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伊斯兰化中的头巾之争
分享到:
2013-02-18 09:13:57 【来源:《世界新闻报》】 点击:

    原标题:《世界新闻报》评论:伊斯兰化中的头巾之争

 


 

 

    涂龙德
 

  穆斯林妇女佩戴头巾(盖头),被认为是真主赐予穆斯林的恩惠,也是穆斯林的骄傲。如今,埃及首都开罗的大街上,多姿多彩的头巾已经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埃及曾经是一个高度世俗化的国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埃及大街小巷鲜见穆斯林妇女盖头。但到了70年代,妇女盖头现象开始回潮,从而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和争论。世俗势力担忧社会伊斯兰化将对世俗统治形成冲击,而宗教势力则把鼓励妇女盖头当作与世俗政权对垒的武器,大力宣扬穆斯林妇女盖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针对妇女盖头的争论,埃及著名的社会批评家贾拉勒·阿明曾在1987年发表过一篇极富想象力的文章。他通过穿越时空维度描述说,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一些埃及妇女开始佩戴头巾,这对那些未佩戴头巾的同胞们形成了直接压力,随后,越来越多的妇女开始佩戴头巾。不多久,那些正统一些的妇女更是戴上了面纱,穿上了黑袍,把自己遮得严严实实。到了2025年,埃及社会又爆发了新的争论:既然妇女的身体有那么大的诱惑力,那么,男人的身体肯定也同样具有杀伤力。于是,此后男子们也开始佩戴头巾、面纱。就这样,到了2040年,开罗变成了一座“移动帐篷”之城,那里的男男女女都包裹得严严实实。

 

  阿明发表这篇文章,旨在批评某些伊斯兰宗教界人士片面纠缠于妇女头巾之类的次要问题,忽视了实质性问题的解决,致使伊斯兰复兴面临巨大挑战。20多年后,尽管阿明的预言没有变成现实,但埃及社会的伊斯兰化已经发生了质变,为伊斯兰势力成功上位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一些有识之士指出,越来越多的妇女佩戴面纱,并不能说明埃及妇女的宗教虔诚与日俱增,而是与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半个多世纪以来,埃及经历了纳赛尔时代的阿拉伯社会主义、萨达特时代的全盘西化以及穆巴拉克时代宗教与世俗共存的“二元社会”。但是,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努力均告失败。在屡屡失败面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世俗化、全盘西化的后果,进而回归传统,寄望从伊斯兰教传统中提炼出当代埃及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作为穆斯林妇女的标志,越来越多的埃及妇女佩戴头巾也就十分自然而然了。

 

  当然,埃及社会的伊斯兰化并非妇女盖不盖头那么简单。对于伊斯兰教经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出发点和解释导致了今天伊斯兰世界派系纷争的局面:有的传统,有的现代,有的保守,有的激进,有的温和,有的极端,有的讲政治,有的讲文明。因此,随着伊斯兰势力在一些阿拉伯国家相继上台执政,“什么才是真正的伊斯兰”这个问题,不仅是这些国家执政者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也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大问题。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伊斯兰 头巾

上一篇:湖北口回族乡收心聚神促发展
下一篇:爱心爸爸和孩子们快乐的一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