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商请来兴泾镇
分享到:
2015-03-16 22:14:57 【来源:】 点击:

 
漂亮的泾华园安置区已落成。

    从“满目荒沙无草木,山鸡野兔难涉足”的沙漠区,到“瓦房院内牛羊壮,良田周围树成荫”的新农庄,用“巨变”一词来形容银川市西夏区兴泾镇三十多年的发展,并不夸张。

    而如今,这座回族人口占全镇总人口98%的移民乡镇,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又一次迎来了新的转折点。今年,整个兴泾镇正在酝酿一场“蝶变”,它将要被打造成为全宁夏最具穆斯林风情的特色小镇——

    “今年这里要建银川第九污水处理厂,那里是银川市驾考中心用地……”3月13日早上,站在兴泾镇十里铺村十八斗组的村道上,遥指着远处大片空地,村支书禹少君给记者描述着村上未来的样子。若不是还有一栋温棚尚未开始拆迁,谁能想到眼前670多亩项目用地,是村民和村干部用仅仅18天就腾空的。
    村上引来“贵客”栖18天为重点项目腾了地
    十里铺村位于西夏区兴泾镇最北端,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陆续有从泾源县等地的山区移民搬迁至此,组成了如今拥有998户、5980人的大村庄。
    随着城市框架的逐步拉大,现今的十里铺村成为了接壤市区和兴泾镇的“城乡结合部”。而从2012年开始,中石油500万吨大气环保项目、二手车市场等一批国家、自治区重点项目相继落地于此,让昔日以温棚种植为主要产业的十里铺村村民,面临着从生活到就业等一系列的巨大改变。
    “今年,我们村上又落户了一大批重点项目。”禹少君说,自从去年11月20日两个项目落地,全村153户村民、176栋温棚以及48户宅基地都涉及到这场拆迁“战役”中。为了让项目按时启动,11个“两委”班子成员和3个镇上来的干部,没白没黑去村民家中做工作。“家里有人的就白天上门,没人的就‘堵’在村门口等村民下班……”禹少君说,为了让拆迁高效推动,办公设备都直接搬到了温棚旁。但是,麻烦还是出现了。
    “当时农户的大棚里还长着蔬菜,眼看就要到出售期了!”一边是即将上马的项目建设,一边是村民辛苦一年的收成,这个天平又该如何平衡?
    “我们最后商讨决定,哪怕延迟拆迁,也要把咱们农民的损失降到最低。”为此,村镇干部和村民们齐上阵,一面帮着农户联系销路,一面上阵到地里铲菜,一捆捆新鲜的芹菜、辣椒、西红柿等新鲜蔬菜,出了菜地便“直奔”西夏区政府、驻地部队、幼儿园的食堂里,价格更是比以往翻了几番,这让村民顿时喜上眉梢。
    揣好“钱兜兜”农民走出田间上了楼
    穿村而过的文昌南路,一边贯通着十里铺村,一面连通着兴泾镇“心脏”,如今顺着这条路一路向南,之前片片村庄和农地已经被大型工业企业所取代。城市要发展,村庄要让路,而依赖土地生存的农民们又该何去何从?
    “那肯定住上楼房好么,水暖电齐全,娃娃们上学也近!”在十八组采访的间隙,记者遇到了村民兰新俊,说到如今生活上的改变,他直言日子越来越舒适。去年拆迁中,兰新俊一家四口按人头分了两套80平米的房子,从刚搬迁来兴泾镇时居住的土坯房、后修建的砖瓦房、到如今花两万多元装修的泾华园安置区新楼房,兰新俊一家的日子也是一步一个脚印。
    “其实,在动迁过程中,咱们村民最担心的还是失去土地后的就业问题。”禹少君说道,年富力强的村民都被企业招走了,而40、50人员就业问题就成了摆在村上最大的难题。
    于是,在2011年,十里铺村以村集体形式注册成立了银川军慧来工贸有限公司,尝试整合全村资源和人员,开展土方拉运、原料供应、劳务输出等,几年来已输送劳动力600多人次。另外,还依托周边企业多的特点,在2014年5月办起了十里铺村临时停车场,搞起了创收项目,半年便收入14万元。
    当年,“不差钱”的十里铺村便拿出了7万多元,慰问了全村300多户困难群众,村支书禹少君告诉记者,现在十里铺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8200多元。
    提档升级兴泾“蝶变”穆斯林风情小镇
    事实上,十里铺村的变迁仅仅是西夏区兴泾镇的一个缩影而已。在今年村庄动迁改造之时,整个兴泾镇也在酝酿一场“蝶变”。
    “我们今年要做的,是把兴泾镇打造成全宁夏最具穆斯林风情的小镇。”在兴泾镇政府,记者见到了正在为工程落地协调问题的镇党委书记邵中宏。说起兴泾镇这些年的发展变迁,他颇有感触。
    “这些年,但凡来兴泾镇的人都感慨这里一年一个样。”邵中宏说道,十年前,提起兴泾镇人们都直摇头,这个由移民组成的村镇给人的印象就是“民风彪悍”,偷盗抢频发。5年前,村镇状况稍稍改善,但仅仅一条主干道还是给人脏乱差的感觉。如今,再走进兴泾镇,明显能看到这里浓浓的穆斯林风情。镇政府门口的中心街宽阔、平整,两边的建筑物面貌焕然一新,都印上了“穆斯林符号”。
    当然,说起兴泾镇,就不得不提“黄牛肉”。在兴泾镇活畜交易市场,仅一个市集就能卖出160头牛和240只羊,很多买主都是从良田镇、平吉堡镇和闽宁镇等地开着私家车,慕名过来进行交易。而各种精美的穆斯林手工制品、传统小商品的火爆销售也为兴泾镇今后的发展,奠定了绝对优势。
    “我们今年已经着手注册黄牛肉品牌,同时设立动物检验检疫所,为打造兴泾镇特色优势农产品把好关。”邵中宏说道,除了清真特色牛羊肉,穆斯林群众经商传统也将是今后该镇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北三村我们集中建设城区,为重点项目落地让路,主镇区重新规划修编,打造最具风情的穆斯林小镇,南三村以种养殖为主,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畜产业。”邵中宏介绍,今年7月底,与镇政府遥相辉映的失地农民创业就业小商品商贸城就要开业了,该项目参照武汉四季风华食品城建造,融合了现代商贸物流与新型商业休闲回族风情卫星镇的双重概念,具备农贸市场、特色商贸物流区、小商品加工等多项功能,为失地农民打造一个致富创业平台。
    同时,兴泾镇涉迁农民的新家园泾华园安置区一二期已经建成,三四期正在实施中,届时那里成为容纳万余人的大社区,曾经的农民也将住上楼房。
    “以前咱们兴泾镇农民都不愿拆,现在大家都盼着拆迁,这样就能像城里人一样住楼房了。”说到现在的改变,邵忠宏感言,城镇化进程带来的还有很多很多。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回商 泾镇

上一篇:德国穆斯林女教师上课又可包头巾
下一篇:临夏发现中国最早的消经全译本《古兰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