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心语—给回回人争气的娟子
分享到:
2013-06-22 01:26:55 【来源:穆斯林在线】 点击:

      史 志

 

      作家娟子简介:哈珍儿•马丽娟。笔名:娟子, 民族,回族,现任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楼兰》杂志编辑,其代表作有《喀喇沙尔回回人》、远去的镇西》、《永不沉没》等。


 

     2007年,本土作家娟子回到家乡找我,请求我帮她完成亡父遗愿,写一本焉耆回族人历史的书。当年,我退休在家,不再想去舞文弄墨,就婉言谢绝。苏效泉先生得知后与我交谈,讲了回族文化人应该写自己民族的历史,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老先生的精神感动了我,我尽力帮助娟子完成了《喀拉沙尔回回人》一书,给焉耆回族人干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此书出版后得到各界好评。书中,娟子引用了苏效泉先生的《回回要关心自己民族的教育》一文,此文时隔多年,如今读来,仍不禁拍案叫绝。

 



 

新疆回族青年作家娟子。

 

     为了给回回人写一本书,志同道合的我们三人走到了一起。
 

    《喀拉沙尔回回人》融汇了我们的心血。
 

     《喀拉沙尔回回人》凝铸了我们深厚的友谊。
 

     2008年底,在先生和我的鼎力相助下,娟子的又一部作品《远去的镇西》问世,书中庄重地引用了先生《回回知识分子应该是回族的良知》一文。先生的文章精辟发人深省,为此书增光添彩不少。
 

     先生、我、娟子,我们三人,按年龄应是祖孙三代人。我们出生、生长在不同时代,人生经历迥然不同,可我们之间无半点所谓代沟;我们无丝毫血缘关系,可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在与苏效泉先生的交往中,通过回忆和言谈,从先生身上,我了解了我的父亲,感受到了先生和父亲的音容和风骨,先生的教诲使我人生的脚步更加坚定了,眼界更加开阔了。古语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先生绝非一日为师,先生早已是我的精神之父。

 

     先生、我、娟子,我们三个人本是三条毫不相干的线,“本是故乡人,殊途不相识。”为了给回回人争口气,我走上了艰苦寂寞的修志之路。为完成同一使命,有幸认识了先生。娟子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给回回人写一本自己的书,我又在晚年结识了她。人生的机遇,共同的责任三条线紧紧交织在一起,我们彼此为对方的文采而赞美,为对方的作品喝彩,为有如此才华的挚友而自豪,我们从彼此的身上获得的太多太多……在我们身上,都秉持着有良知者的正气,对事业执着,对朋友忠诚,对人对生活对大自然炽热的爱。朋友之间无半点的虚伪,无丝毫的利益关系;骨子里,都散发着文人的傲气,淡泊明志,不为名利折腰,不趋炎附势,不媚世俗,不迎合时尚的节奏,自命清高,洁身自好,摒弃浮华的花花绿绿,犹如娟子的那一身黑色的衣裙,超然脱俗,我行我素。

 



 

新疆回族青年作家娟子。

 

     我与娟子,我始终认为我是娟子的长辈,虽然她力图证明她与我之间的同辈关系。我心里总以一个老辈的定位对待她,对她的期望是那样的热烈;批评是那样的直截了当;对她的成绩是那样由衷的喜悦和欣慰;全力支持她,让她走得更远,登得更高,作为长辈,这是义不容辞和责无旁贷的。
 

     娟子是那样的冰清玉洁,那样的阳光和美好。
 

     我们之间的交往,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不绝欣赏,是一种情对另一种情的永恒守望。
以文交友,以文会友。我们之间思想的交流是数十万字的文字交流,这种交流是高尚道德操守者之间的交流。那用心血孕育的文字,真诚、激励的文字,使徘徊在人生苦难历程的你我,看到了曙光,走出了悲情的羁绊;从彼此那湍流不息的文字中,了解了对方的人生、经历、喜怒哀乐,甚至自己都不知道的祖上历史。通过交流,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对方的才华和人品,那是在这花花世界多么难以寻觅的宝贵财富呵?通过文字,我们看到了对方那颗鲜红、晶莹剔透的心。正如娟子所说,我们是用心照亮了对方!

 

     娟子在《知己相遇》一文中,描写的两个弱者在危难中互相依靠、互相扶持、同心协力走出困境,我知道她的寓意是什么,想表达自己的什么感情。这宝贵的相助,是任何人都无法理解的。
 

    我也曾在给娟子写过的短文中,指出了她与写作的关系是灵魂与肉体的关系,此生此世无法分离。对我的短文,我知道她十分的欣赏,而且一定会感受到那些文字并非我多么有文采,更非来自灵感,那些话语其实是我几十年自己心灵的写照,她与我身有同感,心灵相通,怎不引起心弦的共鸣呢?
 

     我想,我应该真诚的感谢娟子,是这个身上有一种专横的霸气,一种幽婉与鬼气并存的女子,她强拉着我走出闭塞阴暗的小屋,走向阳光下,重新走上一片绿意盎然的土地,再一次领略人生的五彩缤纷。通过文字交流,我发现自己尚有丰富的想象力、创作能力。今年以来,我文兴大发,写抒怀文章不断,竟达15000余字。这些文字写给我自己,也是写给知己看的。在我《给娟子的话》中,已早早写下了:“庆幸的是,我结识了一位有才华的,本民族的,不多见的美丽的女作家,通过读你的书我也增长了见识,彼此可以相得益彰了。”
 

     数年后的今天看来,我还是独具慧眼的。
 

    对于娟子,苏效泉先生与我一样,对她是满怀重托与期望的。在先生生命最后时日,仍念叨娟子为何不来。我和娟子明白,先生您是牵挂着要再为焉耆写一本历史书,完成您的最后心愿。
 

     先生离去了,娟子闻知痛苦万分,精神恍惚,泪水涟涟。她赶回故乡,执意要送您最后一程,她守候在清真寺门前,专注看您被数百热爱您的人高抬着簇拥而出,我们的好友马忠义争抢着抬送先生。娟子说:“我衷心地感谢马忠义,他替我抬送了先生,他完成了我的心愿。”
 

     我们尾随先生的遗体缓缓来到坟园,在人生的最后一站,一座新坟在慢慢隆起。那肃穆、庄严、低沉的数百人的诵经声在新坟上空萦绕,徐徐飘向更高更远的天空。

 



   

新疆回族青年作家娟子参加吉尔吉斯斯坦东干文化第一届国际研讨会。 

 

     先生。面对您的坟茔,我们默默诉说着心语:从古代钟子期、俞伯牙的故事里,我们知道了“高山流水遇知音,千古流传成佳话。”从我们三人身上,我们懂得了什么是知己和它的千钧份量。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是心有灵犀,倾心相助的忘年莫逆之交!我们坚信,我们三人终会重逢的,在另一个世界,我们还会心心相印,泣诉衷肠,再话友谊。
 

     送葬的人们渐渐走光了,唯有我和娟子、马忠义还守候在您的身旁,不舍离去。让我们最后、最后再看一眼先生您的睡眠之地,把它深深嵌刻在我们的心底。
 

     弃鼓摔琴别知音,不诉离殇。
 

    我们以本民族的尊贵礼节,同声道色兰与您话别:
 

     色兰,先生,感谢造物主赐福我们相识,感恩我们的相知,感激彼此牵手相携走过的温暖岁月。
 

     色兰,先生,我们不会忘记您的谆谆教悔,留住所爱,留住所想,留住一梦相伴日月长。
 

     色兰,先生,一路走好。无论天上人间,请记住我们彼此的面容,来生我们还要做知己。

 

 

 

     来源:穆斯林在线  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 :落雨初荷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知己 心语 娟子

上一篇:马光月阿訇通过微博微信成功为贫困尿毒症患者募得手术费
下一篇:宁夏回族作家李少军作品研讨会在银川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