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巍山马米厂:和谐共融的伊斯兰风情
分享到:
2017-04-19 10:51:36 【来源:】 点击:


  马米厂村坐落在一个突兀的小山包上,在朝阳初升或者夕阳西下的时候,远远地,就能看见清真寺的琉璃瓦在橘黄的阳光照射下金碧辉煌。

  顺着关巍公路的干道,渐行渐近,一座高大气派的汉文化风格的石牌坊就出现在眼前。牌坊左右的石柱上,有两副与回族文化有关的对联,牌楣大书着“马米厂村”四个大字。我举起相机,把不远处的清真寺作背景,按下了快门。进牌坊后车上陡坡,很陡,但左右都是民居新房。约三百米之处,村道左右都为广场。左边,一个副食品铺面的门前,有一摊小吃,为油粉、卷粉;摊主为一年轻女性,头系黑纱巾,正在忙碌;另一卖主也是年轻女性,头系白纱巾,见有客人到来,转头一笑。

  右边广场为清真寺停车场,近处的大青树下,坐着三位回族长者,其中一人见我,便起身笑迎。这是电话联系好的从未谋过面的马国林老师。马老师七十有余,已从大仓二中退休十余年,热爱家乡公益事业,许多时间参加清真寺的文化工作。在马老师与另一位杨姓村长的陪同下,我推开了一扇又一扇马米厂历史文化的窗口,饱览了许多传奇迷人而又惊心动魄的风景。马米厂村大约建于元末明初,马姓为先,米姓为后,及至今日,却还共居着部分汉族村民。这是一个有着六百一十多户,三千五百六十多人的庞大村庄,布局为北面马姓,南面米姓。其中,马姓与米姓各有清真寺,似乎以姓氏为界。然而,和谐与共融才是这个庞大村庄得以发展壮大的原动力。在清真寺里,马老师及杨村长指着叫拜楼对我说:“清朝初期,回民领袖杜文秀举兵反清,兵败后马米厂也遭屠村之惨。这时,大仓汉人黄成源等挂了上书孔孟楼三字的牌匾,此楼才得以保存。”

  在回族村庄,清真寺不仅是村民们诵经文、做礼拜的地方,还是阿文学校和综合性的活动场所,在坚持民族文化的同时,他们还在一定程度上吸纳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清真寺为明清建筑风格,村中的民居老宅,仍还有部分四合五天井的大院保存使用。

  马米厂的村民相对富裕,他们在以农为本的基础上,保持了善于经商的传统。在当代,村中最有名的是马国贤,为贩骡马大户,曾被评为省级劳模,今已年迈,此项目便由儿子继承。近年来,巍山因旅游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地每年举办各民族食品汇聚的小吃节,极大地鼓励了回族群众的积极性。于是,村民们发挥传统手艺的优势,出现了十余户制作加工乳扇、蜜饯、油粉、凉粉、手工饵丝、油香、树皮、烧粑粑、面条、牛干巴等民族特色食品的人家,借助旅游和交通便利的条件,赢得了越来越好的市场销量和信誉。

  回族人极重礼节和好客,我在参观制作乳扇的过程时,说我过去最喜欢一条条地撕生乳扇,放进嘴里后慢慢咀嚼,想不到听者有意,那位头系白纱巾的年轻妇女,马上放下手里的活计,进房去切了一盘乳扇,外加一碟白糖,端到我们正在品味的香茶旁,一定要我多吃几片。

  天气炎热,我在村中随意转悠,转来转去,又转到那个油粉、卷粉摊前,正想吃上一碗,手机响了起来。无奈,今日因有事牵绊,只好留待来日。

  小贴士:和谐回村已成为巍山旅游外宣的一张名片。而在马米厂村,却有杂姓汉族村民生活其中,他们互为邻里,亲热随和,进而,拥鱼水之欢,其乐也融融。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上一篇:古丝绸之路上的茶马古道
下一篇:撒拉族清真寺建筑风格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