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与近代中国穆斯林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渊源
分享到:
2014-06-18 11:36:23 【来源:】 点击:
    5月30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参加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并发表了题为《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发表这一讲话,也体现了对我国各民族青少年的关怀。在历史上,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与聚居在马甸地区的回民,特别是与马甸清真寺有着密切的联系。笔者对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与马甸清真寺、张子文阿訇和李廷相阿訇等近代回族爱国人士的关系,进行了简单梳理。

  早在19世纪末(约1890年),马甸清真寺内即设有“马甸回民义学”,最初只教授阿拉伯经文,后来增加了国文、大学、珠算等课程。1908年至1912年,张子文阿訇主持马甸清真寺期间,进一步扩大了办学规模。张子文阿訇初到马甸清真寺,发现周边失学儿童众多:“贫寒子弟赴该寺(马甸清真寺)乞讨者,竟有二百余人之多,……张阿衡目睹情形,颇为悯恻,昨向人说:‘我看那些孩童,要是多读中外文,将来何尝不能立大事业?……应由各寺阿衡掌教,极力劝导同教子弟读书,更宜稍加强迫。’”张子文阿訇即在义学基础上创办北京第一所经儒学校“经汉大学”。

  张子文(1875年-1966年),名德纯,字子文,经名艾布·伯克尔,是近代伊斯兰教教育史上具有卓越贡献的历史人物,一生主要在华北和东北从事伊斯兰教教育活动。张子文阿訇出生于辽宁本溪火连寨。其父张才,是农民。张子文阿訇幼习儒书,在沈阳张子仙门下学习,16岁中秀才,17岁入关在保定“海大爷”(海思福)、“半拉子刘”(即刘二爷刘玉堂)、马玉麟等大阿訇门下习经,“穿衣挂帐”出师后,在保定西、北、东各寺,以及定兴、易县等地任阿訇。张子文阿訇阿拉伯文、汉文两通,还通晓俄、德等多种语言,尤其擅长德语,教中广为流传“德国张”的美谈: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英、法、德、意等国军队又以剿灭义和团为名,攻陷保定,当年闰八月二十一下午,德军进入保定烧杀抢掠,中尉葛里恩尼带兵窜入保定清真西寺,下令焚烧。张子文阿訇临危不惧,用德语怒斥,吓退敌兵,使得这座历史悠久的古清真寺得以保存,张子文阿訇也因此有“德国张”之誉。

  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华民国诞生。1912年9月12日,张子文阿訇参与组织在北京东珠市口织云公所举行的中国回教俱进会欢迎孙中山先生大会,亲聆其关于“五族共和”、“振兴中华”的讲话,并受到孙中山先生的接见,与马邻翼、王宽等7人同孙中山先生合影。不久,张子文阿訇将花市清真寺内清真第五小学堂更名为“清真文化小学校”(现为坐落在北京崇文门外花市大街的“北京市东城区回民实验小学”),实行培养伊斯兰组织会长、清真寺教长、回民学校校长的“三合一”教育体制。被誉为中国伊斯兰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四大阿訇之一的马松亭阿訇,将张子文阿訇创立的这种三合一体制总结概括为新式经院“三长制”的教育体系并积极加以推广:“我们所说的师范教育,是‘三长’教育,就是‘教长’、‘会长’、‘校长’,同时我们理想中的阿衡也就是这样‘三长’兼备的阿衡。”

  张子文阿訇是近现代中国伊斯兰教著名教育家,是改革旧经堂教育制度的先行者,清末即在清真寺内开展汉文教学的教育实践活动。马松亭以及马善亭、杨明远、李廷相、赵铭周等一批知名阿訇都曾在张子文阿訇门下习经,马松亭曾跟从张子文阿訇长达7年之久。张子文阿訇提出回民子弟应“多读中外文,将来才能立大事业”的主张:一则倡导,“由各寺阿訇掌教极力倡导”;二则强迫,“更宜稍加强迫”,所谓强迫即现今所谓强制性义务教育之意。张子文阿訇还身体力行续收马善亭、李廷相、赵铭周、朱开祺、张耀亭、王敬一等18名弟子,亲授阿拉伯文和汉文。张子文阿訇的诸多教育实践活动,对日后马松亭阿訇创办成达师范也有十分重要的示范意义。

  1912年底,张子文阿訇与王宽阿訇共同应民国政府之邀,前往蒙藏事务局组织创办《回文白话报》。《回文白话报》于1913年1月创刊,王宽为主笔,张子文阿訇任编辑主任。鉴于英、俄等列强窥觑我国边疆,挑拨分裂言论,该报以“开通边地风气,联络感情”,“讲解共和之真理,消弭昔日之嫌疑,使其倾向内向,以杜外人觊觎之渐”为宗旨,期望“蒙古、回、藏同胞以中华民国为前提,合力并进。”

  张子文阿訇思想开明,在晚清即已剪去辫子。民国建立以来,锐意革新,其主持的新式回民婚礼还引起鲁迅先生的关注。鲁迅先生在1913年11月2日的日记中记录:“午后王仲猷在铁门安庆会馆结婚,往观,仪式以新式参回教仪式为之。”而这场新式回民婚礼的主持者正是张子文阿訇。据当时报纸报道,张子文阿訇用阿拉伯文致词,掷喜果,并实行拿手礼;另外又参照新式婚礼,添加了奏乐仪式,朗读汉文祝词,由两位新人向介绍人、证婚人、主婚人,还有双方父母及有关亲人行鞠躬礼,“此事为清真教改良婚礼之创举,各界男女志士,皆欲望其风采,觇其仪注,是日前往参观者甚多,欢呼赞美,极一时之盛。”鲁迅先生即在参观者之列,表达了对伊斯兰教礼俗革新的关注。

  民国初年,以张子文阿訇为代表的北京穆斯林知识分子,常常领时代风气之先。1914年1月,张子文阿訇因《回文白话报》在揭露英、俄等国的分裂活动中卓有成效,“使边地受到好影响”,获七等嘉禾章。“回教大阿衡王浩然(王宽)先生,对于宗教国事,非常热心,以蒙藏事务局聘充《回文报》主笔,自此报出版后,西北边事,颇受好影响。大总统甚为嘉许,特奖给五等嘉禾章,以示优异。又以张子文阿衡,襄助王浩然君,不无微劳,亦蒙奖给七等嘉禾章。按回教阿衡中,素称开通者,固不乏人,然如王、张二君之品学兼优,洵属首屈一指。今承特奖徽章,可为回教前途贺”。同年,张子文阿訇又兼理《京华新报·附张》的编辑工作。

  张子文阿訇离开马甸清真寺后,寺内学校一度停办;时隔不久,张子文阿訇的得意门生李廷相阿訇继续在马甸清真寺内兴办新式教育,并在1921年成功立案成立“北郊马甸清真教公立国民学校”。

  李廷相(1884年-1937年),河北迁安人,早年在河北、北京等地清真寺任职,是民国时期伊斯兰教的重要学者。1923年在天津光明书社出版《圣谕详解》,1924年在北京牛街清真书报社出版了《天经译解》;南下后,是上海爱俪园广仓学窘版署名姬觉弥总纂的《汉译古兰经》的最重要译者之一。姬觉弥是上海犹太富商哈同夫妇的管家,他只是在《古兰经》中译本中挂名而已。该版《古兰经》中译本最初找薛天辉主持,薛天辉自认能力不逮,“遂与李阿訇虞辰(李廷相)、樊先生炳清共相研讨,才译念卷,樊君病逝,后经钟仁黻、费恕皆、胡鸿慈、杨瑞麟诸先生继续以竞其事。”在除哈同夫妇、姬觉弥等出资挂名者外,李廷相的署名“李廷相,字虞辰,河北迁安县人”是最靠前的,贡献卓著。

  值得一提的是,李廷相阿訇在马甸清真寺内创办的学校得以成功立案,还与近代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有直接的关系。据老舍先生的儿子舒乙回忆,1920年秋,老舍当上了北京北郊德胜门外北郊劝学员,“任命父亲当劝学员毕竟是提升。父亲得到了鼓舞,马上就大刀阔斧地干了起来。一上手就打了3个报告,点着了他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一是申请解散17个私塾;二是请求支持北郊马甸清真教在村内办一所公立国民学校;三是请求学务局和地方行政出面维持被奸商破坏的东镇国民学校。对头两个报告,学务局同意办理”。

  现藏于北京市档案馆的民国北平教育局的档案中还有北郊劝学员“舒庆春”即老舍的签名:“北郊马甸清真教长李廷相等拟创设京师北郊马甸清真教公立国民学校呈请备案事,窃据北教马甸清真教长李廷相等函称:敬启者,同人等以本村缺乏公立学校,失学儿童日见增多,拟于清真寺内设立国民学校,经常费用由清真寺及羊行商会按月补助,自能永久维持,而无有始鲜终之虞……查李廷相等热心教育,实属难得,呈报各项亦多与法令相合,除将表件附呈外,理应具文呈请贵局鉴核准予立案,谨呈学务局局长。郊外北区劝学员舒庆春。”

  在马甸清真寺举办新式学校的同时,1915年开始,回族爱国教育家丁子瑜(即丁国琛)、薛文波(1909年-1984年)等人开始在马甸清真寺旁创办小学,先后经历了“广育小学”、“市立马甸小学”、“马甸市立简易小学”等不同历史阶段。1946年,丁子瑜去世。1947年,马甸清真寺内、外两所回族小学合并为“国立成达师范附属小学”,薛文波的弟弟薛文霈任校长。新中国成立后,该校由政府接管,成为“回民学院第一附属小学”,1957年更名为北京市海淀区马甸小学。2004年12月2日,学校再度命名为“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现为海淀区属唯一的民族小学。

  如今,海淀区民族小学已经走过120多年的风雨历程,“岁月峥嵘,两番甲子。百年历程,弹指声中。追源求始,一八九零。先贤睿达,小学初兴。四合院里,莘莘学子。后黑寺内,琅琅书声。风雨沧桑,数易其名。屡经修葺,弦歌未停。定名民小,师生同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伊斯兰教的有识之士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中国穆斯林新文化运动,在近代文化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提高穆斯林文化素质,促进回汉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张子文阿訇、李廷相阿訇等回族人士都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也是这一运动的重要遗产之一。

  习近平主席选择在海淀区民族小学发表重要讲话《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在最广泛的群众中践行。习主席在讲话中提出:“我们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体现了仁人志士的夙愿,体现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要贯彻落实习主席的讲话精神在包括各少数民族、信教群众在内的最广泛的人民群众中,开展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亦为当代穆斯林新文化发展指引了方向,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具体体现。
   (来自 民族报)

实习编辑:小伊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历史渊源 海淀区 北京市

上一篇:清代回疆地区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互动关系探析
下一篇:清代陕西回族的人口变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