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时代(610~632年)—伊斯兰教的兴起
分享到:
2012-01-10 22:47:55 【来源:穆斯林在线】 点击:

第三节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的兴起

    (一)伊斯兰教的发源地穆罕默德的故乡——麦加

    上面,我们从大的方面,先全球,后阿拉伯半岛,从远距离观察或鸟瞰了伊斯兰教产生的大背景;现在,让我们进一步聚焦,缩小视点,把目光投向伊斯兰教的最初发源地——麦加。

    伊斯兰教最初发源于麦加。麦加是阿拉伯半岛南北交通的咽喉,是东西商道的中转站,也是半岛宗教、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是穆罕默德传教的第一个历史舞台。

    麦加是红海东岸希贾兹(汉志)地区的首邑,位于一个狭长的山谷中。群山环抱,气候炎热,雨水稀少,几乎是一块不毛之地。城内有一座石殿,叫“卡尔白”,意为立方体建筑,我国旧译“天房”,意即真主之家(语出《古兰经》,但绝非是指真主在其中(伊斯兰教认为,真主无所在,无所不在,没有一个确定的方位。))。根据《古兰经》的记载,“卡尔白”为穆罕默德的先祖、古代先知易卜拉欣(亚伯拉罕)和他的儿子伊斯玛仪(以实玛利)所建。《古兰经》就此说道:“为世人而创设的最古的清真寺,确是在麦加那所吉祥的天房、全世界的向导。其中有许多明证,如易卜拉欣的立足地,凡人其中的人都得安宁”(3:96~97)。又说:“当时我(指真主——笔者所加)曾为易卜拉欣指定天房的地址,我说:‘你不要以任何物配我,你应当为环行者、立正者,鞠躬者和叩头者,打扫我的房屋”(22:26)。易卜拉欣是最早宣扬真主独一的古代先知之一,他为此曾捣毁过偶像。但后来,半岛上偶像崇拜又盛行开来。阿拉伯半岛共有360个部落,每一部落都把本族的神灵供奉在“卡尔白”里,共有偶像360尊。“卡尔白”东南壁上,镶嵌着一块黑石(玄石),阿拉伯人认为那是从天而降的。

    在“卡尔白”东北10余米处,有一眼泉水,叫“泽目泽目”。“泽目泽目”是泉水涌出的声音,有“潺潺”之意,汉译为“渗渗泉”。关于“渗渗泉”有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大约4000年前,先知易卜拉欣带着埃及妻子哈哲尔和婴儿伊斯玛仪因故从巴勒斯坦到麦加山谷定居。易卜拉欣把哈哲尔母子安置好以后,留下一些干粮,恋恋不舍地离开妻儿返回耶路撒冷履行自己的使命去了。哈哲尔带着幼小的伊斯玛仪艰难地维持着生活。白天忍受着烈日的烘晒,黑夜她经受着山风的吹袭。但是,一罐水和一袋干粮没几天便喝光吃完了。伊斯玛仪在母亲的怀里吸吮着乳汁。水断粮绝之后,母亲的乳汁也渐渐地干了。哈哲尔只有用眼泪来湿润儿子干裂的嘴唇,以此维持着伊斯玛仪小小的生命。最后,哈哲尔连眼泪也哭干了。情急之下,哈哲尔只好把儿子放在沙地上,爬上附近的一座山丘。这便是赛法山。她想找到水和果树。但是小山丘上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土和石块。她站在山丘上四处眺望,突然看到北面另一座山上有一条小河,河水澄碧,在阳光下闪着一道道蓝光。河的两岸果树成行,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啊!有救了!哈哲尔不顾一切地向小河跑去。但是当登上那座山丘(麦尔卧山)时,再四下张望,小河、果树不见了,眼前仍是一片荒凉。她被这奇怪的现象惊呆了。她跑回赛法山,再向北远望,小河和果树又出现了。这时,远处传来小儿阵阵哭声。哈哲尔知道这是自己的小孩在哭。她的心中像一团火在燃烧,又不顾一切地向北面跑去。但登上麦尔卧山时,眼前仍是一片荒旱的土地。就这样哈哲尔在烈日曝晒下,一连在两座光秃秃的山上往返奔跑了7次,结果一无所获,连一滴水都没找到。她精疲力尽,非常失望地回到小儿子身边。一种可怕的预感涌上她的心头。正在这时,奇迹出现了:只见伊斯玛仪双手挥动,两足猛蹬,在沙地上蹬出一个小小的沙坑。再蹬,沙下显出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子。蓦然间,从石子下面流出一股泉水。泉水清澈见底,潺潺流动。哈哲尔见此情景,喜出望外,赶忙用这甘甜的泉水滋润小伊斯玛仪的干口燥舌,于是母子俩得救了,这股泉水就是渗渗泉(伊斯兰教兴起后,朝觐卡尔白成为“五功”之一,凡来麦加朝觐者,都要仿效哈哲尔在赛法山和麦尔卧山之间疾行7次。然后痛饮渗渗泉水,顿感甘冽清凉,沁人心脾。)。

    可是,渗渗泉后来在不知什么时候被埋没了。公元525年,埃塞俄比亚人占领了也门地区,麦加的商业受到影响。由于缺乏饮用水,昔日络绎不绝的商旅日渐减少,麦加的商业呈现萧条势头。于是人们就怀念已经消失了的渗渗泉。特别是穆罕默德的祖父阿卜杜勒·穆塔里布,他是古莱什氏族一个支族的族长,又是负责供应南北商旅饮水和食物的头面人物。他更希望找到渗渗泉。他白天到“卡尔白”附近找渗渗泉,夜里梦中也在找渗渗泉。他带着儿子哈利思经过日以继夜地艰苦劳动,终于在卡尔白东北10余米处挖出了渗渗泉洞,渗渗泉水重见天日,又滋润着麦加人和过往的商贾。同时,在泉洞中发现了无数金银和大批刀剑。阿卜杜勒·穆塔里布将渗渗泉交给古莱什氏族掌管,将金银镶嵌在卡尔白的门上。从此,麦加城又兴旺起来。

    穆罕默德祖父掘出渗渗泉后,又在卡尔白周围开辟大院,供众人朝拜和聚会。夜晚,明月当空,群星灿烂,万籁俱静,阿拉伯人就坐在大院夜谈;谈古代战争,讲英雄故事,说异国情调,论古今兴衰。文人雅士、诗人骚客也云集于此,吟诗作文,谈古论今。伊斯兰教以前著名的“七悬诗”便挂在卡尔白墙壁上供人欣赏,任人评说。

    麦加不仅是半岛的宗教中心,而且也是东西商道的中转站。当时东方与西亚之间,有两条重要的商道:一条是从哈达拉毛登陆北行,经海湾的巴林直达伊拉克南部海港巴士拉港,再从两河分别到伊拉克、伊朗或叙利亚;另一条以哈达拉毛为起点,沿红海东岸向北到叙利亚。而麦加是这条路线必经的中间站,南来北往的商旅必须要经过这里。早在5世纪末,麦加古莱什人已经同周边国家——波斯、拜占庭(东罗马帝国)、埃塞俄比亚以及也门希木叶尔王朝订立了商业协定,可以到这些国家进行贸易。同时,与岛内商道沿线各部落也达成互不伤害的默契。因而麦加古莱什商人获得了商业贸易所必需的安全环境,商业也由此而走向繁荣。对此,《古兰经》有明文记载,说:“因为保护古莱氏,因为在冬季和夏季的旅行中保护他们,故教他们崇敬这天房的主;他曾为饥荒而赈济他们,曾为恐怖而保佑他们”(106:l~4节)。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穆罕默德 时代 伊斯兰教

上一篇:近现代伊斯兰教——西方的挑战与现代复兴
下一篇:马步芳参加抗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