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的哈萨克牧民有了自己的清真寺
分享到:
2012-11-08 22:30:56 【来源:】 点击:

    
 

    哈萨克民族是马背上的民族。从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一直漂泊、流浪在柴达木盆地,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别说是拥有自己的清真寺,就连基本的物质生活也无法保障。

 

  一件违背《圣训》令人痛心的事件

 

  上世纪三十年代漂泊流浪的哈萨克族为了生存,也曾做了一些我们今天很好理解的无奈选择,这使哈萨克族的生活雪上加霜,更加悲惨。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穆斯林,青海回族不仅没有伸出援助之手,反而在统治阶级的怂恿下参加了追剿。穆斯林兄弟围剿自己的穆斯林兄弟,这是一件让我们提起来就十分悔恨的事,也是一件违背圣训教诲的事。

 

  四百哈萨克人十年流浪的生涯

 

  好在哈萨克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获得了新生,获得了家园,以格尔木阿顿曲克为家实现了安居和自治,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也实现了整体返回新疆的愿望。然而,谁曾想到,这一次主动的选择却使不少已经习惯了柴达木盆地的哈萨克族,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双重尴尬之中,无奈,这个民族近四百人再次在格尔木,流浪了将近十年。

 

  海西州政府对哈萨克牧民的厚爱

 

  好在海西州人民政府爱民如子,在这个世纪之初,又以马海为村,划拨草场、土地、牛羊,建起了学校、医院、村委会,给哈萨克人民以生机。这是值得庆贺的一件大事。对于这样一件大事,对其份量,以前,我是没有感觉到的。直至去年夏天,在大柴旦镇党委喇海英副书记的带领下,陪同中国著名作家张承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索飒来到马海,参加一个普通婚礼,感受了村民生活之后,才觉得其意义重大。

 

  举意为哈萨克牧民修建清真寺

 

  一切都已就绪,一切又刚刚开始。在这样的时刻,哈萨克人已经无力筹建他们的清真寺,我们感到十分痛心,也感觉到了责任的重大。海西之行、让我们的心,无法轻松起来。在当天,我们当着喇书记的面表示:我们回到西宁之后,将动员全体穆斯林解决哈萨克群众修寺的困难。回到西宁之后,张承志老师带着我开始动员和募捐。

 

  用行动落实天下穆斯林是一家的誓言

 

  这是用行动贯彻圣人“天下穆斯林是一家”的训示,也是认真执行邓小平同志“先富帮后富”的行动,其宗旨和举意符合时代的要求,也符合教门的要求。在这一年里,张承志老师及其夫人索飒为建寺天天祈祷,以他们的举意尽着天定的责任。他那一颗心始终牵挂着西宁,牵挂着马海。

 

  西宁玉带桥清真寺的哈吉

 

  玉带桥清真寺管委会的几位长者,他们是马英、祁海山、马福成、魏生华、高奴奴等。得知这些困难后,主动接过建寺的这副担子,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不止一次地自己带头掏腰包,不止一次地求人、化钱粮,六十多万元建寺资金就是他们一分一分地募集起来的。这之中,他们跑了不少腿,也遭遇了不少白眼,也曾受到了他人的不解和非议,甚至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但他们一心为主,不惧艰险,顺利地为哈萨克人民、也为安拉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难忘玉带桥哈吉对清真寺的挚爱

 

  难忘去年斋月里,玉带桥清真寺的几位哈吉冒雨奔波的情景,也难忘前两个月前星夜赶到南关清真寺化钱粮的情景。清真寺竣工时,高奴奴哈吉特此从遥远的深圳工地赶到了马海,魏生华老人带病赶到了马海。为了这座清真寺的诞生,马英、祁奴海两位哈吉已经是第四次来到马海。马福成哈吉三天前就带着后勤服务队来到了马海,为了今天清真寺的落成操心。还有更多的穆斯林同胞也是怀着对安拉清真寺的热爱,或出钱、或奉献脚步和车辆,表现出了他们伟大而珍贵的爱心。我非常清楚这些人他们自己的日子过得并不富裕,但他们天生地具有一种关心和帮助他人的修养。对于他们的一切,安拉至知。

 

  祈求安拉慈悯为主道而奋斗的人民

 

  我们祈求安拉给予这些发起者、捐助者、操心者、服务者、奉献出了他们的钱财、物质、智慧、脚步者丰厚的回报。也希望马海广大穆斯林群众就像鸟儿爱护自己的羽毛一样爱护这座清真寺,以清真寺为中心、为旗帜,加强团结,发展生产,提高文化和教门素质,在马海这片土地上写下哈萨克族最为灿烂辉煌的历史篇章。也希望以清真寺为翅膀,哈萨克民族振翅腾飞在柴达木盆地。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流浪 哈萨克 牧民

上一篇:让穆斯林朝觐之路更便捷
下一篇:清真寺里的非洲义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