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需求这样的阿訇
分享到:
2015-04-12 17:44:01 【来源:】 点击:
〔河南焦作〕萨利赫·程瑞斌
    
        清真寺不在大小,能有一个为主道奉献的好阿訇,那么尽管寺院再小,众多穆斯林也会来这里学习经训,朝拜真主。     
   
       在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有一座占地仅有180平方米的小寺。建筑面积不足120平方米 ,还没有普通家庭的居住面积大,大殿仅有30多平方米,沐浴室15平方米,接待室18平方米,教长办公室(兼客厅、厨房)20平方米,教长卧室10平方米。这座小寺建于五十年代,当时有一位年轻的阿訇,如同哨兵一样在这里坚守58个春秋,使这里的信仰一直延续到今天。     
   
       老阿訇现在已经88岁了,身体欠佳,不能在这里坚守岗位了为了使这里的伊斯兰教信仰进一步传承发展,小寺的领导者推荐,于2009年6月在外地聘请一位年轻阿訇,他不像当代金镖阿訇那样有高深的学历,中外驰名;也不像马开贤阿訇学富五车,经汉两通;更不向马光月大阿訇才华横溢,大坊争着聘请;也不如马贵宝阿訇著书立说,有学者风度。他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学生,毕业于临夏经堂教育经学院,年仅25岁,他叫马建国。
   
       这位年轻的阿訇,在就任的第一天说出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今天我既高兴又忧愁,高兴的是,这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真主实现了我求知的愿望,没有辜负父母的支持及老师的栽培,使我从理论走向实践,在此我感谢他们。忧愁的是作为清真寺教长责任重大,他关系到一坊的安定团结……恐怕我难当此任,但我深信只要以《古兰经》为指路明灯,以《经训》为行为准则,我只要真诚的传播伊斯兰文化,并告诉人们伊斯兰是完美的生活方式,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是安拉赐予人类的最大恩典,《古兰经》是引导人类今后两世幸福生活法宝。我坚信托靠真主会成功的,在真主慈悯,政府的关怀下,我将带领这里的坊民,争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敬主爱人的好穆民。”

       上任后的第一个主麻日,人们进一步认识了这位年轻阿訇,他身材魁梧,五官端正,透过那双明亮的眼神,仿佛看到了他坚定地信念。他讲的是流利的普通话,并能说标准的阿拉伯语,更能人难忘的是他能按照《古兰经》诵读规则去朗诵,用优美的声音加以美饰的严肃恭敬的方法,读出的《古兰经》是那么悦耳动听,沁人心扉。主麻拜后,都认为这位年轻的阿訇不一般。
   
       有人说,不可看其表面现像,他有无内涵,能力如何?只有看他如何启动这座小寺,怎样去焕发城市中散居穆斯林那勃勃生机的信仰。
   
       中站区位于焦作西侧10公里处,原是一个山村小镇,早在100多年前,英国人在此开煤矿,是这里逐渐兴旺,人口增多,如今是一个繁华昌盛的城区,这里的回族人有800多口,但非环寺而居,而是分散于各个社区,一般离寺两三里,有的五六里,所以平常来礼拜者很少,主麻日也只是六七人。这就是多年来小寺的状况。
   
       年轻的阿訇了解这一状况后,看到眼里,急在心间。他与寺管会主任商量,我急需认识一下这里的穆斯林兄弟姐妹们,于是人们时常在中站区的大街小巷、居民楼间看到两个戴白帽的人,在匆忙的奔走或与穆民们谈心。马阿訇总是以一句诚挚亲切的色俩目问语开始谈话,这是传递和谐理念的信息,如果有人不会回答,他就一句句耐心的教,一直到会为止“大伯、阿姨来看望你们了!愿真主慈悯你们身体健康!真主佑助你们有工资,安居乐业多好啊!能否到清真寺里看一看,礼个主麻拜?”就这样他与主任一起,一家,两家,十家八家乃至几十家看望,有的认为他俩是乞丐,故意不开门“大伯,我们不是来要钱的,是来看望你们的。”有的家去一次就见效,有的需要三两次,马阿訇总是反复的给坊民们讲“今世的生活是穆斯林的需求,后世的享受才是穆斯林的追求。现世中,你想游北京,逛海南,首先应有路费,还得买门票,而天堂的享受,不知要比人间好多少倍,想进去同样需要路费和门票,安拉的使者说‘复生日仆人受审问得第一件事是拜功,如果他的拜功齐全了,他便成功了,所以天堂的门票就是一个人的拜功与善功。’常言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春不播种,秋收无望。今生不预备善功,死后怎能收获天堂?”不少退休工人听了马阿訇的劝说后都先后走进了清真寺,而又一位退休干部,先后去他家四次无动于衷,当第五次马阿訇敲开他家的房门时,他拉着阿訇的手无比感慨的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你的执著精神感动了我,这个主麻我一定去,我今年72岁了,还没见过这么好的阿訇!”他哭了,阿訇也流泪了。至此,这位老干部不仅礼主麻而且坚守每天的五番拜功,有时还看《古兰经》。
   
       马阿訇平易近人,善待穆民。当他得知哪位乡老有病了,他亲自到医院嘘寒问暖,并向真主祈祷让老人早日康复。就这样小寺里礼拜的人渐渐的多起来,最多的一次有60多人,寂寞的小寺迎来了生机。
   
       为了使小寺的坊民能达到敬主爱人,坚持真理,止恶从善,弃邪归正,以实现信仰坚定,维护安宁民族和睦社会稳定之目的,马阿訇牢记真主的教诲“你应当凭智慧和善言规劝人。”他夜以继日的在经训中吸取营养,自修大学文史课程,在网络上采集信息,结合社会实践引经据典,写出演讲材料,每当主麻时,它总以亲切的语言,谦逊的态度,清晰的思路,形像地比喻,将一些不同内容的卧尔兹,启迪人的心灵,增强人的信仰。当有时讲到违背《古兰经》的一些犯罪事实时,他会仗义执言,声色俱厉的给以抨击,穆斯林不可用口和手去伤害大众的人,不可伤害大众生命财产的人,才是真正的穆斯林。而当今,我们有多少穆斯林弟兄带着礼拜帽,却在喝酒、赌博、打架斗殴,养羊养牛加入瘦肉精,挂着清真牌卖的是打了水的牛肉,打了水的鸡肉,这都是犯罪呀!而我们的穆斯林执迷不悟。还有我们的穆斯林男女青年在结婚时本应穿我们本民族的服饰,戴上头巾,然而就有那么一些人穿着前露胸后露背的婚纱或超短裙,把那些西方垃圾文化搬过来当成了时尚,且不知你及伤风败俗又有损了信仰。马阿訇旗帜鲜明说的是真理,讲的是真话,所以有不少乡老遇到红白喜事就把他请到社区,家庭去宣讲,一位七十多岁的退休工人说:“马阿訇讲得有骨头有肉,越听越有味,越听越想听。”
   
       每当主麻拜后,他总是带领大家虔诚的捧起双手向至仁至慈的真主做祈祷。他充满了真情实感用那流畅悠扬如泣如诉的阿拉伯语经文念过后,又用汉语叙述一遍。“主啊!请借这个吉庆的主麻日,慈悯我们吧!主啊!美化的语言,虔诚的祈祷,真诚的呼唤,纯洁的眼泪,痛苦的哀求,只能呈现给你!真主啊!请使迷茫者走向光明使彷徨者步入坦途使偏离者回归你的正道!真主啊!我们除了你别无所惧,除了你别无所求,除了你别无所依。至高无上的真主啊!请应答我们的祈求吧!”这一句句明明白白的祷词,触及了人们的灵魂,不少人在默默地流泪。礼拜结束后,他总是第一个站在大门前给每一个前来礼拜者亲切的道色俩目!握手辞别,大伯、叔叔下次还来!一位80多岁的阿訇眼含泪花说“我长这么大,没见过这么谦虚的阿訇,在他身上看到了穆圣的品德。”一来二去外坊人都知道马阿訇讲得好、念得好。于是穆斯林弟兄们都纷纷来这小寺礼拜,听他宣讲。又一位78岁的马哈吉,离中站有60里,中途转两次车,特意来小寺礼拜听讲,并说每来一次就有一次新的收获。
   
       礼拜的人多了,可有不少人拜中念词及《古兰经》不会念,马阿訇就办了学习班。有些退休干部(教师、工人)、家庭妇女都成了马阿訇的学生,就这样小寺里每天传出了艾利弗、巴文……字母声,前来参加学习的人,年龄不一,马阿訇总是采用不同的方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去教他还善于鼓励老人“熟练得诵读《古兰经》的人与高贵的天仙在一起结结巴巴困难得诵读《古兰经》的人得两份回赐。”(圣训)这样老人的学习劲头更大了。
   
       每当暑假时,他不顾天气炎热,召集回族青少年办暑假学习班,他说我们的信仰应从娃娃抓起,他太辛苦了,有时忙得连饭也吃不上,不少穆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于是又不少阿姨、大娘争着来为阿訇做饭、洗衣,寒来暑往一年多了,他对这个小寺也有了感情。
     2010年的10月,马阿訇的父亲打来电话,让他回家一趟,而他真有点舍不得离开这里,他要有点表示,他忘不了这里对他的养育之恩,小寺太困难了,每月的500元工资都是坊民们的年提钱,这钱花不出去,还是留在这里好,他悄悄的放在年提箱里3000元,请了两个月假往新疆走了。
    
       马阿訇走后,不同的议论纷纷在传播“哎,我早知道,他在这里时间不长。”“年纪轻轻的,讲得那么好,在这小寺里埋没了,早该走了。”“给人家的工资那么低,一个月才500元。”而寺管会领导心中有数,知道阿訇的人品,肯定会来的。而此时曾跟阿訇学念《古兰经》的十几个人更是忧心如焚,等啊!盼啊!2011年3月马阿訇终于回来了。伴随着和煦的春风来了,同时还带来了一位端庄秀丽的姑娘。只见女子身穿穆斯林大袍,披着鲜艳的头巾,那真是虔诚的穆斯林女性的美好形像。她就是马阿訇的人生伴侣、贤惠的妻子。常言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位毕业于中阿女校的学生,经人介绍认识了马阿訇,因有共同的信仰,使二人一见钟情,就这样办完婚事后,马阿訇日夜思念着小寺里的亲人,随即夫妻二人又再次来到中站小寺。马阿訇来了,人们都在奔走相告。3月10日晚上来的,11日恰逢主麻日,小寺里人比往日多,人们都在分享马阿訇的新婚之喜,寺管会领导亲手给马阿訇4000元,作为他们的新婚贺礼。他欣然接受后说:“大伯、大娘、叔叔、阿姨,我欠你们太多了,这一年多来,我铺的盖的,穿的戴的,吃的喝的,都是你们为我操的心,在你们的呵护关怀下,今天我长大了,也成家了,生活上不用你们操心了这贺礼我手下,我领了你们的情,但我不能要,你们看,咱这小寺墙皮脱落了,屋顶也漏雨了,急需翻修,所以这钱我送给清真寺。”他从口袋里掏出2000元,说:“这钱算是我夫妻二人的修寺捐款吧!”一位经常为他做饭的阿姨,拉着他的手眼含热泪的说:“孩子你太懂事了!”     
   
       跟马阿訇学《古兰经》的学生,早等急了。3月12日又重新开始了学习,又增加了五六个人,有几个卖小吃的,白天没时间学,他们利用早上晨礼后5点30分开始学到7点。学的人多了,马阿訇的妻子也当上了老师,二人夫唱妇随,分工合作。妻子教字母发音,阿訇教诵读规则,为此马阿訇还编写了一首读《古兰经》的打油诗“短平静快叠念重,长音拉长鼻代音,软音动静缓缓出长短轻重有节奏。”在教的过程中,他反复强调短音平平的读,静音应快读,遇到叠音应重读,长音必须拉长,鼻音应带出鼻音才行,软音应有一种温柔的感觉 。总之长短轻重要字句分明的去读。有时听他的诵读,那就是一种享受,那抑扬顿挫的声调,那美妙悠扬的旋律,牵动着我们的神思,启动着我们的思维,并在我们的心房中激起了强烈的共鸣 ,我们越听越想听,越学越想学,生怕漏掉一个字母,读错一个音符。蜜蜂采花为了酿蜜,春蚕食叶为了吐丝,而马阿訇呕心沥血教我们,是为了塑造我们虔诚的灵魂,教给我们求知的钥匙,使我们能够打开通往天堂的大门!“你们诵读《古兰经》吧!到复生日《古兰经》将为你们说情。”这段圣训又增强了我们学习的动力。
   
       有一位60多岁的阿姨学过两个多月后,很有兴趣,开端章自己就会拼读了。忽然有一天,头有点痛,经检查是轻微的脑梗,医生让她输十天液体,可到第六天时她又去了,“马阿訇我来报到了,我还要学的,只要活一天我还来学,因为你教的太好了。”由此可见一斑。
   
       有人说“马阿訇你每天太累了吧!”他笑着说:“有位名人,你要有一个伟大的目标,将劳动看作休息。”让我们大概梳理一下他每天的工作吧!凌晨3点40分起床,4点20分做晨礼,拜后5点20分教第一茬人学读法规则到7点,第二茬人从8点到10点,第三茬人从9点到11点,第四茬人从10点到12点,午后一点半晌礼,拜后偶尔还有二人学习,6点10分埔礼,6点半以后家访,看望穆斯林,7点35分昏礼,8点30分霄礼9点20分在网上教《古兰经》到11点,这就是他平凡而又紧张的每一天。笔者与其交往近两年,她不知“闲暇”为何物,他的一切时间都在为主道勤奋工作上,从未让任何时间付之东流。他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而他在默默无闻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没有花香,没有树高,他真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但他的无私奉献,为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承发展带来一片绿色的春光。如果我们的阿訇都能像他一样,何愁我们的教门不发展呢?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阿訇 需求 时代

上一篇:甘肃将打造穆斯林用品产业集群
下一篇:阿敏生物健康产业项目推介会在义乌胜利召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