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有个回民板鸭村——板鸭产业助农增收致富
分享到:
2014-03-05 12:34:11 【来源:】 点击:
  旧村位于桂林临桂县会仙镇北面,距镇区2000米,地势平坦,与该村相距几百米,就是著名的桂系代表人物白崇禧的故居,村民姓氏以“白”姓为主,是一个典型的回民聚居村。村委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想为指导,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主线,为保持农民经济收入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村43户,222人,春种白菜、番茄;夏种西瓜;秋种水稻;冬做板鸭。村民仅依靠制作板鸭一项,年收入就过万元。

  风味独特的板鸭制作是该村祖传下来的一道“绝活”,从清朝开始记载,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据《广西回族历史与文化》一书记载:“民国时期,每年都大量供应桂林城乡市场,在回汉族群众中享有盛誉。”何以称其“板鸭”,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传述,早先旧村有一人家,一天宰了几只鸭子,将鸭子退毛、开胸等搞干净后,偶尔将一只搞好的鸭子挂在屋檐底。过了几天,吊在屋檐下的鸭子被北风吹干了,将鸭子取下焖熟透后,吃起来觉得有一种独特香味。此事一传开,旧村各家各户都学样,将搞好的鸭子风干。后又有人为了使鸭子风干快,将搞好干净的鸭子放在板子上,将鸭子板平,再行风干,久之,遂称之为“板鸭”。

  旧村板鸭以纯正清香,味美香醇,不肥不腻,皮脆可口,原材料都是用两年以上精选的老鸭,配以祖传秘方风干腊制,不含任何防腐剂和添加剂,且具有滋阴补肾、益脾健胃等功能而著称。是桂林当地的一道传统风味名菜。可谓天下美食之一,现已成为家庭、宾馆、饭店筵席上的一道上等菜肴。旧村板鸭不仅是待客佳肴,更是馈赠亲友的绿色食品。

  每年的农历十月开始,就进入了制作板鸭的最佳时期(一般是农历九

  月底十月初开始,公历十月下旬),除需要鸭子及盐、香料等原料外,还需要利刀、夹子(夹鸭毛用)、剪刀(剪鸭肠)、竹子(把鸭子串起风干)竹子等工具及水井(洗鸭子用)来制作。制作工艺也很复杂,需经数十道大、小工序。

  最关键的工序就是选料宰鸭、腌制和风干。

  选料即选鸭,这是极其重要的把关工序。必须到各个鸭场选用本地吃谷子、吃草籽喝昆虫、螺丝,且鲜活灵跳的土鸭,俗称“稻子鸭”。每只鸭选择在3-4斤之间。鸭小虽嫩,吃起来鸭肉松软但无“嚼头”,鸭大则老,嚼起来太硬;选好料后宰鸭(回族习惯叫“宰”而不叫“杀”)。这也是有讲究的。按回族传统所需宰的动物,刀要锋利,宰时诵安拉(真主)之名,一刀断喉,干净利索,血液喷射而出,周身畅通,体内不存淤血。按此所宰的鸭,做出的板鸭,味才纯正。之后“退”毛并取出“下水”。

  腌制时则用盐和香料抹鸭全身,一定要抹匀,否则影响口味。不放其他任何添加剂。一般需腌制一个晚上,第二天才上板子

  风干,也称脱水。也是关键的一道工序,要掌握好气候,有太阳又有北风的天气最佳。在天气好的情况下,至少需风半个月板鸭才有腊味。但做得太干也不好。如遇气温上升又是南风天,就“倒霉”了,腊出的板鸭就会变味。

  旧村板鸭烹饪时,可蒸可焖,也可做火锅,如以冬笋配料,即称为冬笋焖板鸭,是筵席上的一道特色佳肴,深受欢迎。老年人不便啃咬,可将板鸭蒸透蒸软,而后再配以佐料,焖片刻起锅,既软和又保持腊鲜味,真令老人垂涎欲滴,百吃不厌。汉族及其他兄弟民族,都喜爱以板鸭下酒,边喝酒,边将板鸭细嚼慢咽,其味无穷。

  截止2013年底,全村已有五分之四的家村民从事板鸭制作业的加工,年产量超过15万只,实现年产值600多万元。产品已经远销到香港、新加坡等地,呈现供不应求之势,板鸭产业的发展帮助村民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上一篇:西宁格德尔清真超市欢迎您
下一篇:清真鸡精破万吨 太太乐加快规模化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