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五次中东战争
分享到:
2010-06-01 21:13:15 【来源:穆斯林在线】 点击: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

  1947年11月29日,以美、苏等33个国家赞成,埃及等13个阿拉伯国家反对和英国等10个国家弃权,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根据决议,建立一个面积为15850平方公里的犹太国和一个面积为11000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国。决议通过后,犹太人同意分治方案。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有130多万,占总人数的2/3,而分到的土地只占总面积的43%,所以,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和所有阿拉伯国家反对这个决议。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临时政府总理本·古里安在特拉维夫正式宣布以色列国成立。美国立即宣布承认,苏联也在17日宣布承认。以色列国家就此建立起来。但是,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却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国家。5月15日,阿拉伯国家联盟,包括埃及、伊拉克、黎巴嫩和约旦的军队相继出兵巴勒斯坦地区,宣布对以色列处于战争状态。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战争初期,阿军连战告捷,以军极为被动。为此,美国操纵安理会安排了为期4周的停火,以色列乘机加紧扩充实力和调整部署。停火期限一到,以军首先在中部沿海平原,接着又在北部,向阿军发动反攻。阿拉伯国家缺乏统一的作战指挥,仅10天时间,阿方就丧失了1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此时,以色列急需补充兵力和物资,于是,美国又操纵安理会,在7月15日通过了无限期停火方案。10月15日,以色列又大举进攻阿方,战争直到1949年3月,阿拉伯国家先后同以色列签订停战协定为止。以色列通过这次战争占有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100万阿拉伯人被迫流落到约旦、加沙、叙利亚和黎巴嫩等阿拉伯国家,出现了严重的巴勒斯坦难民问题。从此,巴以双方矛盾不断,争斗不绝。

  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年10月29日至11月6日)

  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为苏伊士运河战争,是英、法为了阻挠埃及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实现国有化,企图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联合以色列对埃及发动的一次战争。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的东北部,是一条国际通航运河,全长大约163公里。苏伊士运河不但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缩短了欧亚两洲的航程,还是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重要通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854年,法国取得修建运河的特许权,1882年,英国派兵占领埃及,在运河区建立了它在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1922年,埃及宣告独立。随后英国为确保其殖民统治而和埃及进行了多年的谈判、斗争,于1936年英国和埃及又签订了《英埃条约》,取得了在苏伊士运河区驻军的权力。

  1951年10月,埃及宣布废除《英埃条约》。1952年7月,以加麦尔·阿卜杜拉·纳塞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英国扶植的法鲁克王朝,废除了君主制。1953年6月,建立了共和国。从1953年3月起,埃及新政府和英国就英军撤出苏伊士运河等问题开始进行谈判。1954年10月,双方签订协定,英国同意分批从苏伊士运河撤军,1956年6月之前英军全部撤离埃及。

  1956年7月26日,纳塞尔当选埃及总统后,在亚历山大港宣读了关于将苏伊士运河公司国有化的命令,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要求公司将全部财产移交埃及,并冻结该公司在埃及和国外的所有财产。

  埃及将运河收归国有后,英国大为恼火,积极着手制定进攻埃及,重新占领苏伊士运河的作战计划。与此同时,法国和以色列合作,也商定了对埃及作战的计划。10月14日,英法又举行了秘密会谈,制定了联合作战计划。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中东战争 历史

上一篇:乾隆帝唯一的回妃--香妃
下一篇:西宁茶馆今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