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上的西藏穆斯林
分享到:
2014-08-02 12:18:48 【来源:】 点击:
伊斯兰教传入西藏考察

萨利哈·妥德昌  

  自公元651年(即唐高宗永徽二年),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以来,中华大地上涌现出了10个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民族,他们分别是中国内地的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和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兹别克、塔吉克和塔塔尔族。除此之外,在华夏大地上还涌现出信仰伊斯兰教的其他民族的穆斯林,有广西的壮回,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的蒙回,有四川大凉山地区的苗回、彝回,西双版纳地区的傣回(帕西傣)、白回,青海化隆和西藏拉萨等地的藏回等。

  我在西藏工作之余,根据掌握的历史资料,历经长途跋涉,通过实地采访,调研西藏穆斯林比较集中的昌都、拉萨、日喀则等地区,每到一地,就与当地穆斯林座谈,询问他们的族源、由来和生活状况,一路走走停停,着实花去了不少时间,则向世人全面揭开藏区穆斯林神秘的面纱,为临夏州委、州政府提出的“依托藏区大市场,融入兰州都市圈,建设临夏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思路服务。

  伊斯兰教传入西藏考察

  伊斯兰教的传播大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传教等手段使某一地区伊斯兰化,形成了今天的伊斯兰世界,一种是通过穆斯林移民为载体而把伊斯兰教传播各地,形成了遍布全球的穆斯林民族。在雪域高原及周边地区,伊斯兰教通过这两种方式和途径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传播。清真寺的修建都是伊斯兰教传入并在该地区存在的最有力的证明。今天青藏高原境内清真寺的修建情况及周边藏区的相关史料,来考察穆斯林迁居西藏和伊斯兰教传入西藏的过程。

  



  
拉萨寺

  一

  7-13世纪:公元7世纪初,阿拉伯人伴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而登上了历史舞台,吐蕃王朝也伴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崛起在青藏高原。阿拉伯史料中记载,704年吐蕃与大食在土火罗地区发生了直接接触。汉文史料《资治通鉴》和《新唐书》的记载中反映出军事联合之说似乎并不可信,因为,715年古泰伯·伊本·穆斯林进攻拔汗那时去世,倭马亚王朝发生内乱而退兵后吐蕃才到拔汗那,双方没有合作的机会;这时大食对中亚的扩张势头已经失去,谋取安西四镇好像不可能;大食军801年进入到四川助吐蕃作战,与《旧唐书》记载相矛盾,而在吐蕃时期,中亚的伊斯兰化刚刚开始,伊斯兰教势力还未推进到青藏高原边缘,中间还有缓冲地带。但也不能因此否定吐蕃时期穆斯林深入藏区活动的可能性,如果吐蕃与大食在中亚已经有了接触,那就是阿拉伯名将穆罕默德·伊本·卡西姆于712年进攻印度河流域,远征至克什米尔山脚下,信德总督希莎木·本·阿木尔·塔厄里布约768年征服了克什米尔,在这里有可能进行了接触。据《藏医史》记,松赞干布(581-650年)请来大食人治病;赞普赤松德赞时期,派使者分别从印度、克什米尔、中原、大食、尼泊尔等地请来国王的九大御医,在经济方面,吐蕃与大食存在着贸易关系,特别是麝香贸易,而吐蕃与大食在河西走廊和安西四镇进行了多次争夺,792年唐朝的势力已经退出了西域,因此,吐蕃长期控制丝绸之路,穆斯林商人进入雪域高原进行各种活动是可能的。

  9世纪吐蕃崩溃到大约13世纪,在青藏高原与伊斯兰世界的距离逐渐缩短,关系不断拉近。

  9世纪20年代中亚出现了波斯人、突厥人控制的穆斯林小王朝,40年代吐蕃、回鹘相继崩溃,回鹘西迁推动了中亚的突厥化和伊斯兰化。中亚真正实现伊斯兰化的是波斯萨曼王朝(875-999),10世纪后佛教、摩尼教、拜火教已经销声匿迹,突厥伽赛尼王朝(962-1212)第一个信奉了伊斯兰教,经常向印度北部发动圣战。之后,廓尔王朝(1150-1206)把伊斯兰的统治扩大到印度北部大部分地区,到德里苏丹(1206-1526)时完成了印度北部伊斯兰化,这表明青藏高原南缘也与伊斯兰世界相连了。喀拉汗王朝(997-1212)于1001年把伊斯兰教传入于阗、叶尔羌等青藏高原西北地缘。13世纪伊斯兰教推进到新疆昌八喇城(现吉木萨尔县),这时蒙古军西征就把大批的穆斯林带入了中国西北部。元代河湟地带也已成为穆斯林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如元初至元十年(1273年)天房圣裔“古土布兰巴尼尔布都来海麻尼”由伊拉克来华传教,在西宁去世,西宁王速来蛮为他建南山拱北;元宪宗三年(1253年)忽必烈、兀良合台率蒙古军和西域回回亲军十万人平大理,也出现了回回入滇的第一高潮。著名回回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于至元十一年(1274年)出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对云南成为回族聚居区有重要的影响。总之,13世纪伊斯兰教已推进至青藏高原的四缘,为伊斯兰教传入青藏高原提供了条件。据982年成书的波斯文著作《世界境域志》记载(这是目前可知西藏境内清真寺的最早记载),在拉萨已有一座清真寺和少量穆斯林。

  二

  14世纪后的西部藏区:欧洲人最先接触的藏区是印度莫卧尔王朝后期,传教士在青藏高原西南缘的巴尔蒂斯坦、吉尔吉特和拉达克地区活动,由于缺乏全面了解藏区,把巴尔蒂斯坦称为“第一藏区”,巴尔蒂语是藏语的一个分支,拉达克称为“第二藏区”,拉萨和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地区“第三藏区”,后来又称“中心藏区”,这种划分方法最早是由波斯伊斯兰传教士使用的,后来西方研究者又把阿里、拉达克、巴尔蒂一带称为“西部藏区”,这一地区与克什米尔、印度、新疆接壤,这个世纪以后强烈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

  14世纪以前伊斯兰教已推进到青藏高原的四缘,在雪域高原有穆斯林活动,并在拉萨已有一个礼拜点(一座清真寺不可能的话)进行礼拜是肯定有可能的。14世纪之后,与藏区毗邻的克什米尔地区的第一位穆斯林苏丹于1320年在苏菲派传教士的影响下入教,特别是苏丹斯坎德尔(1394-1416)废除偶像崇拜,开始完成了克什米尔的伊斯兰化,再加上蒙古西征的持续影响,一些穆斯林难民和宗教学者从中亚避居克什米尔,增强了伊斯兰教的影响,如波斯哈马丹人赛义德.阿里.哈姆达尼于1372年带领700名学者和信徒来到克什米尔的巴尔蒂斯坦(今巴基斯坦境内)传教并兴建了几座清真寺,色慕斯·乌丁·伊拉吉于1505年又在这里传教,从王储谢尔汗,王室默格布都接受了伊斯兰教并全部采用了穆斯林的名字,苏菲派和十叶派传教士对巴尔蒂斯坦的伊斯兰化做出了重要贡献,默格布王室统治持续到1840年,是伊斯兰教在这个地区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与约在乾隆十五(1705)年,苏菲派华寺门宦创始人马来迟(1681-1766)使青海卡力岗(今化隆县)地区的部分藏人皈依了伊斯兰教,巴尔蒂斯坦和卡力岗地区是仅有的两处被伊斯兰化的藏区边缘地带,都是靠近穆斯林聚居区,由苏菲派或十叶派传教士完成了对两处伊斯兰化,除此之外伊斯兰教在藏区的存在都是以移民的方式出现的,吉尔吉特的罕萨谷扼中国至印度丝绸之路的咽喉,在这里建立了世界海拔最高的伊斯兰教前哨。拉达克地区是吐蕃王朝崩溃后,王室后裔尼玛衮退居阿里,其三子分别为阿里三围之王。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雪域高原 西藏

上一篇:保安族的民族历史渊源
下一篇:泉州"海丝故事":排铺街老寿星伊斯兰长老 百岁重修清净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