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的“以人为本”思想
分享到:
2017-02-25 21:12:44 【来源:】 点击:

  要理解“以人为本”,首先必须弄清楚“以人为本”的内涵,概括地讲,“以人为本”实际上就是把人作为主体考虑,最大限度地尊重个人的权利和选择;保障人的平等、自由和尊严,防止对人格的污辱、歧视;使人的利益不受侵害。

   伊斯兰教作为一个兼顾今、后两世的宗教,无论是在它的经典,还是在它的教法、教义中,无处不闪现着“以人为本”的理论之光。换句话说,伊斯兰教实际上就是“以人为本”的宗教。在真主创造的万事万物中,人的地位和作用被提高到较高的位置上来。真主选择了人为大地的代治者,“当时,你的主对众天仙说:‘我必定在大地上设置一个代理人。’”(《古兰经》2:30)真主为人类的生存造化了日光、水土、空气和数不尽的矿植物,安排了各生物之间的生态平衡。与此同时,又赐给人超出万物的智慧和能力,“他将万物的名称都教授阿丹,然后以万物昭示众天仙。”(《古兰经》2:31)这是对全人类的普慈。

   伊斯兰教的信仰核心是信仰独一无二的安拉乎,并将安拉乎与人之间的关系定位为主仆关系,视安拉乎为最大的给予者,最高的领导者,无所不能和受托靠者,无求者和有求必应者,从而使人类有了安全感、希望感、幸福感和依托感。是真主引导了人类,把人类引上了正路,人们就应该用最美的事物来报答真主。为了真主的喜爱,为了报答对人类的仁爱之心,人类应该为真主自愿奉献,而这种报答,真主不会无视的,真主会给人类最好的报酬,真主给报酬使人类幸福,实际上人类对真主的奉献还是为了人类自己。

   真主派遣使者同样是为了人类。真主说:“我派遣使者,只为要人奉真主的命令而服从他。”(《古兰经》4:64)当真主看到了作为大地治理者--人,在大地上作恶干歹时,陆续向人类的各个民族派来了使者,以便及时地引导人、劝化人弃恶从善,并端正人类自己的信仰和行为。

   真主下降经典也是为了人。真主说:“有一道光明,和一部明确的经典,确已从真主降临你们。真主要借这部经典指引追求其喜悦的人走上平安的道路,依自己的意志把他们从重重黑暗引入光明,并将他们引入正路。”(《古兰经》5:15-16)真主降示经典的目的是让人类去执行,并用它来解决今、后两世人的一切问题,为人类自己谋福利。

   纵观《古兰经》,诸如“众人类啊!”、“信士们啊!”、“不信真主的人们啊!”等这些直呼人的字句几乎贯穿了整部经典,充分显示出《古兰经》对人类的关切,对信士的关怀,对伪信士和不信者的谴责与斥责。

   而真主在后世中设置天堂和火狱,则是为了还人以公平和公正,信教且行善者进天堂,不信且作恶者进火狱。《古兰经》和圣训中用大量的篇幅描述后世的情形:审问、展示、清算、称量、过桥以及天堂的舒适和火狱的可怕等,这些无一不是在体现安拉对人类的信仰和行为的关切,从而提醒世人好好地把握自己、规范自己。此外,真主派遣天仙和精灵则是为了监督人和考验人,从而使人类时时处在觉悟和清醒的意识中,免遭世间各类恶魔的干扰和引诱。

   伊斯兰教的“以人为本”观不仅体现在信仰上,而且还体现在人人在真主面前的平等上。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否,人与人是否被一视同仁的对待,是“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内涵。在穆斯林世界里,尽管有金钱和地位上的差异,但在宗教生活领域里,平等现象随处都会见到。如礼拜中的排班是不分地位高低的自由排列,穆圣说,最高贵者是前班的站列者,并没有说高贵者是那些身份高贵的人。这意味着只要礼拜时往前站,那些身份不高的人同样可以成为高贵者;再例如朝觐中穿戒衣,无论什么身份的男士都一律着同样的服装--白色戒衣,并禁止使用各种香料。人们在朝觐中看到一片片白色海洋式景观时,无不赞叹穆斯林们在真主面前的平等。伊斯兰教的丧葬礼仪更能体现出人人平等和对亡人的充分尊重,无论何种身份的人过世后不分贫富贵贱,不分职务高低,都一律用白布裹尸,直接放入土中;在建坟头时,伊斯兰教也不强调什么豪华的装饰;速葬、土葬、薄葬则体现了亡人入土为安的精神,充分表达了对死者的尊重,同时也避免了尸体因长期停放而变质情况的发生。而在寒喧问候方面,伊斯兰教没有规定身份低的人必须向高的人首先问候,也没有规定学生必须先向老师问候,而是规定,“少数人应先向多数人问候,走者应先向坐者问候,骑乘者应先向步行者问候。”(圣训)

   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是伊斯兰教重视“以人为本”的有力体现。真主说:“至于孤儿你不要压迫他;至于乞丐你不要喝斥他。(《古兰经》93:9-10)伊斯兰教在对天课分配的八种对象中,仅弱势群体就占去了其中的五种:家境清贫而又耻于求助者;一无所有的赤贫者;无力赎身的奴隶;欠债者和离家途中有困难者。穆圣曾说:“谁扣减手下人的口粮,其罪行已够他受的了。”又说:“谁为真主探视病人,天使必通知说:‘你真好,你的作为真美,你在乐园中必有高位。’”斋戒和朝觐是穆斯林的两项重要功课,规定:成年且身体健康的穆斯林才予以履行。但对于弱势群体却网开一面,这就是说: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旅行者、在经期妇女可以不封斋;神经病患者、理智不健全者、残疾者也可以不封斋或参加朝觐。这些教法说明,严格而令人生畏的戒律也可以变得对人体贴入微。

   在清洁和礼拜这样的功修中,制定土净、摸皮靴、摸绷带、出门人的减礼、并礼、病人的坐礼、指点礼等,也处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

   伊斯兰教对人性欲望的态度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一种客观映射。真主说:“我确已把人造成具有最美的形态,然后我使他变成最卑劣的。”(《古兰经》95:4-5)这一经文包含了伊斯兰教对人及对人性、人类欲望最为基本的看法。人类欲望是与生俱来的,这与其它宗教的禁欲、禁婚相比,显然更富于理性和人性。合情合理的欲望是最美的,但是,超越真主的法度,违犯了伊斯兰教的道德标准的人欲也是最为丑陋的。因为它会导致人性的泯灭乃至人类的毁灭。

   伊斯兰教在饮食方面的禁忌是众所周知的。被《古兰经》明文规定禁食的自死物、血液、猪肉、未诵真主之名而宰杀的动物以及酒。这几项食物被禁食无疑是对人类心灵和身体健康的一种关心和保护。自死物、血液、猪肉中有毒素和污秽已被科学证明;酒乱性、伤身、误事、诱人作恶人所共知;奉安拉乎之名宰牲则体现了人对真主的虔诚和对动物生命的尊重,从而人更加尊重自己,珍惜自己。

   伊斯兰教的服饰文化也同样折射出“以人为本”的思想。穆斯林的服饰主要是从保护人的羞体这个角度来考虑的,当人们意识到裸体是一种丑恶的时候,那么遮盖身体就是一种美,更何况衣服本身还有式样和色彩之美。因此,在穆斯林的视野中,服饰是真主给整个人类准备和安排的,显示出对人类的关怀,和对人类尊严和荣誉的保护。

   伊斯兰教“以人为本”的精神,甚至还涉及到一些细节,“如果你们发现别人家里没人,就不要进去,直到你们获得许可。”(《古兰经》24:28)在亲友家作客或其他场所“应当节制你的步伐,抑制你的声音。”(《古兰经》31:19)在与人交往时“不要为藐视众人而转脸,不要洋洋得意地在大地上行走。”(《古兰经》31:18)“你们中的男子不要互相嘲笑;被嘲笑者,或许胜于嘲笑者。你们中的女子,也不要互相嘲笑;被嘲笑者,或许胜于嘲笑者。你们不要互相诽谤,不要以诨名相称。”(《古兰经》49:11)当穆圣听到某人犯错时,从不说“某人怎样”,只说“某些人怎样”。尊重人、爱护人的思想彰显其中。

   得人心者得天下,合人性者也得天下。“以人为本”思想拉近了人们的距离,融洽了各民族的关系,推动了历史进步,“以人为本”思想必将使伊斯兰之光永放光芒。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伊斯兰 思想

上一篇:界限穿越:行走在多重世界之间(有删减)
下一篇:伊斯兰教是仁慈的宗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