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月西宁行
2013-09-27 10:59:54   来源:   评论:0 点击:

分享到:

斋月西宁行
作者: 欧默尔·马学智

 

斋月西宁行


  在尊贵的“莱麦丹”之月,我们在西宁市虽说只逗留了暂短的两天,从封斋到开斋,所感受到的氛围,即庄严中含有浓烈激情、古朴中带有新鲜感觉的意蕴,使我们这些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过来的人,好像又回到了童年,撷取珍贵的记忆,同时又看到美好的未来,唤起无数崇高的向往……

  凌晨三点,整座城市尚在濛濛细雨中酣睡,然而有许多餐馆却早已迎候顾客,只见灯火辉映,不闻人语喧哗。在宁静的街面上,望着楼房里一扇扇明亮的窗户,怎能不使我们忆起古老街巷里震颤的那一阵阵铜锣声,如何深沉而浑厚地把我们从睡梦中唤醒,和大人们一起围坐在炕桌边,静享封斋的愉悦情景。不论昨天与今天,无淡泊宁静之心怀,何以体味举意封斋的虔诚。我们步入餐馆,祥和而静穆,大家都在各自的餐桌前悄然用餐,有一位小男孩的举止引起了我特别的注意:他的个头刚刚够着碗,挥动着一双笨拙的筷子,正往嘴里大口大口地送光滑柔韧的牛肉面,他一边用餐,一边晃动着小脑袋,用惊喜的亮眸观察周围的顾客;他母亲红润的肤色,映衬着黑色盖头,在灯影下的表情是那样的慈祥柔和;父亲用意味深长的目光凝视着儿子,在默默地沉思;等到孩子用完餐,一家人用洁白的纸巾拭去留在唇指上的油渍,神情庄重地静默片刻,之后相互牵着手,走进流光溢彩的街市……尽管远行在外,但在这古老的城市里,我们也同样享受到了和家里一样温馨的“萨哈勒”早餐。

  雨越下越急,耳朵里回响着水流的嘈杂声,眼睛里闪现出人们从街区匆忙走出的身影,由纯白号帽组成的一股股人流,拥向灯火辉煌的清真寺。大殿里汇聚了数千人,但是静悄悄的,只能听见人们的嘘嘘喘息,和足底摩擦毯面的沙沙声,还有外面喧嚣的雨水声。而宣礼员高亢嗓音的诵读,立刻将一个崭新的世界呼唤在人们眼前,大家叩拜行礼,在如此感人的场合里深思与感悟,尤为触及灵魂,即使迈出寺门很久,我们仍在谨慎地责问自己,将用什么样的行为举止迎接这新的一天,而由此在昼夜交替的神圣时刻,才能颇感欣慰和问心无愧呢?

 

斋月西宁行


  在西宁,“莱麦丹”之月的尊贵和神圣,如同空气一样,是自然而然的熏陶,潜移默化的感染。也许这里的穆斯林习以为常,而初来乍到的人却能明显地感觉到,他们在斋月里的审慎,和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意念,体现在言谈举止的每个细微之处:做礼拜的时候,各个清真寺里的大殿、台阶、院落直至大门外的街边马路上,人总是跪得满满的;“泰拉威哈”的拜功,更是盛况空前;人们相互见面,致以神圣的色兰,见面握手,寻问饮食起居可否安康,共同知感真主的恩典;行乞者的面前,路人的施散络绎不绝……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但是在这里,由尊贵穆圣引领的伊斯兰正道,仍保持着一尘不染的纯朴遵循。尤为让人感到刻骨铭心的是,他们如饥似渴的求学精神,每个“者麻体”都在举办各种形式的学习班,有的多达二十几所,其中也包括个人在内,他们腾出自己的房间,花钱购置教材,为前来学习的人想方设法提供方便。看着花白胡须老人认真苦读的忘我神情,倾听着孩子们咿咿呀呀的稚嫩朗读,使我这个所谓的文化人倍感汗颜。在一家宾馆提供的大型会议厅里,我面对老师引经据典的生动演讲,和大学生们的踊跃讨论,仿佛走进了一座卷帙浩瀚的书库,在有限的时间内读到了哲学、经济、历史、伦理学等诸多领域的经典提要,这些都是我平时所接触到的知识,却未能像他们一样深究细解,伊斯兰知识博大精深呀!在这里,我忽然意识到自己所学的东西如同一片沙漠,干枯而又苍白。这不能不使我低头喟叹,西宁,你是一口警钟,震撼了我过于宁静的心灵……

 

  如饥似渴地补充精神给养,不遗余力地学习宗教知识,忘我的追求似乎连夕阳染红的山头也未曾察觉。街面上越来越热闹,到处都是孩子们欢腾雀跃的身影,顿时,记忆把我们这些已逾耳顺之年的人,一下拉回到孩童时代,好像我们也变成了飞鸟,一会儿从街上飞到院内,一会儿从院内飞到清真寺,来回相告,离开斋的时间还有多久……西宁市玉带桥清真寺的学董,极为盛情地带我们走进一条巷道,攀上一座高高的户外楼梯,走到尽头,展现出一片视觉非常宽阔的平面阳台,中间铺着由不同织物组成的拜毯,已经有人坐在上面相互聊天。阳台南端有几处甬道,通往一座紧挨的楼房,孩子们在楼前玩耍着,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带着盖头的主妇们,正在忙里忙外准备饭菜,扑鼻香味不时从里面飘来。夕阳西下,人们或从甬道走出,或从梯口上来,渐渐地越聚越多,年轻人端着一盆盆煮熟的红枣,小心分送到每个人的手心……庄严的时刻终于到了,品味精美食物,赞念真主,倍感神圣养育之恩的伟大。起立排班,头顶苍天,足立大地,默诵古兰的感觉与状态,有如灵魂生出的羽翼,在不停地飞跃——升华!

 

  做完礼拜,主人邀请我们开斋,地方安排在旁边的楼房里。走进居室,里面宽敞明亮,地上铺着舒适的绒毯,房间相互串通,安排有七八桌沙发席和座椅席。由几位撒拉族主妇和雁姑操劳厨事,盖碗茶,芳香润肺,糖包肉包,口味醇厚,我的同事毫不客气,把剩余的粉条菜一扫而光。最后,在端上来的细瓷小贡碗里,盛有精制的碎面条,吃到最后,汤底里有几粒熟透的青稞,嚼到嘴里,余味无穷……斋饭从荤素搭配,酸、甜、辣味调剂,主食副食的相互配制,一直到数量多少的掌控,自始至终筹划得恰到好处,让人吃得既舒适又温馨。望着周围留着胡须,头戴“戴斯塔尔”与洁白号帽的教友,他们一个个仪表端庄,言谈有礼,让我们倍觉亲切的同时,更加体味到斋饭的非同寻常,和它所包含的深刻内涵。怀着深深的参悟,走进大殿,恭行“泰拉威海”的神圣礼拜,我们胸怀愈宜宽广,意念更加深远:今世——后世,功课——善行,欲望——节制,宇宙——万物,信念——恪守……纷纭而来!

 

  哦,西宁,在神圣而又尊贵的“赖麦丹”之月,你给予我们外地穆斯林的感悟,犹如一股清泉,用之不竭,思味无穷,甘甜在心。

 

  -作者:甘肃广播电视台退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