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县清真寺
分享到:
2013-06-10 18:01:13 【来源:】 点击:

 

   通县清真寺
 

   地址:北京市通县城关镇清真寺胡同
 

   邮编:101100
 

   电话:9543124
 

   现任教长:李凤桂
 

   现任学董:杜师成
 

    通县清真寺原名通州礼拜寺、朝真寺。为北京著名清真大寺之一。该寺始建于元代延佑年间(1313—1320年),坐落在牛市口,供从事牛羊贸易的回族住户和往来客商沐浴参礼。规模尚小。

 

    明代正德十四年(1519)重修;万历二十一年(1593)又废址扩建,规模弘壮,遂远近驰名。清代同治年间(1871年前后)仿照宫廷园林的建筑格局,再次扩建;1931年、1945年又加修茸,遂以规模宏大、布局严谨而名闻京师。寺东是西街,街之北口建有牌楼一座,为木制殿式,二柱一楼,五脊六兽,雕琢精致.原寺不设正门,南北各辟一侧门。在整个寺的中轴线上,正面砌有敬山缘琉璃吻兽大影壁一座,岔角嵌石刻云纹,壁心浮雕瓶花,下为须弥座,上有浮雕花鸟。壁之南北各有垂花门一座,勾连塔二卷,悬山卷棚顶,苏式彩画。

 

    进人院内后,首先是正对影壁的宣礼楼,将寺分为前后两院,宣礼楼为以山重檐式,调大脊,脊中宝瓶高耸,绿琉璃筒瓦、兽形鸱吻,上层四周带廊,木制护栏,悬大匾“万寿无疆”,似专为清帝来此观览而设。下层拔券一间,悬木匾“大哉乾元”,应是元代遗物。宣礼楼亦为苏式彩画,颇为绚丽。楼两侧为夹墙门,砖砌仿木结构,硬山清水脊。

 

    人门便到后院,轴线上主体建筑是礼拜大殿,勾连搭四卷,明三陪五,一、二卷均三间,绿琉璃顶,前为敞厅,箍头脊,后为过厅,调大脊;三、四卷皆五间,三卷形制与二卷相同,但进深较大,兽吻吞脊.明间乃窑殿,制同梢间而高出一倍,脊上宝瓶直径近一米,高约2米,窑殿之后还建有望月台。殿内设井口天花,梁枋满布博古彩画、红漆金柱尽塑捏缠枝牡丹。该殿外观起伏,顶式各异,内观则宽敞深幽、金碧垂辉,实为伊斯兰建筑中杰出代表之一。

 

    另外,寺之南北各跨有一座小院、三面有屋,堂皇对称,与寺之主院融为一体。该寺内有石碑五块,二立院内,二嵌室壁、一嵌山墙,这些石碑中有一块为明朝正德十四年(1519年)所刻,极具考史价值,惜已残缺不全。“文革”期间,牌楼、寺门、影壁、南非亭、宣礼楼、望月楼等均遭拆毁,又在南讲堂、浴室处建二层楼一栋.近年,清真寺回归教民,又重建了大门,另外,在殿之后新建了望月亭,古老的寺宇,面貌又焕然一新。该寺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寺现设女子礼拜堂,位置在本夺南跨院。寺有卧盖夫铺面200余间。通县有清真寺共9座,有教民共约18000人,全部回族。本坊教民中多有德行素著,才艺卓异之人,马兆丰、任寺管事乡老30余年,急公好义,捐财助寺。如朱友山创立通州国民学校,执教40余年,辛勤耕耘,“学行可风”。阎振声创立普育女子小学,开本地回族女童入学读书的先例。金吉堂,好学深思,埋首典籍,教学之余,潜心著述,所著《中国国教史研究》,为民国时回族、中国伊斯兰教史名著.张彼山、宛梅奄,均以书画知名,足为回族争光。闻省三为当代知名阿旬。
 

 

    本坊赴麦加朝觐哈吉较多,著名的有高二巴、张青云、闻省三。

 

 

责任编辑:M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通县 清真寺

上一篇:北京市丰台清真寺
下一篇:通县张家湾清真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