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树立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三个自信”
2013-12-24 09:37:42
【来源:】 点击:
牢固树立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三个自信”
——五论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必须进一步坚定对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理论、制度自信。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作史,就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真心实意地拯救各民族、解放各民族、团结各民族的历史,全心全意地繁荣各民族、发展各民族、振兴各民族的历史。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构建了一整套中国特色民族理论政策体系,选择、坚持和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开辟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新境界,不断开创着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
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这条道路、这套理论、这项制度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更是中国特色的,受到各族群众的衷心拥护,是完全正确的。我们要有这个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自信是一种执着的精神,有自信就要毫不动摇地坚持。贯穿于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理论、制度之中的一条红线,就是包括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等我们党处理民族问题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对于这些基本原则,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否则,就会乱了根本,伤了元气。一句话,我们决不能在这些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
自信是一种开放的心态,有自信就要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理论、制度,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和逐步发展起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工作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举措和方式方法,在实践中出现一些不适应的问题,这是完全正常的。对此,必须根据新的实际,结合新的实践,不断进行发展、调整和完善,否则就会落入固步自封的境地,贻误了推进民族工作创新发展的宝贵时机。
自信是一种担当的勇气,有自信就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再好的道路,不迈开步子也无法前进;再好的理论,离开实践也只是空中楼阁;再好的制度,不运行起来也毫无意义。广大民族工作者要以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度负责任的精神,扎扎实实地把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走好,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与我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结合好,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贯彻好。要通过办每一件实事、做每一件好事、解每一件难事,将党的民族政策的温暖源源不断送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各族群众的心坎上。
自信源于实践,自信源于人民,自信源于我们伟大的党。历史和实践必将继续证明,只要我们有胸怀理想、坚定信念的宏大气魄,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战略定力,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的拼搏精神,就一定能够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各族群众一道圆好“团结梦”、实现“发展梦”、共铸中国梦。(来自中国民族报)
责任编辑:伊人
上一篇:湖北口回族乡:紧扣会议主旋律 抢抓机遇促发展
下一篇:冬至出“乌龙”折射民俗文化的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