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余万字民国回族旧报刊的信息重组——从《月华》到《清真铎报》
分享到:
2014-02-25 15:52:45 【来源:】 点击:

 
作者:倪会智 文/图
 

       最近,由宁夏社科院古籍文献研究所与云南大学协作搜集整理的《清真铎报》相关资料已开始印刷。这是宁夏参与搜集整理的又一份民国穆斯林刊物。

  2月20日,宁夏大学回族研究院副教授王根明在宁夏社科院古籍文献研究所办公室查阅资料,排列起来有三四米长的民国时期回族旧报刊在他面前静立。

  王根明教授说,这些旧报刊蕴含着大量信息资料,细读起来让人吃惊。

 《月华》与《清真铎报》
 
  在民国时期中国回族穆斯林编辑出版的百余种报刊中,由中国回教俱进会滇支部(1911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的云南省回教救国协会(1937年-1945年)和抗战胜利后的云南省回教协会(1945年-1949年)编辑出版的会刊《清真铎报》,与北平成达师范编辑出版的《月华》,被中国回族伊斯兰教界誉为民国时期代表中国回族伊斯兰教进步思想和学术文化最高水准的南北号角。

  《月华》创办于1929年,1948年停刊,20年,是那一时期诸多回族报刊中历史最长、容量最大、发行范围最广的刊物之一。《月华》是宁夏最早整理出版的国内唯一完整的回族历史报刊文献。最近,宁夏社科院古籍文献研究所(以下简称“古籍办”)与云南大学协作搜集整理了《清真铎报》,相关资料也已经开始印刷。这两本刊物,在上个世纪最动荡的年月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民国十八年(1929年)2月,《清真铎报》由云南回教俱进会宣传处白亮诚、马骋三等人发起创办,1948年6月停刊,发行周期为月刊,刊物的出版时断时续,大致可分为早期、抗战时期和抗战胜利后3个阶段,一共出版了73期刊物。

  《清真铎报》创办后发行全国,栏目众多内容丰富,既有国内回胞的政治、文化、教育、教务等日常动态,又有国际伊斯兰世界的时政报道和评论,敢于针砭时弊,维护回民大众的合法权益,同时号召回族同胞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宣传民主进步思想。抗战胜利后积极主张和平建国,反对内战,且发行时间较长等鲜明办刊特色,在众多回族刊物中风行全国,成为民国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一份回族穆斯林综合性月刊。

  知名学者与《清真铎报》

  《清真铎报》的几位主编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学者,其中以白寿彝、纳忠、马坚最为著名。

  白寿彝(1909年-2000年),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光明日报》的创办者之一,他在中国交通史、中国伊斯兰教史、回族史、中国民族关系史等诸多方面都有杰出的建树,1980年出版主编的《中国通史纲要》。

  纳忠是我国第一位阿拉伯历史文化专业的博士生导师,最先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招收该专业博士生。1993年,由于他长期从事阿拉伯语教学以及教学的成绩,获得我国首届阿拉伯语教学杰出贡献奖。年仅20岁时参与了云南《清真铎报》的创刊,开始负责这本刊物的编辑工作,拟定办报宗旨、发展方向,嘉言鸿论,展露才华。

  马坚是北京大学知名教授,阿拉伯语言学家和翻译家。早年曾就读于云南省昆明明德中学,1926年到宁夏固原,师从著名经师虎嵩山学习伊斯兰典籍。1931年,他出国至埃及开罗的艾资哈尔大学留学,是第一批留学该校的中国人。1939年返回中国后,他着手编辑《阿拉伯语汉语词典》、翻译《古兰经》并撰写其他的伊斯兰书籍。1946年,他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协助组建东方语言学系,建立阿拉伯语专业,使阿拉伯语在中国首次进入高等教育。

  3000多万字的信息重组

  回族历史报刊是我国回族文化史上数量众多而又极为珍贵的文献,也是中国报刊史上所知甚少而又十分重要的少数民族新闻资料。它们以文字和图片等形式,从不同角度见证了近现代回族和中国穆斯林的历史。

  这些创办于清末民初的回族报刊,曾因时代思潮开放而蓬勃发展,又因时局动荡而难以完整留存,至上个世纪80年代,国内无一家机构或团体对它们进行系统的抢救和整理。依据民族学界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下限延至1949年的惯例,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宁夏古籍办将它们纳入回族古籍文献,边抢救边搜集,着手整理与研究。

  宁夏社科院古籍文献研究所所长、古籍办主任雷晓静介绍,根据资料记载,1949年以前创办的回族报刊,全国各地共有200多种,目前搜集到的有100多种。在这些报刊中,有的仅仅出版一期就停刊了,维持10年以上的仅10余种。

  这100多种旧报刊有3000多万字,宁夏社科院古籍办通过一系列复杂细致的工作,最终将其变成铅字,装订成简装本。这些简装本在古籍办的办公室里排列成行,足有三四米长。古籍办计划在近年内将这些回族旧报刊的信息进行分类编辑整理,出版全套40余册的《回族历史报刊文选》,丛书包括宗教、经济、历史、文化等10大类,目前已出版12册。这些珍贵的文字、资料终于有机会从“故纸堆”中走进公众的视野。

  2月20日,宁夏大学回族研究院副教授王根明在古籍办办公室查阅资料,这些民国时期的回族旧报刊成为他新课题的重要信息支持。王根明教授说,这些旧报刊蕴含着大量的信息资料,细读起来让人吃惊。其中有涉及宁夏的一些内容,值得好好研究,比如民国时期宁夏著名大阿訇虎嵩山如何发表抗战祈祷词,在回族同胞内宣传“天下兴亡,穆民有责”的思想,并且这一思想在阿拉伯世界内产生何种影响。

  王根明介绍,据他发现,《古兰经》《一千零一夜》在民国时期就被翻译到中国,在这些回族旧报刊中得以体现,其从事研究的人数和翻译作品的数量,远远超过改革开放以来期刊网上的数量。“历史的文献都是为现实服务的。这些回族旧报刊完整地保存了历史,我们可以在与阿拉伯世界交流的历史中得到启发,在文化和历史的平台上才能打开与之交往的方便之门。”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3000 万字 民国

上一篇:伊斯兰学者呼吁让宗教远离政治冲突
下一篇:土耳其爆发全国性抗议游行要求政府下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