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润生:《新天方夜谭》三 你们奉献最好的,安拉回赐你们最好的
分享到:
2014-02-18 17:35:52 【来源:作者赐稿】 点击:
      你们奉献最好的,安拉回赐你们最好的

      《古兰经》说:“谁以善债借给真主呢?真主将加倍偿还他,他还受优厚的报酬。”(第五十七章11节)

      《古兰经》说:“你(穆圣)当如实的对他们讲述阿丹的两个儿子的故事。当时他们俩各献一件供物,这个的供物被接受了,那个的供物没被接受。”(第五章27节)

      某日下午,阿訇正匆匆离寺外出,身后传来几声急促的叫喊“阿訇,阿訇!”阿訇回身定睛一看,是位拉面店老板。握手并互道“赛俩目”后,老板说:“阿訇爷,我有件事要麻烦你,你老人家给帮个忙。”阿訇说:“什么事?”老板继续说:“是这么个事,我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已结婚自己开拉面店着,二儿子读了个大专,毕业后在县政府工作。这第三个儿子今年十六岁了,书也读不成,跟着我在店里帮忙,我看他以后做生意也做不成,阿訇爷,能不能让他跟你念经,当个满拉?”

      闻此,一向反应敏捷、健谈的阿訇一脸错鄂,一时间竟不能答。“你既然觉得他一事无成,为什么还送他念经当满拉呢?”“嗯,那个啥,他开不了学,起码也可以在寺里做个啥”。面对这位视念经为谋生出路而送儿念经的父亲,阿訇不由得想起了伊斯玛依兄弟。

      伊斯玛依兄弟化隆县人,曾是家乡的开学阿訇。兄弟四人,他为长兄,虽已成家,但父亲早逝,两个弟弟还小,两个家庭的重担一下落在了他的肩上。无奈,他辞学南下开店,赚钱养家,但开学宣教做阿訇仍是他难以割舍的心愿。对此,他怀有深深的负罪感。见面时,常对我说他“三辜负”——辜负了自己的父亲、几位教他念经的阿訇和供养他念经的“哈宛迪”们,由此我还常戏称他为“三姑父”。所以,做了一段时间的生意,他最终还是回到阿訇的岗位上,受聘青海格尔木清真寺阿訇一职。

      南下之后,他深感以往自己只念经、不读书所造成的缺憾。知识面狭窄,视野不开阔,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他感叹自己人近中年,此生难以弥补,于是将这一愿望寄托在了两个尚在读书的弟弟身上。

      他的弟弟小冶学习用功,但少小懂事,知道家境不易,初中毕业就想辍学念经或去打工。但大哥坚决反对,要求他继续读高中。无论中阿,传统的家庭观念中都有“长兄如父”的家训,所以弟弟尊兄如父,再读高中。高二时,伊斯玛依兄弟打来电话,询问是让弟弟高中毕业去念经好还是读完大学再念经。“当然是大学毕业后再念更好”。“好,那就让弟弟考大学,考上海的大学,去你的身边读书,我放心”。

      翌年,争气的弟弟考上了东华大学,伊斯玛依亲自送弟弟入学。弟弟虽未住寺当满拉,但在家读书期间,已经断断续续学了一册阿拉伯语,会读《古兰经》,是个有一定基础的大学生“满拉”。大学几年里,弟弟不仅自己学习阿语和教门,还组织了其他同学一起学习。他未忘记自己的志向,毕业后要去念经、出国深造,回国后做个有文化的阿訇和学者。

      他大学还没毕业,最小的弟弟也将高中毕业。伊斯玛依兄弟再次来电,他想让小弟弟也考大学,毕业后让俩兄弟一起去念经。小弟弟不负哥哥的期望,考入上海海洋大学。自此,兄弟俩比肩读书,共同成长。小哥俩几年前相继大学毕业,回青海后入寺学习,等待出国留学的机会。哥哥现在孟加拉国伊斯兰大学留学,弟弟在临夏堡子寺学习。

      让阿訇至今深为悲痛的是,几年前,我的好兄弟、伊斯玛依阿訇因病归真,他未能见到弟弟出国留学深造。他培养两个弟弟先读大学,再学伊斯兰的义举善行,莫说在青海,即便大西北,整个中国都是罕见的。与前面那位送不成器的儿子念经,在爱主圣、爱教门,对念经和培养阿訇人才之重视,两相比较,高下自分。

      今日一些穆斯林对阿訇群体有不少的批评,抱怨阿訇整体素质不高,他们期望有更多的品学兼优、学贯中西的大尔林,这是极为合理的要求。阿訇、伊玛目、尔林和吾师塔,在波斯语和阿拉伯语中均为老师、领袖、学者之意,都是为人师者。既如此,如果一个民族不愿将他们优秀的后代培养为师,却又苛求高素质的阿訇,这犹如缘木求鱼,如何可能?你们奉献什么,你们得到什么,这是何等的公平。素质不高的阿訇当然可以批评,但只是一味的批评或抱怨于事无补。请向文中伊斯玛依阿訇和兄弟看齐、效仿,输送更多优秀的好苗子、好子弟学习伊斯兰吧,安拉会回赐给你们一批又一批的优秀阿訇。

      祈求安拉恕饶并慈悯伊斯玛依阿訇!祈求安拉佑助他的弟弟们学成大尔林,奉献主道!阿米乃!

思考题:

如何在民间建立和完善有关阿訇的一系列制度,保障和提高阿訇在教育、生活等各方面的权益?



责任编辑:贝贝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新天方夜谭 白润生 天方夜谭 穆斯林故事

上一篇:白润生:《新天方夜谭》二 善待阿訇是美德,苛刻阿訇是缺德
下一篇:白润生:关于“戴头巾的女歌手”---茜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