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伊斯兰教
分享到:
2010-07-22 10:44:24 【来源:穆斯林在线综合】 点击:

伊斯兰教在青海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公元757年,唐代政府为平定安史之乱,曾借大食(阿拉伯)兵数千支援,后部分人留居中国。宋代时期,其后裔中的一些人来到青海,但由于人数不多,未能形成伊斯兰教的大发展局面。到了元代初期,跟随成吉思汗来中国的西亚人,大批到此定居,经过较长时间的繁衍生息,伊斯兰教便日渐兴盛起来。十四世纪初,现今的撒拉族先民又移居青海循化,进一步加快了伊斯兰教的发展。

     青海的穆斯林大部分属于伊斯兰教逊尼派的哈乃斐派,遵行“格底目”教坊制。与此同时,在阿拉伯出现的苏斐派各学派,也陆续传入中国。青海各地,除“格底目”--老教外,还先后出现了新教、新新教和崭新新教。在这些新产生的教派中,有的已形成为“门宦”,势力较大的有虎夫耶、嘎的林耶、哲赫忍耶和库布忍耶四大门宦。   

     虎夫耶支系很多,以甘肃河州人马来迟(1611--1766)创建的花寺门宦在青海流行较广。首传于循化、化隆、贵德等县。化隆、同仁有一些藏族和汉族在马来迟的劝说下,也皈依了这一派。在青海流传较广的还有崖头、鲜门等门宦以及灵明堂、撒拉教等。嘎的林耶门宦分支也较多,青海流传的主要有韭菜坪、陈门等支系。河州人祁进一(1656-1719年)承传嘎的林耶后,创建了大拱北,他吸收了儒道教的某些学理,道祖有避居深山,静修参悟,近似道家的作风,故有“清真道士”之说。青海后子河拱北、化隆二塘拱北,都是祁进一生前活动过的地区。哲赫忍耶门宦,为甘肃武都人马明心(1719--1781)所创,始传于循化,以赈济贫人、简化礼仪为教旨,广大贫苦教众悉即响应,皈依日众。库布忍耶门宦,在青海只有很少一些人信仰。   

     伊赫瓦尼,是近代出现的新兴教派,故有新教和新兴教之称。因其创始人马万福系甘肃东乡族自治县果园村人,故称“果园哈知”。他所创建的教派曾经得到马麒家族的大力支持。于是便以西宁为据点,于民国十一年(1922)在东关清真大寺内成立了“宁海回教促进会”,马麒亲自出面担任理事长,使该教派名噪一时,风行西北,逐步发展成为青海的一大教派。

     建国初期,全省有清真寺932座,拱北27座,职业宗教人员5900余人。著名的寺院有西宁东关清真寺、循化街子清真寺、平安洪水泉清真寺。   

     伊斯兰教徒生平最大的宿愿是去麦加朝觐。按规定凡身健康,经济条件许可,在旅途平安的条件下,不论男女穆斯林,一生中要去麦加拜天房一次。新中国建国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每年组织的出国朝觐活动,青海都有人参加。近几年来,在国务院宗教事务局的帮助下,青海还连续组织了两次穆斯林自费朝觐活动。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青海 伊斯兰教

上一篇:亟待加强和重视的少数民族辞书研究
下一篇:宗教建筑对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提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