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后期,青岛河入海口的青岛口(今大学路)商旅往来形成市镇,纵横十几条街巷从青岛河延至湖南路。1898年3月6日中德签订《胶澳租借条约》。德当局在原青岛市镇中心地带建了第一邮政代理处。在这所邮政代理处前修了常州路,常州路是“E”字形,一竖三横都叫常州路,十分罕见。20世纪20年代,回族同胞来青岛,初将河南路58号作为穆斯林礼拜处。1928年何、乐二兄弟由山东东平来青做生意定居,成为早期的青岛回族穆斯林。1929年,西北军阀回族穆斯林,马福祥出任青岛市长,其部下,随员、士兵家属中的部分回民落籍青岛,马福祥就购买了常州路9号原德国邮政代理处,改为清真寺,将原建筑改建,可容纳100人同时做礼拜。当时的阿訇为曹耀先,抗日战争前后,又有部分商人从北京、天津等地来青开设珠宝、古玩和其他商行。[详细]
  • 兰州西关清真寺原为古丝绸之路上的一座“客寺”,属省级重点保护文物之一,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1967年被拆毁,1990年4月新寺落成。建成后的西关清真大寺,成为甘肃各民族穆斯林团结的标志和象征,作为兰州城市特色文化的一个地标,它是任震英规划大师贡献给兰州这座城市卓著建筑之一。了解、认识兰州西关清真寺的过去和现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作用,努力做好有益于未来的工作,意义重要而深远。[详细]
  •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洪水泉回族乡洪水泉村的洪水泉清真寺建于明永乐年间。据洪水泉清真寺的教长马青林介绍,洪水泉清真寺总体建筑布局由照壁、山门、邦克楼、礼拜殿、学房及寺院组成。[详细]
  • 我自认为是儒家知识分子,却似乎与伊斯兰教十分有缘。小时候因为随父母支边,在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读书,结识了很多少数民族同学,其中最多的是回族,也参观了西北的很多清真寺。大学毕业后,回到镇江润州工作。一段时间,也曾分管过润州的民族宗教工作,加上国家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我更加关注中东国家,关注伊斯兰教,也因此结交了很多镇江的回族朋友。因为对伊斯兰教感兴趣,如有机会到外地去,我总会去看一看当地的清真寺。这些年来,我去过北京牛街礼拜寺、泉州清净寺、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等。尤其是2015年,妻子到埃及孔子学院任教,非常有幸的是,我得以去埃及探亲。在埃及我不仅看到了从小向往的金字塔,更在开罗这座千塔之城看到了众多的清真寺[详细]
  • 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从湖北武汉迅速蔓延至全国,牵动着亿万民众的心。面对刻不容缓的疫情防控形势,西宁市东关清真大寺心系疫情一线群众,高度关注,积极开展防控疫情工作,以实际行动为抗击疫情尽绵薄之力。由于城东区地处西宁东大门,是航空、火车、省内外公路运输的集散地,防控责任大任务重,为此,东关清真大寺民管会在做好本寺疫情防控的同时,向城东区各清真寺和穆斯林爱心人士发出向城东区疫情防控工作捐款的倡议,第一时间各清真寺和爱心人士积极响应,踊跃捐款,东关清真大寺带头捐款100万元,其它清真寺捐款110 8万元,穆斯林爱心人士捐款75 7万元,累计善款286 5万元。此项善款于2020年2月6日通过区红十字会向城东区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捐赠活动。[详细]
  • 该寺始建于1923年。坐两朝东一有礼拜大殿3间,南北各有配房3间、西门楼1座。原址设在洪山鲁大公司以南。“
  • 该寺初建于明成化(1465—1487年)间,时有中间大殿5间。清初扩建后殿5间。咸丰十一年(1861年)因捻军与清军会战,遭焚。旋由丁来思等 乡老集资重建,
  • 青州真教寺,据寺内碑文记载:元大德六年(13O2年)元相伯颜后裔所建。它历来是山东省东部伊斯兰教的活动中心。已故的著名的大阿訇王静斋曾在这里掌教,译著过伊斯兰教静典著作;现任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马松亭大阿旬1935年曾在此讲过经,领过拜淄博、临沂、济宁等地的许多阿旬都在这里学过经。
  • 据青州市原仪门南碑载:青州城里穆民因雨雪天道途泥泞,出城去东关真教寺礼拜不便,遂在此建寺。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建大殿,西墙有宁阳王载序题:“清真古教”石刻。清康熙四十九年(171O年)建大门、仪门、影壁,
  • 该寺初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一1620年),初规模较小,结构简陋。后随漕运发达,回民人口增加,经济富裕,在全明一(俗传为明崇祯皇帝太子)阿旬带领下募集资金,于康熙年间按西大寺式样扩建。全寺占地面积6.2亩
  • 创建年代未详,据寺内老人和有关记载称,由常志美先师创修于明万历年间,而常志美却生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显然不确。建筑史学家刘致平教授认为寺内建筑多为清前期风格。康熙间济宁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兴盛,李延龄、常志美等著名经师讲经传教,形成“山东学派”,西大寺创于清初更为可信。
  • 该寺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南关。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以后经明、清各朝及当代数次修缮,使建筑面积达到4134平方米.因前门正临老运河,俗称“顺河东大寺”,并因处全市9座清真寺之东,故简称东大寺。
  • 该寺始建年代一说为明崇恢四年(1631年),一说为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因缺乏史料,历代修茸情况不得而知
  • 该寺位于山东省鲁南煤城枣庄市内。始建于明朝末年,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是鲁南古建筑之一,又称“清真古寺”。占地5亩,有大殿、望月楼、南北讲堂、门厅、沐浴室等建筑
  • 该寺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常州路9号。由一座西式二层楼房改建,1929年起用为清真寺。楼上为礼拜殿,可容百余人同时礼拜,楼下为教长室、会议室、会客室等。楼房占地888平方米,院内另建有沐浴室4间。青岛市伊斯兰教协会设于寺内。青岛向以“碧海、蓝天、绿树、红瓦”而独具魅力。临海而建的公寓别墅,林林总总、各有风格;因地就势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在市内同安路562号的高坡上,有一座新近耸立起来的阿拉伯式建筑,白墙绿瓦,五个铜绿色穹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望月楼、宣礼塔两座尖塔直插云霄。为素有建筑博物馆之称的青岛又增加了一道靓丽景观,这就是青岛清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