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社会如何“接棒”家庭?
2014-03-08 10:22:18
【来源:】 点击:
委员建议:尽快建立多层次、适应多种需求的养老服务体系 建立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机构建设
宁夏老龄人口每年增长5%,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以“80后”家庭为例,一对夫妇赡养4位老人是常事,赡养6位老人也不足为怪。
养老,已经成为千万个家庭及社会面临的一个必须铆足了劲要跨过去的坎。
有这样一组数据:2012年底,宁夏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80.7万,占总人口的12.47%,其中,失能失智老人14.98万,占老年人口的18.56%。
与全国一样,宁夏人口老龄化是在“未富先老”、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等背景下发生的。尽管宁夏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晚10年,但老龄人口却以每年5%的速度在增长,增速较全国高出1.8个百分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宁夏财力有限,建好公办养老机构,发挥托底作用,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必须依靠国家的支持。”党彦宝委员建议,应尽快建立多层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将其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纳入政府工作目标管理和效能考核,并逐步加大投入,建立逐年增加的财政保障机制和福利彩票公益金投入机制。依托社区服务机构,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依托行政村、较大自然村,建立小型老年居住生活区、小型托老所和农村幸福院等互助式养老服务设施,通过多层次体系建设解决周围老年人生活照料困难。
日间照料中心“接棒”家庭式养老
“当一个家庭出现失能老人时,这个家庭马上会面临巨大的困难。子女忙于上班无力照料、养老护理员难求、家庭经济负担过于沉重、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不愿接收,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失落’重重。”戴秀英委员担忧地说,目前,失能老人护理大部分靠家庭,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空巢,数万家庭被失能老人的照料问题所困扰。
失能老人如何养老?如何安享晚年?在银发浪潮滚滚而来的今天,这已经不是一个家庭所能完成的简单的加减法,急需社会“接棒”。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受益面广的特点,将是老年人就近养老的重要支撑。”戴秀英委员说,“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和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探索老有所养的新模式。
戴秀英委员建议,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建立政府主导、民政牵头、社区实施、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日间照料中心。明确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目标,安排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省级留成福利彩票公益金重点支持省级示范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市县留成福利彩票公益金重点支持当地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
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
目前,宁夏已投入使用和在建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共18所,设置床位3615张,占所有养老床位的26.4%。“总体来讲,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规划指导,政策不够完善,融资渠道不畅,入住率低、难持续等。”党彦宝委员说,目前宁夏12所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共入住老人777人,入住率仅为30.12%。
“就宁夏而言,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每张床位一次性补助5000元,仅占建设一张床位10万元投入的5%。”党彦宝委员建议,中央财政应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建设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给予相应补贴,并出台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政策措施,明确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的领域、土地供应政策、优惠政策的执行主体等。同时,金融机构对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信贷应适当降低门槛、放宽政策,鼓励和支持保险资金投资养老服务领域。省级应建立扶持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专项资金,重点用于解决民间资本贷款贴息等问题。
“建议国家层面出台失能、半失能老人入住民办养老服务机构补贴制度,凡入住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半失能老人每月补贴500元,全失能老人每月补贴800元。”党彦宝委员说。(记者 马晓芳 吴少男)
责任编辑:鲁格亚
Array
上一篇:宁夏吴忠市:做大做强清真产业 着力打造“金色名片”——对话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长白尚成
下一篇:穆斯林实力派画家高志国作品在兰州市安宁寺义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