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服饰——最洁净之色的服饰
分享到:
2013-11-20 11:04:08 【来源:】 点击:

 
      回族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之一。其服饰由于地域、性别、教派之差异,构成了不同风貌和特色。



  青海、甘肃、宁夏回族地区的服饰较富于传统特点。新疆回族妇女穿长旗袍、坎肩,戴盖头;男服饰与西北其他地区回族相同。华北回族的服饰基本与汉族相同。少数阿訇等宗教职业者尚保留长袍或号帽外缠头饰等传统习俗。



  回族特别是其宗教人员的一些服饰,其渊源与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教的影响有关。如回族妇女的戴盖头习俗,是受阿拉伯妇女习俗的影响。又如平顶帽和一些头饰,均来源于波斯和阿富汗。教长戴的红、绿色高詹硬壳带穗的帽子,则来自土耳其。陇东南回民(主要是哲赫林耶派)所穿的宽大长衫和戴的六角帽,与阿曼、也门一带的衣帽很相似。



  回族的服饰与其他民族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头部。回族聚居地区的男子多戴圆形无沿小白帽,回族学者金吉堂在《回教民族说》一文中说回族“常用缠头、软制白帽,故素有白帽回之称。”史载元、明时代回族因循伊斯兰教法,都缠白布“得斯它尔”。到清代中期,回族人民为了反抗压迫和残害,提倡穆斯林精诚团结,以无沿白帽作为队伍标志。抗日战争初期,以马本斋为首的回民支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头戴白帽奔赴抗日前线,杀敌立功,为抗击日寇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有的学者说,戴伊斯兰教徒无沿白帽是为了礼拜叩头方便,达到额头、鼻尖着地,全身心贯注在一点上。如《回回原来》一书载;“叩头交还一点心,生时面地是根本。”回民叩头时认识到,人生活在士地上,也要死亡在土地上,这是谁也不能违抗的规律,人类之所以能生活,应报答真主的恩赐。所以,无沿白帽以称为“礼拜帽”或“白孝帽”。



  后来,回族男子应生活需要,认为白帽轻薄凉爽,物美价廉,方便易做,便成了男性穆斯林普遍的头饰了。回族因地区、季节不同而帽饰有别。如北方回民冬天由于天冷头凉,多戴蓝、黑平绒或呢子圆帽。云南的回族喜戴尖顶红帽;海南岛的回族则在白帽上绣出“清真言”的阿拉伯文字;宁夏山区哲合林耶教派回民多戴六角帽.



  回族聚居地区的男子除了戴白帽外,一些偏僻山区还有穿坎肩的习惯,夏天往往在白衬衫上再套穿黑色坎肩。黑白分明,清秀素雅,别具特色。据史书记载,回族先民骁勇强悍,善骑射,好拳术,有尚武精神。为使衣冠整洁、利索而多穿坎肩,打扮成武士模样。宁夏的吴忠、泾源、同心,青海的民和、大通,甘肃的临夏、张家川等地的回族妇女,有戴盖头的 习俗。戴盖头是从《古兰经》上的规定“令她们把头巾垂在衣领上”而来,意思是把头发、耳朵、脖子等都遮盖起来,集中精力礼拜,眼不观邪,耳不听邪,口不说邪后来发展成为一些回族地区妇女的普遍服饰。盖头一般有三种;青年妇女戴绿色盖头,清新秀丽;中年妇女戴黑色盖头,清雅庄重;老年人戴白色盖头,清净洁白。过去一些青壮年妇女多戴圆顶撮口白帽,旁绣花朵,显得灵巧素雅,俊俏秀美。同时老年妇女冬天多戴黑、褐色头巾,夏天搭白纱巾;中年妇女冬天戴红、绿、蓝色头巾,夏天戴轻薄红绿纱巾。回族妇女披戴各色盖头、纱巾,婀娜多姿,十分俏丽。



  据尚洁介绍,正月十六,天津还有一个习俗,这一天是走百病的日子,劳累一年从未离开婆家的妇女们,纷纷走出家门,或回娘家与父母团聚,或到庙里进香,或到繁华闹市逛一遭,消闲一番。但是,必须当日返回,不许隔夜。



  妇女不仅要回娘家,而且多结伴出游,一边赏灯散逛,一边以行“走”除百病,民间认为在“走百病”时,必须越过3条河流,跨过3座桥,而且还要“摸钉”,方能求吉除疾。“摸钉”就是用手触摸桥梁上的铁钉或是庙门上的门钉。因“钉”与“丁”谐音,而“丁”又象征男子,所以妇女特别是未有身孕的妇女则必须诚心“摸钉”,以求子嗣,使家业兴旺,有传宗接代之人。好在天津河流多,桥梁多,庙宇多,不然走一天下来,女子们的小脚哪里受得了。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回族 服饰

上一篇:淳朴至美的宁夏回族服饰
下一篇:美容之教法准则和规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