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大叔的中国开斋饭(图)
分享到:
2015-07-11 11:15:56 【来源:】 点击:

李大爷一家和鲁特菲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叶欣华、李藜):2015年7月的一个下午,来自北非阿尔及利亚的鲁特菲和几位中国同事一起坐车前往北京郊区西贯市村,要到当地一户人家去体验一下中国穆斯林的斋月生活。虽然年龄不到40岁,但因为长相老成、笑容憨厚,鲁特菲被身边的同事们亲切地唤作“鲁大叔”。“鲁大叔”在北京工作已经两年有余,这还是他第一次到中国人家去过斋月,一路上他显得有些兴奋。


 
鲁特菲和清真寺阿訇一家合影 摄影 李藜

      不知不觉,汽车已经来到了距离北京市区以北50公里以外的西贯市村。这个北京最大的回民聚居区,全村1000多人口中有超过85%的居民都是穆斯林。临近傍晚,村民们纷纷上街,为晚上的开斋饭采买食物。鲁特菲一行人穿过热闹的街市,来到一幢独门独院的二层楼房前。青色的砖瓦墙,配上红色的大门,使整幢房子透着一股浓厚的中国古典韵味,而大门上方悬挂的刻有阿拉伯文古兰经经文的绿色牌匾,又彰显出院落主人的穆斯林身份。

      一家之主回族大爷李有栋和家人早已等候在门外,与鲁特菲和他的朋友们互致斋月的问候,随后便将客人迎进了家门。屋子里伊斯兰风格的陈设让鲁特菲倍感亲切。

      “屋子里的伊斯兰特色非常明显,悬挂着很多写有古兰经语句的阿拉伯书法,这在穆斯林家庭陈设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穆斯林家庭的特点。”

      因逢斋月,正在封斋的李大爷一家按照伊斯兰教习俗,没有为客人端上茶水点心,也没有客套地询问。这一细节让鲁特菲这位来自伊斯兰国家的客人更感自在,而相似的封斋经历也为他和李大爷有了更多的话题。

      “我从5岁就开始封斋了。”

      “我封斋也挺早的,56年(开始),6、7岁吧。封斋不光是挨饿,身、心、眼,从头到脚都在封斋,不许说的不说,不许看到不看,不许去的地儿不去,不该想的事儿都不许想,达到这个境界就算封斋了。”

      攀谈间,鲁特菲对李大爷的封斋感受不断点头。而他最感兴趣的还是中国穆斯林的斋月生活。李大爷告诉他:“现在每年封斋的人数基本都在一、二百人,有好些人尤其是妇女全在家里礼拜。聚礼(的时候),(大家)去清真寺。我们这儿每年到斋月里晚上的开斋饭,全是大家自愿拿(去清真寺),在那儿礼拜完,开斋时就在那儿吃一点儿,再回家吃饭。”

      李大爷还说,斋月是尊贵、吉祥的一月,中国穆斯林在虔诚履行宗教功课之余,会拜访亲戚朋友,也会积极帮助有需要的人,让所有穆斯林都体会到亲情与友爱。对此,鲁特菲颇有共鸣。他说:“伊斯兰有个特色,对家里的客人非常热情,尤其是在这个吉庆的月份里,因为这是一个互致问候、互助互爱的月份,每家都应该有客人来访,而且家里人也会热情相待。这些方面,中国穆斯林家庭和阿尔及利亚家庭都是一样的。所以今天我们来了,大家一起开斋。” 

      说话间,已近傍晚。李大爷看了看村里印发的封斋时刻表,便带着鲁特菲去往不远处的清真寺,准备开斋前礼拜。



      鲁特菲坐上李大爷的小三轮去清真寺做开斋前礼拜 摄影 李藜

      西贯市村清真寺已有500多年历史,虽经历过历史战乱,但主体仍巍然屹立。整个清真寺青砖绿瓦,雕梁画柱,气势宏伟。伴随着《古兰经》的唤礼声,穿戴整洁的穆斯林陆续走进寺中,做礼拜的准备。

      礼拜过后,穆斯林互相问好,而鲁特菲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也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攀谈中,鲁特菲不住赞叹这座古老清真寺的壮观:“我注意到这座清真寺是按照中式的特色修建的,然而进来以后,我却看到寺里到处都有《古兰经》的语句,所有语句都是用阿拉伯语写的。”

      阿拉伯朋友的感叹让清真寺的杨阿訇十分高兴,他又向鲁特菲介绍了这座清真寺在斋月中的不同。他说:“这是一个穆斯林的村落,(村子)在斋月里和其他月份是不一样的,穆斯林在斋月里都到清真寺来做礼拜、开斋,尤其是在斋月里的主麻天,穆斯林来做主麻礼拜的人非常多。”

      告别了清真寺里的村民,鲁特菲跟随李大爷又回到了大爷家中。此时,一直在家中忙碌的李奶奶和儿媳小张早已做好了满满一桌的开斋饭。李大爷说,斋月里,在经历了一天的戒食戒水后,晚上和家人共同享用一顿丰盛的开斋饭,是穆斯林这一天中最感愉悦的事情。

      “这是凉拌豆腐丝,黄瓜丝,还有凉拌菜,木耳、土豆,还有烙的肉饼。”

      李奶奶一边向客人介绍饭菜品种,一边招呼大家动筷子。鲁特菲品尝着各色菜肴,不住称赞。他指着其中的烧卖和肉饼,向主人讨教起了烹饪方法。这两道菜的主厨小张告诉他:“这个跟包包子有点像,皮是烫面的,里面搁淀粉了,所以它比较筋道,擀得特别薄,并且边儿还得擀得带花儿,这是有点儿技术含量的。这个村它的特色就是这个烧麦。那个叫肉饼,包的馅跟饺子馅有点像,就是牛肉、大葱的。皮一包,其实挺好包的。包包子还得捏褶儿,这个就是攒在一块儿就行。一捏,上面一个花,挺松散的,然后上屉蒸,跟蒸包子差不多。这几个都是这儿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菜。”


 
鲁特菲与中国穆斯林朋友一起吃开斋饭

      吃过开斋饭,鲁特菲和他的朋友们向李大爷一家表示感谢,与他们依依告别。

      夜色下的村庄格外安静,村民房屋中亮起的灯光为晚归的人们照亮着回家的路。鲁特菲说,中国穆斯林的斋月习俗和阿拉伯国家十分相像,和他们一起开斋,就像回到了自己家里一样。 

 
 
夜色下的西贯市村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阿拉伯 中国 大叔

上一篇:兰州普通穆斯林家庭欢度吉庆斋月
下一篇:新疆穆斯林群众斋月里的生活:繁忙的白大寺(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