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门发展的南仁村
分享到:
2014-01-31 12:01:09 【来源:】 点击:



作者:我之风

    河南省中牟县的南仁村是我嫁给夫君后才知道的。

    由于回回血缘的因素,婚后去的时候就往清真寺跑,那是1987年,清真寺很凄凉,没有看到人。灰尘挂在窗户框上,窗户也没有玻璃,一块塑料纸钉在窗户框上,一个角还耷拉下来。这是我对南仁村清真寺的第一印象,至于以后村里的教门情况,我是通过老家亲人的行为上感觉的。二十多年间,偶尔再去清真寺,很少很少。

    公爹和婆家大伯等亲人的相继故去,使我们没有间断的回南仁村。看着村里生活上在一点点的变化,的确感到欣慰;但是教门的发展远没有生活上发展的迅速。

    前几天,婆家姑父的病逝,我们全家又重回南仁村。

    这次的教门感受和三年前的感觉相比,简直就象到了另外一个村。

    来到南仁村已过下午地盖尔时分,几个表弟、表妹来刚从寺里回来,当我问起清真寺的情况,他们告诉我寺里的水很好,很方便。沙姆时间和一个近邻女人一起往清真寺去,去看看到底是什么状况。

    还没有走到清真寺,远远的看到清真寺的牌坊,天快黑了,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很暗,看不清上面的字迹,随即来到院子里,看到一个很干净、很宽敞的院子。规划的很整洁、很合理,一楼大殿的门前种着两排松树 ,偌大个院子没有看到乱堆乱放的杂物,这与脑子里农村那个概念很不一样,与过去曾经见到过的南仁村清真寺更不是一个档次。很高大的两层楼主题结构,看起来很气派。

    信步来到女水房,里面有几位乡老正在洗漱,水哗哗的流着,冒着白色的雾气,感觉水温不低。我小净完毕,走进大殿与乡老简短的沟通,女大殿是一年前盖好的,水是近一千米的深井水。不用烧锅炉,冬天用着水温正好,夏天水很热,很方便。

    沙姆礼毕,几位上了年龄的老人家,都不回家,在大殿里对面相坐,用条被子盖在腿上。看到我,招呼我,也坐此暖和。出于对南仁村变化的好奇当即坐下,与大家聊天。

    乡老们告诉我:水井的水,通到每一户人家,离寺近的,可以享受到热水,全村都不用交水费。不错,我洗之后感觉水质很好,很光滑,有点像钱塘江的水,因为在杭州有同样的感觉。想到我们附近有的村打了两口井,都没有成功,而这里享受到了温泉水,真主对南仁村的恩典真大啊!

    老人们还告诉我:胡夫滩下来,还有学习班;早上傍不达的人有六十多,听后我真有点不敢相信,能有这样多的人来?

    胡夫滩结束后,我自行摸索来到了初级班,由于离开课还早,人数不多,正适合聊天,我就与大家进行了交流。

    冬天的农村相对比较闲,学习的人也比较多,天天有人在教课,小班刚刚学完字母,开始学礼拜的念词;大班由阿訇授课,学员们开始学十八索拉。

    由于是在上课我安安静静的听了一堂小班的课,不敢走动、也不想走动,怕影响老师的授课,怕影响学员的学习。学习结束,几位热心的朵斯提一边走一边给我继续介绍着村里的教门变化,来到大班,阿訇知道我想了解村里教门的状况,就邀请我到会议室里坐坐。

    20平米的会议室,放着两排沙发,屋里干净整洁,有位乡老给每位都倒上了水,我们在一起聊着村里的规模,聊着村里的教门的发展。

    我发表着自己感叹,谈着自己的感受:与多年前相比南仁村的变化太大,从办丧事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人的言谈与行为,我都感受到了。

    大家谁能想到,几位孝子在陪伴亡人的最后一晚上,沙发的中间坐着四个儿媳,两边的扶手上坐着两个女儿,她们拿着礼拜的念词在一字一句的念着、学着,学的快一点的在学念台斯比哈,也顺便当老师。

    孝子们不以嚎啕大哭为孝,念古兰学礼拜,为老人做嘟啊一,是他们现在的理念 ,没有披麻戴孝,没有孝衣与孝帽。 后来得知:姑姑她老人家,天天早上去礼拜,晨礼后跟着师娘学教门知识,一年多了,对家里的孩子们影响很大。几年没回来,没有想到家里人的思想有如此大的变化。
村里带盖头的人明显比过去多,过去的若干年里,我几乎没有见过,所以我特别感叹村里教门变化的如此之快。

    阿訇则谦虚的告诉我:“你只看到了表面,我们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做好,比如喝酒的还不少,吸烟的人还有。”的确,这样的情况还有,我只是与以往我脑子里的南仁村相比,感觉进步多了。

    已经很晚,告别阿訇,一位朵斯提送我回去,村小卖铺前,有几十人在跳舞,围观的人也不少,看样子都是年轻人,他们没有去寺礼拜,他们的伊玛尼还在漂浮。

    第二天阿訇和乡老都来家里站则那,殡礼前,阿訇要讲伍尔兹。西寺阿訇主持,东寺阿訇演讲,阿訇讲的不错,就是亲戚太多,没有麦克风后面的人听不清。

    这样的搭伴,我也可以看出两位阿訇很和谐,很团结。

    后来我知道每个主麻全村聚礼,两个寺轮流,阿訇也是轮流着讲,两个寺的关系很融洽。

    西寺的阿訇姓黄叫光明,是白寨人,是黄万均老阿訇的老乡,那个地方教门好,阿訇自然也错不了,有了好的牧羊人,乡老们就会受益。

    知道了这些,我就不想回家了。婆家所有的人(包括老公)都回焦作了,唯独我一人静静的留下。因为明天就是主麻,我要亲身体验南仁村的主麻场景。

    主麻吉庆,不到5点我就醒了,由于天还早,没有敢惊动姑姑她老人家,谁知道老人家早就起来了,看到我醒了,就拉起了家常。

    不一会高声的喇叭里就喊起了邦克,我们一行多人打着手电向清真寺走去。

    南仁村的晨礼很特别,阿訇早早的就上了大殿,他每天利用早上礼拜前的时间还要讲一会卧尔兹。内容很丰富,都是贴近人们现实生活的事,大家爱听,静静的,没有人说话,只有阿訇在讲声音。

    女人们依然很多,紧紧地排满了班,这样的感觉很好,寺里的水好、人多,大家都愿意去清真寺。平日里晨礼总是在家的我,感觉更是良好。

    时间真快,不一会11点了,我做了简单的准备,拿着相机就去了南仁村清真西寺,随手拍照,随意留意,寺里到处看看,这时村里的喇叭里又想起了优美的古兰经声,是世人章,一遍一遍的重复的播着。

    也许去的有点早,我直接上了二楼大殿,空空的大殿,正好是我拍照的好机会,拍完照片大殿里陆续来了几个人,有的在看书,有的去礼拜。没有人说话,没有走动,只是我感觉时间过得很慢,一直盼着阿訇来,时间快一点过。

    与家里比他们的时间稍微晚一点,一点半讲卧尔兹,两点礼主麻。我一边用微信与外界联系着,一边耐心等着时间,也算快,当大殿做满了人的时候,阿訇快步走进大殿,来讲卧尔兹了。人很多,大殿几乎满了,我怕影响大家。作为一个女人,主麻日,在男大殿,又是在农村,这时不知道怎么回事,从来没有的胆怯,不由而生。寺管会的杜主任招呼着我,无形中给我许多安慰。但是快速的拍照,快速的走人,匆匆忙忙完成场景的拍照,随时来到女大殿,静心听阿訇讲卧尔兹。

    阿訇很实在,讲的都是很生活中的事与要求,为人也很谦和,讲话用商量的口语,大家无形中会感到很亲切,也很容易接受,这是我的想法。

    唯一不太令人满意的是,再一次感觉,他们的音响很落伍,在女大殿里,通过扩音器根本听不清阿訇在讲什么,所以啊,很影响大家的情绪与效果。

    主麻下来,有位埋体,大家在院子里给亡人站则那,阿訇号召大家将埋体抬到寺里来站则那,寺里的人多,真主不一定承领哪位乡老的杜阿一。

    通过体验主麻的聚礼,进一步感受到南仁村的教门在发展,从人数上讲不落后于教门好的西部村寨。

    从南仁村教门的发展看中国的教门发展,客观上讲,走进教门人的确多了,人们从一片空白开始,一点一点的学习,蔚然成风,很是喜人,这与祖国成千上万的牧羊人的付出是分不开的。

    南仁村,婆婆家的地方,我不愿意离开的地方,不是每天有什么山珍海味的在等着我,而是那里教门的发展吸引了我,在那里我感觉很亲近,就像在家一样,所以我不愿一离开……



实习编辑:小伊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伊斯兰教 发展

上一篇:让回族文化走进国际视野
下一篇:美国军方放宽对宗教服装的限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