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城内清真寺
地址:河南省许昌市聚奎街27号
邮编:461000
现任教长:朱延龄
现任学董:马升云
许昌市地处中原腹地。为三国时名城之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为历代兵家必争之要地。市区内有穆民万余口之众。并有城内、南关两寺。城内清真寺位于老城东南隅聚奎街南段,坐西向东,是回民集居之中心。该寺历代均有发展,民国初期已形成三进院落,占地面积约5亩,建筑面积达1600平方米,是中原地区历史悠久、颇具规模的大坊之一,声望波及全国,宗教界知名人士来访者甚多。“文革”以前寺内存有历代建寺的碑文数块,可惜“文革”期间被毁。
据许昌县文史资料记载,早在明朝永乐年间,郑和七次远航西洋,宣德元年(1426年),郑和(马三宝)奏请皇帝诏谕,在各州府县回民聚居之地修建清真寺。许昌城内清真寺于宣德八年(1433年)正式建成。清光绪三十一年(19O5年)废科举,兴学堂时,许昌回民侍卫姚宠章,千总姚鹏飞,商会会长张季祯、王安亭,富户方老瑞、沙廷选、刘奎光、李芝兰、马凤章等竭力响应,解囊捐资,复受汉族给绅朱又廉、徐卓增、贺瑞宇等先生之大力协助,于宣统三年(1911年)在清真寺内开办许昌县回教小学。因原寺不足使用,又筹资拟造新寺。于1917年新建大殿(现大殿中校有文字记载)。
1919年建北讲堂楼、水房,1923年建后院女专,1924年又扩建国教小学教学楼8间。为振兴民族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文革”期间党的宗教政策一度受到践踏,清真寺改为它用.部分古寺建筑被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多次拨款,扶持自养企业、增加清真寺内的收人,分批分期对清真寺 修复。并增添日用电器和水堆锅炉等设备,造官移民。1990年发北讲堂楼地基有变,危及生命财产安全、市和区政府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拨款5.5万元。
雷全兴到市长亲临清真寺内召开市、区各级有关部门 的领导现场会,安排尽快重建。在寺管委会主任马升云,副主任、现任阿訇朱延龄等的倡导下,发动广大移民,捐资2.5万元,按照原貌用钢混结构进行重建,于1991年底竣工。
矗立在中院雄伟庄严的大殿,面阔18米,衔接卷棚,进深16米,青砖砂石接地,丹往挺立。五梁起架,琉璃瓦上扣成页,在脊飞角,拱檐木雕花卉,工精色艳,陶烧巨型艺传点缀山一花。殿中左侧立有七阶古式“敏白楼”(讲经台),素洁的油漆地板上铺有毡席.晚间壁灯、吊灯照亮全设,显得庄严肃穆,楹楣高悬“认主独一”’金匾,气势磅礴。
院中花木交错、坛花吐馥。绿树成荫、衬托着古色古香的建筑,颇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尔德”节和“古尔邦”’节日之时,彩旗招展,身着节日盛装的广大穆斯林蜂拥而至,欢聚一堂,互祝“赛俩目”,增添了节日的欢乐祥和气氛。寺有教民10500人,均系回族,奉行伊黑瓦尼教礼。
附录:
许昌城内清真寺历任教长
阿旬姓名 籍贯 功绩
白景升 淮县 扩建清真寺
陈明德 本县 办阿文班
方秀儒 西华 办阿文班
尚希贤 开封 办阿文班
虎彦章 重庆 邀请周口罗老廉老师授传义拳
张清林 遂平 办阿文班
金凤鸣 宝丰 办阿文班
张国瑞 郑县 扩建清真寺
余学仁 繁城
马明道 卢氏 办阿文班
陈鸿儒 本县 筹建回小
朱延龄 本县 修复本寺,办阿文班
责任编辑:M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