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撒拉族:中国的“土库曼斯坦人”
分享到:
2014-07-04 17:10:19 【来源:】 点击:
胡钟艺、赵凛松、丁洁琼

  “驼铃叮当,驼铃叮当,这驼铃分明飘自遥远里,忽而已成为今天撒拉民族的主旋律,叮当,叮当,叮当……”撒拉族非遗传承人韩占祥老人用歌谣式的语言,为记者讲述撒拉这个古老民族的历史与传说。

  年逾古稀的韩占祥老人,精神矍铄,他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近日,记者走进老人的家看到,这是一座传统四合院,在当地是修建最早、最精致的撒拉族传统民居。

  四合院坐落在青海高原循化县的黄河之畔,这里曾是“大禹治水于积石,至龙门,入于海”的地方。循化是中国惟一的撒拉族自治县。

  “房子是20年前修建的,所有的设计都由我亲自完成。当时,雕刻师傅看到我画的图纸时,感到很不可思议。”老人说。

  四方的院落中间,别致的双层花坛中满是开得正艳的月季,花香阵阵。正房门楣之上的三层木雕图案精致而讲究,对三层木雕所蕴含的意义,老人说:“清真寺盛开在梅花中是取‘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蓝天背景映衬下的是天堂里的仙桃,绿色镂雕而成的是阿拉伯文‘真主伟大’,象征着我们撒拉族深刻的宗教信仰。”

  韩占祥告诉记者,几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位官员木卡拉曾为这个撒拉小院惊叹,“看到这么精美细致的建筑和内涵丰富的雕刻,让我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和厚重。一个民族应该挖掘自己的文化,这样才能让世界了解自己。”

  “对撒拉族人来说,有两样至宝,手抄本的《古兰经》和骆驼泉,这是我们精神的象征。”韩占祥说。在距离四合院不远的地方有一眼清泉,就是老人所说的“骆驼泉”,当地以“骆驼泉”为主题修建了一座公园。如今,“骆驼泉”已成为青海循化久负盛名的一处旅游景点。在骆驼泉的旁边是当地最古老最大的清真寺——街子清真寺,寺旁是《古兰经》博物馆,馆里珍藏着老人所说的手抄本的《古兰经》。

  中国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国家宗教局对手抄本《古兰经》曾有鉴定结论:这部《古兰经》字体美观,笔锋流畅,成书年代应不晚于13世纪。据韩占祥老人介绍,这部《古兰经》是全世界仅存的三本手抄本之一。

  据《伊斯兰大百科全书》卷四:“撒拉族原名撒鲁尔,是乌古斯部落中的一个部落。”《回流考证》(土耳其文本)更具体谈到:“原住撒拉克(注:今土库曼斯坦境内)附近的阿合莽和尕勒莽兄弟二人带领本族共170户人家,离开此地东行,到了今天的西宁附近定居下来。”史学考证,撒拉族先民是西突厥乌古斯部的撒马尔人,元朝时期从中亚沿着“丝绸之路”东迁,定居到循化有800多年的历史。距循化县城积石镇约10公里的街子乡,即被撒拉族认作先民初来中国的定居点。

  “我们是中国的土库曼斯坦人。”韩占祥老人说。

  如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全县总人口为12.69万人,其中撒拉族有7.89万人,占中国撒拉族总人口的80.5%。

  现在的循化正在走开放和发展的道路,“拉面经济”、“撒拉人家”已成品牌,青山秀水、民俗风情、历史文化正以从容的胸怀拥抱四方来客。

  同时,青海开始加强和土库曼斯坦的合作与交流。今年2月,青海省曾专门派遣代表团前往赴土库曼斯坦进行经贸合作交流,而土库曼斯坦则向青海省循化县派出了留学生以及商业界人士。

  循化县县长韩兴斌表示,循化县将借力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机遇,加强与中亚各国尤其是土库曼斯坦的友好合作和经贸往来,努力把该县打造成青海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支点。

  青海省商务厅外国投资管理处处长马少平认为,目前与土库曼斯坦的交流主要以人员、文化交往为主,而文化层面交流势必会直接推动双方的经贸往来。(完)

实习编辑:小伊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土库曼 青海 中国

上一篇:回汉各族人民一家亲
下一篇:湖北口回族乡召开庆祝建党93周年暨“七一”表彰大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