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三大禁令,四项注意"
分享到:
2018-06-22 17:39:02 【来源:】 点击:

与国民党统治区回民及伊斯兰受侮辱、受歧视的情景相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晋察冀边区、冀中区及其他地区,回族穆斯林及伊斯兰教受到尊重,社会地位很高,在边区政府成立时,回回民族便获得了民族平等的地位,享受和汉族人完全相同的民主权利和民生幸福,不受任何压迫与歧视而能自由地向前发展。

在政治上,回回民族受到政府承认和尊重,回族穆斯林参加了政权,获得了自己管理自己事务的权利;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组织成立了中国回民救国协会陕甘宁辺区分会和各地支会,1940年10月在延安召开了陕甘宁边区回民第一次代表大会;获得了武装抗日和武装保卫自己的权利,关中、陇东地区都建立了回民自卫军,他们享有与其他国民革命军同等待遇的权利;一反自清朝以来相沿的“毋令聚居,毋近汉人,毋居城市”的对回族穆斯林的禁令。边区回民有居住和迁徙的自由,无论城乡都可自由安居或随时迁徙,不受任何干涉限制。

在经济上,边区回族农民解决了土地问题,分得了土地;抗战后迁入边区的回民,土地问题也得到相当程度的解决。以新政一区一乡为例,47.8%的回民农户有了土地,45.5%的新迁入农户,由政府借给公田耕种,无租无课。回族商人不受任何苛捐杂税盘剥,都能安居乐业。边区政府特别注意和关心回民生活,各种抗战动员,除必要的以外,都不在回民中进行。1940年关中迁入五十户回民,政府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为他们解决了房子和耕地问题、并借到了一个时期的生活用粮。

刻有中国共产党党徽和中阿两种文字并用的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印章(复制品)

在文化上,边区回民文化生活有了初步提高,在回民人口稍多的地方都设立了回民小学,一般的地方也都有识字班、冬学、夜学,教员多为回民,并请阿訇教念伊斯兰教经典,故回民学习文化的积极性很高;在延安抗大、陕公、女大、鲁艺、青干、军政学院等学校,有来有各省的回族青年,学习抗日的知识和各种技能。

汉语、阿拉伯语并用,党徽、五星共映的政府印章

宗教信仰方面,伊斯兰教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受到尊重和保护。这里没有国统区那些辱教案的发生,在1940年,边区已有六座清真寺,其中五座是边区政府成立后建立的;它们的建立都得到了政府的帮助,1940年落成的延安清真寺就是它们的代表。陇东清真寺建立时,有人造谣“回回要造反”、“要杀汉人”、“共产党帮回回出头”等,妄图破坏回汉团结,政府坚决表态揭穿敌人的阴谋,支持回民建寺,边区汉族同胞对回民不吃猪肉的风俗,对清真寺及阿訇,对回民念经、礼拜,都能给与理解和尊重。边区的回民有格底目、哲合林耶、伊合瓦尼等各种教派,他们都能作到“各信各德”,自由存在;都受到边区政府一视同仁的尊重和对待,都能建立自己的清真寺,依照本派的教义进行宗教活动;教派之间也互不排斥,互不相犯,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从未闹过什么教派纠纷。红二十五军为迎接红一方面军北上,于1935年8月进入甘肃,在经过静宁、隆德、平凉等地的回民区时,他们了解当地回民群众的疾苦及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情况,然后为部队制定了"三大禁令,四项注意":"禁止驻扎清真寺,禁止打回族中的土豪,禁止在回民家中吃大荤;注意尊重回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注意用回民的水桶在井里打水,注意回避青年妇女,注意实行公买公卖。"并召开大会,宣讲党的抗日主张和红军纪律,帮助回民群众劳动,从而受到回族群众的欢迎与拥护。

上一篇:中国穆斯林历史上的反分裂、反侵略的爱国行动
下一篇:被遗忘的故事:在大屠杀期间救了犹太人的穆斯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