“必”(bi),“备”(bei)读做“币”(bi)。

  三、特殊称谓和日常用语。①称谓方面,把我们、你们、他们称为“我都”、“你都”。②时间指称方面,把昨天、今天、明天称为“夜里”、“今某”、“门依”,把“去年”称为“年省”,把黑夜称为“黑老”,把什么时候称“多乎(令)”。③方位指称方面,把这边、那边称为“直格”、“那格”。④物件、食品指称方面,把瓶子叫做“圪炉”,把土坑叫做“圪土老”,把被子叫做“盖底”,把枕头叫做“豆枕”,把开水叫“熬水”。⑤动、植物指称方面,把母牛叫做“生牛”,把麻雀叫做“xue xue”(入声),把喜鹊叫做“野巧”,把蟋蟀叫做“地狗狗”,把蝉叫做“喔音娃”,把玉米叫做“玉麦”。⑥数量及感觉等指称方面,把很少、一点点叫做“一圪几几”,把舒服称为“出坦”,把脏说成“圪碴”,把不好、不太好说成“不吃货”,把害病叫做“不好的”。


责任编辑 贠 睿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民族宗教 方言

上一篇:虎学良阿訇与《回教女子三字经》
下一篇:乾隆帝唯一的回妃--香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