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绽新花 边关旧貌换新颜
分享到:
2012-12-29 17:29:47 【来源:】 点击:

     穆斯林在线讯 (马荣华 吴学敏)在湖北省地图上,西北方向有那么一小“坨坨”像犄角一样插入陕南腹地,她就是湖北省的西北大门——湖北口回族乡。
 

    昔日的湖北口曾流传着这样的几句顺口溜:“山高气候寒,吃水行路难,住得茅草屋,打工没盘缠”。近十年期间,在上级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该乡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扶贫攻坚战,彻底改变过去的面貌。
 

    “要想富先修路”,只有交通便利了,其他的事情才好办。庵坪村是湖北口回族乡海拔较高的高寒行政村之一,在这个面积15.5平方公里的大山深处,分散居住着188户688人。村里的治调主任樊兴军对笔者说:“原来老百姓出行很不方便,想卖点土特产,只能靠肩挑背驮,早上六点从家里出发,翻山越岭需要三四个小时才能赶到集市上。现在好了,公路盘山而上,直接通到家门口,俺们老百姓坐在家里只管收钱了。”村民马远胜接过话茬,指着放在鸡圈上的背篓笑嘻嘻的说:“它现在基本上失业了,赶集买个日常用品之类的,咱有摩托车呢!”截止2011年,该乡通村公路130公里,通村公路硬化率达到100%,修通组级公路279公里。今年又启动了虎头岩、坎子山、小新川3个村16.7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设和坎子山万亩石林通景公路改造工程。桥梁、道路的建设,极大地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题,便利的交通条件,让群众在宽阔的大道上甩开膀子奔致富。
湖北口回族乡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致使地表存不住水,地下无水源,人畜饮水难题长期阻挠着该乡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以坎子山村为例,这个全县海拔最高的山村,曾经流传着这样的俗语:“有女不嫁坎子山,找水难于上青天。”这是过去人们对坎子山村吃水困难的总结。因为没有水,许多老百姓举家搬走,还有许多家庭的青年小伙娶不到媳妇,埋怨长辈住在了这么个鬼地方。而现在,该村已修建水窖110口,彻底结束了喝变味、发绿麻祠水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代表、坎子山村支部书记魏登殿对笔者介绍情况时,边说边拧开了村民魏文喜门前的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欢快的流淌着。村治调主任魏尧林笑嘻嘻的说道:“我还娶了个四川的媳妇呢,现在山上娶了不少山下的媳妇,再也没有人小看我们坎子山了!”

 

   湖北口回族乡生态环境恶劣,为了改善百姓居住环境,尽早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该乡积极整合资金,坚持走迁移扶贫之路,使得集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在龙王滩、湖北关、虎坪、东川等村,那一排排、一栋栋漂亮别致的楼房,建筑风格独特,居住环境优美。有整幢的白墙灰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群,有成排的阿拉伯风格的回民小区,有整院的民居改造农户。虎坪村退休教师魏文友,指着新改造的住房,高兴地说:“没想到呀,自己收拾房子,政府还给了补贴。”十年来,该乡已集中或分散搬迁了400多户2000多人,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各个扶贫搬迁点还改造了卫生室、建设了饮水工程、实施了“一建三改”、配套了水、电、路等辅助设施,培植了畜牧、林特、烟叶、蔬菜等特色产业,农民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优惠的政策、良好地环境让迁移来的农民能快速致富。
 

    过去,湖北口回族乡的供电全部依靠陕西省的火力发电,每到逢年过节用电高峰时隔三差五的拉闸限电,想看个完整的电视节目还得给人家说好话。两次农网改造后,该乡新建了一座35KV变电站,工农业用电得到了彻底解决。高耸的移动、联通基站和卫星接收站,使全乡通讯信号和电视信号全部覆盖。“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取暖基本靠抖”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如今走进湖北口回族乡,民居有特色、小区有特点,交通便捷、通讯畅达、产业强大、社会安定。群众又用“湖北口变化大,扶贫攻坚绽新花,产业发展经济壮,男女老少乐哈哈”的顺口溜诠释着快速发展中的湖北口回族乡。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扶贫 攻坚 边关

上一篇:湖北口回族乡党政考察组赴异地参观学习
下一篇:招商引资前景广 扬帆起航正此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