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宝祥:回族农民吹响救灾集结号
分享到:
2013-04-23 01:06:17 【来源:】 点击:

    2010年4月14日清晨,玉树发生强烈地震。

 

    4月15日,来自湟中县大才乡前沟村的一群回族农民志愿者就出现在震后灾区的废墟上……

 

    兄弟齐响应吹响集结号

 

    没有人能够想到,这支回族农民兄弟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是我省第一支由农民群众自发组织并于地震当天紧急赶往玉树灾区的民间抗震救灾队伍。

 

    也没有人能想到率先在我省第一个吹响赴玉树地震灾区紧急救援的集结号的,是湟中县大才乡前沟村的回族农民党员。他叫马宝祥。

 

     在“5·12汶川大地震”时,马宝祥就曾到省红十字会要求组织自愿救灾队伍,携带自己的挖掘机、装载机等工程机械前往汶川抗震救灾,因未曾批准没能成行,便通过湟中县红十字会捐款5000元,支援汶川抗震救灾工作。

 

    4月14日上午,正在从格尔木市返乡路途中的马宝祥,从收音机里听到我省玉树地区发生7.1级强烈地震的消息后,他马上想到玉树地区现在急需救援人员、机械的情况,立即与省红十字会取得联系,并马上打电话让家里人迅速集结,着手进行赴灾区实施救援的准备工作。

 

    省红十字会当即批准了他的请求,由省红十字会为他组织的志愿者队伍命名为“青海红十字会‘抗震救灾,情系玉树’马宝祥小分队”,并为小分队签署了赴玉树灾区抗震救灾的公函、授予“红十字”会旗、颁发救援工作标识胸卡等。

 

    马宝祥匆匆赶到家乡一看,自己所召集的人员已经全部到齐,准备工作也已经差不多了,但他要挑选的队员都是身强力壮、能吃苦、不怕累的人。大家协商后确定由马宝祥的弟弟马宝云、儿子马福海和马福德、侄子马福荣、妹夫马忠海、女婿韩俊、亲戚张全珍共8个人组成这支抗震救灾小分队,并立即决定当天晚上带上救援设备出发,15日上午到达玉树;其长子马福海将组织挖掘机、装载机司机等人随后赶往玉树灾区。

 

    4月14日晚上8时30分,马宝祥小分队准时从西宁出发,连夜赶赴玉树灾区。

 

    赶赴震灾区拉起大部队

 

   一路颠簸,一路风尘。经过一夜急驰,马宝祥小分队终于按时赶到了玉树灾区。

 

    到达玉树后,玉树藏族自治州红十字会把马宝祥小分队作为州红十字会的抗震救灾应急小分队,分配他们的任务是抢救伤员、接收、保管和运送救灾物资,如遇到紧急救援情况时必须迅速出动,马宝祥二话没说痛快地接受了任务。

 

    在安排好自己的小分队员开展搭建帐篷、救助受伤人员等任务后,马宝祥立即开车与这3位同志出发,在途中他了解到自己车上的乘客是2位中国红十字会和一位青海省红十字会的领导,其中两名还是女同志。

 

    这一天,马宝祥开车与这3位领导跑玉树州政府、救灾指挥部、部队、医院等各个施救现场,从早上一直忙到晚上11点钟,才回到驻地,喝了几口矿泉水,啃了一块方便面。望着不顾高寒缺氧、饥饿劳累奔波了一整天的3位领导,马宝祥被深深地感动了,他想这些领导来到高海拔地区,在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里来帮助我们青海人抗震救灾,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其实,这两天来,马宝祥小分队的救援工作也干得很不错,他们已经成为当地红十字会抢救伤员和接收、运送、发放物资的主力军了。哪里有伤员,哪里就有马宝祥小分队在运送;哪里的受灾群众缺少食物,哪里就有马宝祥小分队队员送水、送方便面的身影;哪里的群众夜露野外,哪里就有马宝祥小分队的人员在搭建帐篷。早晨一口矿泉水、一块方便面就开工了,等到收工吃第二顿饭时,往往已经是夜里十点钟左右。但是,经他们的手搬运和发放的救灾物资越来越多,得到他们帮助的藏族同胞也越来越多。

 

    看着受灾群众打着手势表示感谢时,小分队的志愿者们是那样的高兴、那样的自豪,忽然间他们意识到此时此刻自己从事着多么高尚的工作,所受的苦和累都得到了补偿。

 

     越来越多的志愿者赶到了玉树灾区,其中还有不少年轻的学生,玉树州红十字会把一批来自兰州、西安、浙江、湖南和本省互助等地70多名学生和青年派到马宝祥小分队来工作。

 

    马宝祥看到自己的救援队逐渐壮大后,立即从当地藏族学生中招募了一些志愿者当汉藏翻译,马上把救灾物资的发放延伸到灾区的各个角落。白天,他把这些青年志愿者和小翻译组成20多个小组,分派出去寻找那些缺少食品、露宿野外的受灾群众的居住地点,小分队的人员则在驻地进行正常的物资接收、搬运、分发和转运伤员等工作。等到了晚上,灾区的交通道路不再拥挤时,马宝祥小分队却更加活跃了。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马宝祥 回族 农民

上一篇:战士废墟里找压岁钱 卤蛋分给孩子
下一篇:互联网企业支援四川雅安地震救灾 360员工深入赈灾一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