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莫过枣芽羊:山东鲁东南莒县全羊
2014-02-06 16:45:55   来源:   评论:0 点击:

分享到:
    “从南来,到北往,不走莒(j u三声)县馋得慌”、“到了莒县不吃羊,白去白回白跑趟儿”、“不为亲戚不为忙,跑到莒县为吃羊”、“羊肉是大补,常吃不发福”……这些脍炙人口的民间俚语,已在莒县这方热土上不知不觉流传了千年。


 

莒县全羊——最好莫过枣芽羊

  “冬吃羊肉赛人参,春夏秋食亦强身。”据《本草纲目》载,羊肉“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力,益肾气”,是助元阳、补精血、益劳损之佳品,常吃羊肉对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及抗病能力十分有益。

  莒县全羊品质优良。莒县地处中纬度地带,属于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地域由山区为主的多种地形组成,县内水源洁净地处上游。独特的丘陵和山区地形以及优良的水资源,非常适合山羊生长。在这种近乎贫瘠的丘陵环境下长成的山羊,体格健壮,精力旺盛,毛泽锃亮,全身没有半点多余的脂肪,是市场上的羊肉精品。

  莒县全羊名气大,味道是关键。吃过莒县全羊的人都会感叹莒县全羊正宗、好吃。其实,莒县全羊之所以好吃,是因为它在选材、制作的过程和工艺上非常讲究。在收购活羊的时候,一是严格掌握山羊的年龄,羊龄大了肉就会膻,羊龄小了香味不够。二是严格掌握火候,用专用的纯铸铁锅炭火煮制,保证全羊原汁原味,而且还对羊肉的火候精准掌握,这样口感好。再一个是煮的多,一般我们煮一锅汤至少要用十只以上的全羊,所以,肉汤色白、味道鲜浓、常吃不厌。此为“天机”。

  莒县全羊有绝品。莒县全羊都是精品,倘若非要分出个三六九等来的话,那还真有一种经典绝品——“枣芽羊”。盛夏之前,初春之后,刚刚冒出来的酸枣树芽,对山羊有着抵挡不住的诱惑,靠着出色的攀爬能力,它们每天行走在陡崖峭壁上,贪婪的吃着嫩嫩的酸枣树芽。这茬羊,堪称羊中上上品。由于酸枣本就是一味中药,积蓄了一个冬天能量的酸枣树芽中,含有甾醇、三萜类、酸枣仁皂甙、多量维生素C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份,羊吃了后肉质更加细嫩,羊肉中的蛋白质含量会较往常更高,而胆固醇含量却特别的低,这也是常吃莒县全羊而人不胖的真正原因。真养生之珍品也。“枣芽羊”是四季山羊中的珍品,外地客人若想品尝,如不是刻意安排时间,那可真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

  历史悠久的“羊文化”

  在莒县吃过全羊的外地人,多多少少会有这样一种震撼:莒县吃羊肉的人真多!偌大一口地锅周围,每天都成百上千的人川流不息、络绎不绝,他们吃的个个满脸绯红、大汗淋漓,那场面,那气氛,就两个字:壮观!

  壮观,这两个字用在形容吃上,好像有点不可思议,可真到莒县吃过全羊的人,用这个词语来形容反倒显得自然而然。为什么莒县有那么多人对全羊如此青睐?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外地人也到莒县吃全羊?如果也用两个字来解释这些疑惑的话,那就是——文化!莒县全羊是莒文化中的“羊文化”,它代表着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

  “羊文化”在莒县的历史由来已久。

  1978年的夏天,莒县邹家庄子村不到十岁的孙元国和几个小伙伴,来到村后的荒地上玩耍,顽皮的孩子们用通直的树枝用力向松软的土壤直插,其中,孙元国的树枝感觉遇到了一个硬硬的东西,他们动手扒开来看,却发现像是一个动物形状的石头。闻讯赶来的大人们小心的挖开后发现,一对栩栩如生的石羊和其他几件精美的石刻器物赫然展现。这在后来莒县文物部门的发掘日志中,也有一段对石羊的专门记载:“石羊,青石质,由整石圆雕而成,共两件。仰头跪卧于长方形底座之上。通高1.06米,长1.23米,胸宽0.35米。”另据考究,石羊所出之处为元朝时期本地一邹姓状元坟,清嘉庆所修《莒州志》可以为证:“元亚中大夫邹惟新墓在城南五里邹家庄。”而且,史所记载与民间传说完全相符。由此可见,至少早在元朝,莒地先人就已经将羊作为一种吉祥的象征了。

  莒县吃全羊,食者无贵贱。

  这里,不管是羊肉馆里执刀切肉的老板,或是跑堂擦桌的小二,谁也不会因为那个客户身份、地位的高低,而招待起来或热情或冷淡。在这里,每个人都有吃任何一块肉的权利,每个人都有和任何一个人同桌共餐的选择。没有上等人,也没有下等人之分,有的只是一字摆开的大众桌和一口常年热气沸腾、通常会同时煮着十几只全羊、翻腾着乳白滚浪、令人垂涎欲滴的大口径铁锅。

  吃饼自己拿,喝汤自己盛,去留随意。任何虚荣、浮夸、拜金、拜权的意识,统统被羊肉汤浓浓的热气淹没,每个顾客都被平等、和谐、快乐的氛围包裹了。

  不到莒县不过瘾

  莒县全羊的老板们也曾在外地开设过多家分店。不过,这些分店比起莒县的生意来说,总显不足。在临近周边,或是莒县老乡多的地方,生意会红火些,但跨省外设的分店,生意就差些火候了。看来“南橘北枳”的比喻并不为过。

  其实,大多数莒县人对这个观点还是很认同的。经过大体分析,感觉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莒县的羊肉生长环境好。羊肉口感细腻,香而不膻,嫩而不腻,肉质有着别处羊肉不可替代的特色品质;二是莒县的老板经营厚道。肉这种食品煮熟的话一般是一斤出七两,因为羊肉属于价格比较贵的肉品,个别贪财的老板为了多出份量多赚钱,就把肉煮的很轻,这样肉的香味和喝汤的鲜味就明显降低,自然会影响生意;三是莒县全羊食客较多,而且越是现煮的羊肉越好吃。莒县有着食羊滋补的养生习俗,有着广大的顾客,再加上羊肉煮得越多肉会越香,汤也会越鲜美,喜欢的人当然会更多。

  如此一来,莒县全羊只能在莒县吃,名气虽大但在外生存难的怪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看来,要吃正宗醇香的莒县全羊,不到莒县是不过瘾了。想吃就赶紧来吧!

  据莒县工商部门统计,目前,莒县从事全羊餐饮经营的业户共有100多家,其中有3家专门注册了自己的商标。这些羊肉馆中有清真寺附近的“赵家清真全羊”等,生意红红火火。

  大饼配全羊的“黄金搭档”

  要说莒县全羊出名、好吃、有特色,这里还真不得不提一提莒县的大饼。

  在莒县人的印象里,外地人初见莒县大饼,眼睛常会瞪得跟铜铃一样大,因为莒县大饼实在是特色超常。可以这样说,如果离开莒县50公里外,很难在市场上看到莒县大饼。

  莒县大饼属于“死面”大饼,就是将面和水和匀了后,不用发酵直接烙制的大饼。具体方法是将面和匀了后,用一根足有青年人胳膊那么粗的铁棍,将一头固定在墙上或是坚实的灶台上,用力将够做一张直径在60公分、厚度在2厘米厚圆饼的面团压来压去,直到压得面团溜光为止。技术好的“饼哥”(一般都是男的烙这种饼,女士体力很难胜任)可以直接压圆了,然后放到特制的平底锅里慢火细烙,莒县有句方言叫“炕”,意思是把大饼放锅里用细火慢慢的烙。“炕”的逾久,大饼逾香。经过精工细火烙制后,一张外皮金黄光亮、气味浓香扑鼻的正宗莒县大饼就新鲜出炉了。莒县大饼的特点是,最外一层正面的皮金黄且硬,吃的时候只要克服了这一层硬皮,就可以放开胃口尽管畅享,那味道可是愈嚼愈香,回味悠长。莒县大饼虽吃起来较硬,可在当地确是众人挚爱,哪怕是刚刚生出乳牙的三岁小儿,或是牙齿疏落的老叟,他们都会对大饼情有独钟。

  在莒县的全羊馆里,吃大饼是不要钱的,不管你吃羊肉花的钱多或少,也不管你饭量有多么大,除了羊肉,老板绝对不会收你一分饼钱。

  喝着乳白色的全羊汤,嚼着外硬里嫩的金黄大饼,再就着免费的特色小咸菜、青红辣椒,汤免费,饼免费,咸菜也免费,只要付上羊肉钱,什么都不用操心,尽管放心大吃特吃,直到吃得大汗淋漓、通体皆轻。那感觉,嗨,才叫个过瘾呢!

  全羊撬动特色产业 头羊登高众羊随。

  “中华营养膳食特色名吃”、“山东十大特色小吃”、“山东名吃”、“金牌菜”、“日照必吃100家”、“消费者最喜爱食品”……不仅莒县全羊光环满身,莒县旅游服务业和特色产业也霞光璀璨。“莒县山水怡情两日游”、“文化旅游名县”、“福寿文化节”、“一刻钟公共文化服务圈”、“莒县的,放心的,安全的”、“莒文化美誉度提升项目”这些极具诱惑的旅游理念、旅游品牌、旅游规划呼之欲出,文化旅游跟随莒县全羊的脚步神采飞扬。

  市场商海,品牌为帆。莒县全羊,是莒县地方饮食文化中不可多得的至尊宝典。它不仅继承了莒地先民深厚而又优良的历史文化渊源,膨胀了旅游产业的高大强,还影响和催生了一大批莒县特色产业的拔节提升。

  美誉四起的全羊品牌,启发、激励、引导并最终促成了大批品牌产业的成长。

  莒县,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名字,正借势一方淳朴厚重、尚诚崇信的民风,在县域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上自由驰骋,持续推动并加速实现着莒县富裕和美发展道路上的新提升!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