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清真第一寺
分享到:
2014-02-07 16:09:27 【来源:】 点击:
     坐落在河北省泊头市清真南街、运河西岸的泊头清真大寺,肃穆巍峨、气势恢宏,兀立在冀中平原上,愈显高大、雄武与神圣。这座历经600年历史沧桑的清真古寺,占地15000平方米,地上建筑二、三百间,约三、四千平方米,再加上新扩建的寺前新月广场和其他服务、自养设施,古寺新辉,无论是占地面积、建筑规模,还是历史年代、艺术价值等,在整个华北地区来说,都堪称是清真第一寺。即便是在全国36000多座清真寺中,也是屈指可数的。

  相传元朝末年,丞相之子率船队运载建筑大都的石料,建材由南方沿运河北上。当船队行至泊头时,元朝政权已被推翻,押运船队的元朝士兵、工匠等无家可归,便在泊头住了下来,并遵从明政府的命令,指石为姓。同时,把运载的石料、木材等与当地穆斯林一起,于明永乐二年(1404)建起了清真寺。后经万历年间的修缮,特别是崇祯年间的扩建以及清嘉庆二年、光绪二十四年的重修,逐渐形成了今天这样的规模。“文革”中,该寺惨遭厄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很好的落实,政府先后拨款100多万元,穆斯林群众自发集资30多万元,对清真寺进行了维修,不仅先后被列为全省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被评为全国百座模范清真寺。

  泊头清真寺整体建筑形式是中国传统的宫殿或庙宇式。但严格遵从伊斯兰教不崇拜任何偶像的要求。在寺门,南北讲堂或邦克楼上有“五脊六兽”,但“似兽非兽”、“有眼无珠”,实际上是谷物瓜果的变形。高达十米的单檐歇山清真寺大门加上两侧的便门,八字山墙成扇面状左右伸展。加上大门的朱漆铜铆,气氛凝重,显示了一派官衙威仪,这在全国的清真寺中都是少见的。

  步入清真寺正门便是该寺第一进院落,由南、北义学堂,前门厦与邦克楼合围而成,邦克楼高20米,石雕斗拱,两层攒尖,上阁下厅,前与大门后与大殿、望月楼互相辉映,错落有致,凸显了邦克楼的主体位置。穿过邦克楼厅便是第二进院落,中轴线两侧各有配殿六间,中有颇具明代建筑特点的花殿阁,亦称屏风门。门高四米,红柱支撑,雍容华贵、古雅大方,傲然立在石基上,其雕刻艺术水平,在诸多清真寺中,无见在其上者。穿过花殿阁即为第三院落,这是清真寺最主要的建筑部分,包括大殿、南北讲堂、通向大殿的丹墀,丹墀下通向南北讲堂的汉白玉玉带桥,这在清真寺建筑中也是绝无仅有的。尤其值得提及的是在北讲堂正屋放置的一条长4.3米、宽0.34米、厚0.15米的孔雀木茶几,因为其木虫不蛀、鸟不落,又称百鸟松或恐鸟木。相传这件镇寺之宝是明朝万历皇帝赏赐给泊头回族翰林院御史石三畏的,石又转送清真寺保存至今,弥足珍贵。

  大殿是清真寺的建筑主体,泊头清真寺大殿宽29米,长55米,建筑面积1593平方米。建筑形式大体与内地运河两岸的古寺相同,用了卷棚式。中间前高后低,巨柱方梁,举凡九九八十一间,既宽敞又深邃,1600人礼拜也不觉拥挤。大殿的窖殿更是独具特点,即整个窖殿是一个砖木结构的六角亭。亭底匾呈方形,砖雕精美。六根笔挺,合抱粗细的立柱支托着六角九层叠障式攒尖藻井,柱屏上同样有透雕装饰。六角亭的第二层四周是玻璃窗,柔和的光线把整个窖殿照亮。立到地上仰望藻井,一环扣一环,层层紧扣,一层小一层直到高处,再加上色彩绚丽的几何图案,愈显建造者巧夺天工、匠心独具。六角亭做望月楼也是不多见的,大概是上下东西南北六合之意吧。这也是在清真寺建筑艺术上体现出伊斯兰与中国社会的逐渐适应。这就不难理解在大殿前抱厦悬挂着十八方匾额的意义。如康熙三十三年六月的圣旨:对穆斯林正常宗教信仰活动加以保护,对不法之异端则严厉禁止,“天下回民恪守清真不可违命”。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第75代孙孔祥珂“清真光明”的题匾也说明了伊儒融通,以儒诠经,宗教和睦。

  泊头清真寺大门采用北京故宫午门式样,立有上马石,竖旗杆:在三进院中分设正步石、正冠石、静步石。一座清真寺既有肃穆的宗教氛围,从外及内又有官衙气派,将伊斯兰教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中国宫殿建筑形式中,成为中阿文化结合的典范之作。如今,这座清真寺建筑瑰宝得到很好的维修与保护,实至名归地被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责任编辑 :小穆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华北 清真 第一

上一篇:莎车加曼清真寺
下一篇:伊宁拜图拉清真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