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民国时期.老字号“兴奋诚”创始人--回族商贾.马连诚(老贵)
分享到:
2013-02-08 17:18:27 【来源:伊斯兰】 点击:

     提起西安回坊给周围的汉人以往的印象总是小锅 、小勺沿街叫卖的小贩记忆,或者就是与饮食渊源颇深的几个寥落老字号,也不知是回民无意记录那些出自本坊的民族企业家,还是生活的忙碌让他们难以顾瑕身边这些清末民国时期的回族企业精英,其实在民国时期在西安西大街上有不少回族老商号,比如在西大街和盐店街一带就有从事金融业 商贸业的回族人。


 

   
 

    现在要与大家分享、追忆的是一位在民国时期西安.西大街曾经叱咤贸易行业的回族老人—马连诚(人称“老贵”), 他出生于晚清末年一个虔诚而清贫的西安回坊穆斯林家庭,马连诚从小就勤勉聪慧,家境的清贫让他从小就扛起了谋生的重担,九岁的他就从做学徒,当沿街叫卖小贩等各种活计作起,认真执着是马连诚的作事准则,吃苦坚忍更是他根深蒂固的秉性,1924年北洋军阀刘镇华围困西安城,城内的粮食断绝,眼看家人被饥饿折磨的痛苦情形,马连城找机会悄悄潜出城郭外,冒着被军阀抓住治罪的危险,踩着冬日厚厚的积雪,在附近的村堡换购了一些杂粮面粉,坠着藏在肥大的棉裤裤腿里的面粉,卧雪度过一夜之后,几费周折展转返城回到了家里,这些来之不易的粮食终于挽救了家人亲友的生命。他在跑单帮生意的路途上与土匪、兵痞都周旋过,结果人、财毫发无损,过人的智慧和魄力使年轻的马连诚在艰难的商旅生涯中迈过了无数的坎坷。
 

    随着民国初期稍有的安定,西安城的商贸业也逐渐兴旺起来,各种新兴的贸易行鳞次栉比的出现在西安城东、 西大街上,马连诚经过多年的艰苦打拼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贸易行,而且兼有英国、美国南洋商贸总行的参股,同时马连诚也参有武汉、粤港、南洋的英、美联合南洋贸易总行的股份,在当时这是一个庞大跨国的股份贸易集团公司,这也是马连诚从商的事业颠峰,随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积极支持抗战捐款、捐物他总是踊跃在先,然而就在此刻他的从商之路却突然出现了巨大的变故,日本侵略者轰炸西安彻底摧毁了这个回族跨国贸易行,商行所在西大街的小木楼被日本轰炸机炸的面目全非,所有的帐目、权证、票据都被付之一炬,顷刻间毕生精力和心血所建立的财富化为乌有,在武汉各地的分公司也因战事相继被毁,贸易行如此轰然倒下的结局是马连诚怎么也想象不到的,这如晴天霹雳般的打击对他是不言而喻的,面对家人、亲人期盼的目光,这位身高一米八的商海奇才以关中男人特有的刚强和回族人坚韧不怯的精神没有让家人、亲友看到他内心的伤痛,马连诚拖曳着他疲惫的身躯又顽强的站立了起来,重新凑齐了本钱开始经营面粉和白糖批发,生意逐渐作的风声水起,到了国民党统治后期,社会经济出现了巨大的危机,通货膨胀到了极限,金融系统崩盘,货币如同废纸,这样的景况下,他的面粉批发行在无奈中关门落锁。
 

    马连诚不仅是回族商界鲜有的精英之一,他的品德在旧时的西安坊上也是为人称道的,由于他处事公允,无论是坊间还是商友间发生一些纠纷和矛盾总是请马连诚来断理、说和,因此“桥儿十字”“老贵”那时候在旧坊的老人中并不陌生,马连诚的正直秉性当然也有家族的传承,他的叔父马忠霖是民国时期回坊知名的清真寺老社头,凡是各种善捐 善举老人家总是首先响应,即便家中经济拮据也要帮扶清真寺建设和贫穷的坊民,经常为坊民调解纠纷主持公道,坊间老人对马忠霖无人不晓。马连诚上有家族信仰和尚德的传承,兼有同辈兄弟皆重德重义之氛围,使得整个家族在回坊都树有良好的口碑。马连诚有亲胞兄弟五人,大哥在坊上从事小本买卖,三弟在咸阳与本家堂弟经营“三义成”清真泡馍馆,四弟也在咸阳发展,五弟远赴新疆工作。马连诚留给兄弟亲友们最深刻的印象是不苟言笑、做事严谨、勤奋、沉稳。

 



 

    特别要插叙一下马连诚“老贵”的四弟马连春(晚辈人称“四大”),他从少年时就受二哥马连诚为人经商之道的熏陶,深谙严谨、尚德、重义的精髓,青年的四弟马连春来到了咸阳闯荡,初出茅庐和囊中羞涩的局面没有难倒他,在风景秀丽的渭河之滨一个不起眼的清真小食堂悄然矗立,四弟马连春在妻子的支持下,搬来自家的灶具锅铲办起了这个日后解决了无数青年就业安家的“小食堂”(咸阳“秦风楼”的前身)。四弟马连春乐善好施 扶弱济贫 扶助教门的品德已成为西安、咸阳两地回坊的佳话, 从一介布衣到咸阳市政协领导岗位四弟马连春始终平易近人,谈话时总是笑容可掬,当然四弟马连春成功的背后有一位相濡以沫的好妻子支撑,无论谁有困难找到他们家,“四大”(四弟马连春)不在家,只要“四娅”(马连春的老伴)在一样是热情接待,凡是不违反原则、符合政策、力所能及的就一定要求“四大”给帮忙解决,西、咸两地只要接触过两位老人家的坊民,提起“四大”“四娅”每个人心里都是热呼呼的那种温暖之情,这也正是“桥儿十字”马氏家族乐善助人传统家风的潜移默化。

 


 

    马连诚“老贵”的家族人口在西安回坊也算是小有规模,民国时期他自己的产业大,可以把众多的本家弟兄们能聚拢在一起,后来生意衰败,兄弟们也各谋出路,解放后马连诚在桥子口东南角开了一间不起眼的清真牛羊肉小铺为生,虽然店面小,但是坚守诚信的本色丝毫未改,肉品处理的非常精致,生熟牛羊肉都制作的很有特色,回头客络绎不绝。马连诚虽然历经商海的大小沉浮,他的意志始终没有消沉。老人家晚年最为得意的成就,就是爱子马希海成为解放后,西安市第一批民族优秀大学生,马希海天资聪颖好学,二十岁出头就担任了青海省西宁市电信局的局长, 博学、沉稳、善辩的马希海被亲友们称为回坊的“基辛格”,同学亲友们凡事总爱请教他,西安回坊“桥儿十字”“四海”(马希海)亦是回族中不可多得的文化精英。
马连诚老人(“老贵”)的家族如今枝繁叶茂,人才辈出,他们各自奔波于海内、海外,为信仰、为民族、为家族的复兴在努力耕耘。马连诚老人亦用他平凡而传奇的一生描绘了一位回族商界奇才的艰辛与坎坷。

 

    (注:马连诚老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归真)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回族商贾 马连诚 老贵

上一篇:焦作市百间房清真寺女学董杨素兰
下一篇:回族著名演员马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