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汉族“阿訇”的故事
分享到:
2013-03-22 09:23:11 【来源:】 点击:

    在开发区清真寺,让我听到了一些稀奇的故事,应该是真实稀奇的事情。事情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因为一般人难以如此,所以才会觉得非同一般。 我的朋友万智早晨7点多就打来电话说,今天要开斋了,一起去清真寺礼尔德拜。我本打算把欠的几个笔债还一下,他说好多清真寺今天都开斋了,不去怕就没有机会了。我立刻决定,先去完整地清洗一下,换上干净的衣服和朋友一起去礼拜。
 

    外面淅淅沥沥地下着雨,应该说这样淅淅沥沥地下雨已经两三天啦,我快步跑到楼下,万智已经等在那里,我们冒着雨往过赶。他说9点半应该开始,我们应该不会迟到的。经过西大寺,兄弟说这个清真寺今天还没有开斋,要带我去另外一个比较特别的清真寺。
 

    我不知道他说的特别是什么意思,或者说他所谓的特别究竟特别在哪里,在一个停满了车辆的路边,他停好车,带我进了一个类似钢材市场的院子。我有些不相信他地说,兄弟,别开玩笑,这里哪儿有清真寺啊?他说跟着他不会找不到的。在一栋三层楼的门口写着“礼拜寺”几个字。我们迈着步子往楼上爬,上面第三层已经挤满了人,有些前来礼拜的人没有位子只好站着等阿訇讲完再安排入座。
 

    我拿出相机,一位长辈到我跟前说,往里面走,去拍一些好照片。在拍照片时我听到阿訇在讲解时说的一些话让人倍感振奋,便靠近阿訇拍了几张。拍完,在一个空地坐下。我问阿訇贵姓?旁边一位穆斯林青年说,不知道,不过听说这个阿訇的来历不简单呢。他似乎带着某种玄虚说出来,但是我觉得他觉得不简单,就是有些不同寻常的来历。我抬头环顾这个被挤得水泄不通的清真寺大殿,才发现这座清真寺是现代社会比较流行的楼上清真寺。打破那种把清真寺大殿搁置外面的思路,完全选择一个楼层来盖清真寺。这座清真寺的确是这样的。
 

    有一位在我问及清真寺的修建过程中时,他说这个清真寺可有来历呢。他说这话的意思是,这个清真寺的修建与其它清真寺可不一样。等我再追问时,他反而显得有些模糊了,有些欲言又止,怎么回事呢?他是在卖关子还是有什么不该说的?我愈加好奇了。他见我追问,微微一笑说,等会儿老何来了你自己问。老何是谁?他不再解释,端着汤瓶洗小净去了。
 

    这个阿訇有些来历,这座清真寺也有些来历?本想在做完礼拜就找阿訇详细问询一下,但是开斋节的欢乐与喜悦之情,人们是没有时间坐下来讲历史的。做完礼拜,几个人围在墙角数钱,我走到阿訇跟前,伸出手握一下,向他说Eid Mubarak! 阿訇会意地点点头,也所一句Mubarak! 这时我才看到阿訇在擦拭眼泪,刚刚礼拜时我听到阿訇不断地哽噎和带着哭腔的呼图白,在场的人都被感动的吸鼻涕流眼泪,是啊,一个月30天的斋戒结束了,养主给人的考验也该有个总结啦,三十天的辛苦。阿訇不停地念着祈祷词,人们的情绪也跟着一个个抑扬顿挫的句子而起伏。
 

    阿訇擦着眼泪站起来和我交谈几句,我赞扬别具一格的念法很值得推广,他则握住我的手说,希望能够批评指正。我问他是否可以中午请他开斋,他说中午有个安排不行,下午如果有时间可以。我们约定就在稍微晚点一起吃饭。我不知道我这样是不是不太好,我的用意是给阿訇开斋吃饭,也想找到前面那两个问题的答案。
 

    阿訇后面跟着几个穿着长袍的小满拉,簇拥着阿訇离开了。我看到一位老人留着漂亮的长胡须,想给他拍一张照片。
 

    下午五点多,我如约来到清真寺,先去水房洗小净。我试着把话题往清真寺修建上引,一位正在洗脚的老人说,老何在里边呢,你找他问问。这时我才看到老何。
 

    老何的详细情况是我们在冶师餐厅坐下吃饭时才了解的。刚刚洗完小净的老何,其实也不太老,不到六十岁的样子。他们说盖清真寺的事情找老何?为什么呢?旁边的人听了马上说,是老何把自己的楼房捐出来当清真寺的。我顿时恍然大悟,握住老何的手说,哎呀,你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啊。几百万的楼,怎么就一下子捐出来呢?他却谦虚地说不值一提不值一提,没有必要说这件事。我不知道他怎么想的,在水房直接拒绝了我的问题和赞许。我有些尴尬地说了一声对不起,前往三楼的礼拜殿。
 

    礼拜结束,我邀请老何,阿訇和两位朋友一起前往冶师餐厅用晚饭。楼下遇到一位请阿訇去宰牛,我们和老何一起前往餐厅。
 

    老何再三拒绝,不想谈清真寺的事情。我知道他是谦虚,只有通过推让三四次再说,才显得他不是为了炫耀才这样说的。
 

    老何说年轻时他因为兄弟四个人多饭量大,他们弟兄几个经常出门乞讨过日子。稍微长大一点就出去务工。1980年政策宽松,他们弟兄几个买了拖拉机往陕西运粮食,后来在黑城带人务工。那时候遇到一个十几岁的学生。学生提出在假期跟着他务工赚点学费,他觉得学生出来务工是很好的事情,可以锻炼他,也赚点学费。不过这个学生有点特别,他主动提出想皈依做个穆斯林。老何那时候觉得他是在开玩笑呢,没有当回事。让他继续干活。他们在前往银川搞建筑时,学生在中途跳下火车,没有站稳,把脸摔破了,整个人不省人事。老何和几个人一起急送学生去医院抢救。等学生醒来,他说的第一句话是,叔叔啊,如果我走了,你们一定要把我当回民埋了。几个人吓得捂着他的嘴说别乱讲话。因为那个时候政策紧张,没有通过政府随随便便的入教可是违法的。老何说,他那时候有个经验教训,因为他的父亲在六十年代就是不懂法,把发配到山后面生活了几年,一家人差点给饿死了。现在这个学生想当回民,可不是随便的事情,弄不好把自己给送进监狱。不过他觉得这些都是前定,没有办法,他和几个同行的人商量好以后,带着学生去了宗教气氛比较浓的灵武县,在那里找了熟人给他做了入教仪式,并安置在那边清真寺学习经文。
 

    那时候老何已经有了儿子女儿,也是一大家人张口吃饭。他觉得收养是否无所谓,但是这个年轻人没有一个父亲怎么行呢。已经这样了,老何只好接受,并送学生前往甘肃临夏接受《古兰经》和宗教知识的学习。
 

    学生自从走出家门当了回民,就再没有回家,时间很快过去了。老何说,在他认的这个儿子完成学习在老家挂账穿衣当了阿訇之后,前往青铜峡一个村子开学当阿訇。在那里遇到了自己喜欢的人,老何就像自己的儿子一样,给他娶了媳妇按了家。因为他功底扎实,很快在四方有了名气,便在固原的东方寺里开学。我问他这个人是谁?老何微微一笑说,就是他们经常说的这个阿訇啊,人们问起阿訇,他们都说这个阿訇有来历呢,这就是来历啊。当初一心想入教当回民的汉族小伙子,今天是赫赫有名的大阿訇。
 

    我这才明白,原来老何在当年劳工时,就已经做了一件善事,而且这件善事,居然能够延续到今天,给回族民众培养了一个大阿訇。他就是我见到的罗阿訇。
 

    当年这个来自黑城罗家庄的学生,不知道在哪里见到一本汉文《古兰经》,他细读数次,为其中的哲理和一句句劝解的内容所感动,暗自决定有机会就要去当回民。没有想到,这个计划竟然造就了一位有学识的大阿訇。
 

    老何说,他们弟兄几个从三营农村搬到县城,买了几个地摊,有几亩地,分别盖了两栋楼。现在清真寺的三楼就是自己这一栋的一部分。五年前附近的人都希望有个清真寺礼拜,但是政策又不允许随便盖寺,他就把自家的楼房捐赠出来做了清真寺。谁能想到,没过几年,当初自己收养的小罗学生 ,今天成了他身边的大阿訇,也是孝顺自己的好儿子。
 

    我们还在聊这些事情时,罗阿訇和几个朋友进来。我们赶紧起来让座。这一次见到罗阿訇,不仅仅是肃然起敬,而且有了一种强烈的疼惜,更有一种难以言说的亲近。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决定,或者一种影响,会改变一个人的一辈子。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一个 汉族 阿訇

上一篇:金镖在“穆斯林在线”七周年年会上的讲话
下一篇:金镖:以乐园被报喜的十人之 祖拜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