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双亲是万善之根
分享到:
2015-05-09 18:25:30 【来源:】 点击:
一、 世界母亲日带给人们的反思

      父母子女本是天性相亲相爱的,这种感情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尤其是在欧美所谓发达进步的国家,这种天性已被扼杀殆尽。婴儿自出生那天起便请了保姆,牙牙学语时便被送进了全托幼儿园,一天才能见一次面。然后开始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学习生涯。随着学历的增加,见面的时间也由一天变为一周、一月、半年、一年。大学毕业分配工作后,见面的机会则更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家庭观念越来越淡薄,亲情关系也越来越疏远,父母子女之间的感情在逐渐冷漠、淡忘。因此,在欧美一些国家,几年、十几年父母子女互不相见的现象十分普遍。许多人想着一切都可以用金钱来代替、来弥补,而忽略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面对这感情危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便推出了“世界母亲日”,也就是说子女一年最低要和父母见一次面。我们故且不说这种提法的对与错,但这种社会现象正是人伦道德堕落的表现,是对孝敬双亲的亵渎,是对人性的玷污。

二、 父母的恩情天高地厚

      有人说:父母的恩情似天高、比地厚、如海深,此话并非言过其实。因为父母为子女所付出的一切,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尤其是母亲。伟大的真主在尊贵的《古兰经》中曾这样描述:“我嘱托世人孝敬双亲,他的母亲艰难地怀孕了他,又艰难地生下了他,怀孕到断乳共计三十个月。”十月怀胎,步履蹒跚,担惊受怕。不能旅行,不能游乐,不能吃自己爱吃的美味佳肴,甚至要放弃必要的工作。一切都要小心翼翼,一切都要受到限制,这是多么难熬的十个月啊!生育的时刻到了,它是喜悦的时刻,也是艰难的时刻、危险的时刻,母亲最痛苦的时刻。有多少产妇因生育落下了这样或那样的疾病,而成为终生的痛苦!所以《古兰经》才接连用了两个“艰难” 即“艰难地怀孕他,艰难地生下他”。哺乳期间,母亲更是费尽千辛万苦,擦湿暖干。冬天害怕孩子冻着,夏天害怕热着;吃少了怕饿着,吃多了怕撑着。最担心的是孩子生病,孩子的哭声使母亲揪心撕肺,彻夜不眠。“怀孕到断乳共计三十个月”,有多少个不眠之夜啊!虽然孩子的一举一动父母都得关怀备至,而对于孩子的这种感情,只有做母亲的能体会到,没有任何人可以取代。也正因为如此,真主把乐园置于母亲的脚下;也正因为如此,穆圣(愿主福安之)把子女对母亲的义务超越对父亲义务的三倍。当时有人问穆圣(愿主福安之):“谁最值得我孝敬?穆圣(愿主福安之)说:你的母亲。那人说:然后呢?穆圣说:你的母亲。他连问三次,穆圣都说你的母亲。到第四次穆圣才说:你的父亲。”父母因婴儿的不安而不安,因婴儿的哭泣而忧伤、而惆怅、而痛苦、而暗自流泪;因婴儿的疾病而心急火焚,昼不思饮食,夜不能入眠。他们宁愿以自己的幸福和健康换取孩子的幸福和健康。婴儿的笑声使父母心花怒放,婴儿会爬时好像整个世界都为之变得宽广,他牙牙学语,他们觉得是百灵、鹦鹉的叫声在耳边回荡。孩子一天天地长大,该上学了,父母有说不出的高兴,把孩子送进学校,用自己挣来的血汗钱为孩子交上了学费。他们为了孩子前途,为了孩子的未来,省吃俭用也要供子女上学。他们好象从孩子身上看到了前途、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不分昼夜、起早贪黑地工作着、操劳着、忙碌着,无论是冰天雪地、还是酷暑盛夏从不叫苦叫累。他们期盼着生活中一些有意义的时刻到来-----成功的时刻、成名的时刻、成家立业的时刻!不知不觉熬白了头、累弯了腰,真是天下难为父母心啊!所以伟大的真主嘱托人类说:“当感谢我,感谢你的一双父母,我是归宿。”---(17:14)穆圣(愿主福安之)说:“取父母的喜悦者,已蒙真主的喜悦了;惹了父母怒恼者,已遭真主的怒恼了。孝敬父母,善待父母者已感谢真主了,忤逆双亲者已背叛真主了。”由此可知:父母是通向乐园的门径。孝敬双亲者,必能入乐园;忤逆双亲者必被拒之门外。

三、 孝一词的意义和基本概念

     对于孝敬父母应达到什么程度,伊斯兰并无明确的规定,因为它只能根据个人情况、条件、能力、环境、社会状况来判定。孝敬一词,在阿拉伯语中有“善待”和“给人带来好处”之意。也就是说所有能使父母喜悦的都包含在其中,好言语、好行为、好心情等。“孝”从汉字的角度来分析,上面是“老”字头,下面是“子”字,老人在子女的头上。也就是说子女处处都要想着老人,时时都记着老人,把老人放在最上面、最前面。因此,伊斯兰把孝敬双亲作为人伦之首,把对父母的义务提高到仅次于对真主义务的重要地位。

      其实,孝顺的子女,从言语到行为,从外表到心灵,每一位父母都能感觉到,街坊四邻也能看得到。孝顺的子女,每天早晨,首先向自己的父母祝福、祝安;出门时请求他们的许可,听从父母的安排;出门前祈求父母为自己作好“杜阿”;回来时为父母提供所喜悦的东西,哪怕是很少一点,一包点心、一些水果等,让父母知道子女时刻想着他们。尽量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在适当的时候为他们送一些礼品;常常带他们到街上逛逛,到海边、河边转转,到公园玩玩。吃饭时为他们提供最爱吃的饭菜。看到父母干活,不管多累都要去帮忙;以便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对他们的关爱。旅行回来,出门之前吻父母的手和眉心,以显示父母子女之间的亲切感。父母站,子女不得坐,除非特殊情况。自己能做的事不可让父母做。说话声音不可超过父母;上车不能先于父母,走路不能走在父母前面,除非为了保护。下车应先于父母为其开门,扶其下车。出门在外常和父母保持联系,以免父母挂心。对父母不可吝啬。总之,要时刻注意父母的感情,因为任何一句话、一种行为而导致父母的不悦,都被认为是罪过,即便是在他们面前“唉声叹气” ,真主决不喜悦,尤其是父母年迈的时候。尊贵的《古兰经》中提到“当为父母低下卑贱的膀子(即谦卑),那是因为爱”。这种谦卑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爱、因为慈悯,也就是说当你为自己的父母而谦恭下士、必恭必敬的时候,真主才会喜悦你,人们才会尊重你、敬仰你,才会把你作为他们子女学习的榜样。相反,你对别人谦恭下士、阿姨奉承、奴颜婢膝;别人就会看不起你,认为你不正常,你的子女也会把你作为他们学习的榜样。

      有些人见他人和颜悦色,见父母却愁眉苦脸。有些人吞食父母的一切财产,在外面与人花天酒地,却不顾父母的温饱饥寒。有些人父母常年有病,却托故自己工作繁忙持久不见。有些人对妻子言听计从,百依百顺,把父母的话置若罔闻,甚至她们在谩骂父母佯装不知。有些人自己住着高楼大厦,让父母住着破房漏屋;自己吃着山珍海味,让父母去吃残渣剩饭;自己穿着西装革履;父母却穿着破衣烂衫。有些人自己有钱、有势、有地位,却不愿自己的父母在公开场合与人相见。

      许多人并不知道,父母因子女的不孝和无义而流泪,真主会使其入火狱,因为父母的祈祷是有求必应的,即便父母是不信真主的人。因此在任何情况下,子女对父母的不孝,都会导致真主的怒恼。那时,即便你拥有,又有何用呢?穆圣(愿主福安之)说:我告诉你们三件罪大恶极的事好吗?我们说:主的钦差,细听尊言。穆圣(愿主福安之)说:以物配主;忤逆双亲;穆圣(愿主福安之)原来靠着,然后坐了起来。他说:还有说假话、作伪证。穆圣(愿主福安之)反复重复这几句话,我们心想:但愿他能静下来。

四、尊贵的《古兰经》升华了人们孝的观念

      中国人有句俗话:“生儿育女防备老。”也就是说只要老而有养,也就心满意足了。因此,在许多中国人观念中,生前只要能让自己的父母吃好、穿好、住好,死后在把父母好好地安葬,也就算尽孝了。这就是中国人所说的“生养死葬”的观念。对于这一观念孔子首先提出了质疑和批判。他说:“今之学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呼?” 意思是说:“现在的学者们都说,能让老人吃好、穿好、住好就算尽孝了,其实则不然,家中喂养的狗、马,不是照样得让他们吃喝吗?仅做到这些而不尊敬父母,二者又有什么区别呢?” 这里孔子提出了一个“敬”。后来人们提到孝时,总把孝和敬连在一起,叫“孝敬”。至于怎样孝敬,孔子并没有详细的说明。有一次子夏问孔子:“何为孝?”孔子指着自己的脸说:“色难”。意思是:最难的是能够和颜悦色的对待父母。那么,尊贵的《古兰经》中在孝亲方面又是怎样要求的呢?

      尊贵的《古兰经》指出:“你的养主决定:当敬拜真主,并当孝敬双亲,如果他俩或他俩个的一个年迈时,对他俩说“稳讽”(不要显示烦躁的心情)即唉声叹气,更不要责备他俩,应对他俩说悦耳动听的话,为他俩低下卑贱的膀子(对他俩谦卑),那是因为爱。你说:我的养主啊!你慈悯他俩吧!正如我年幼他俩抚育我那样。你们的养主最知道你们心中所想的,如果你们是善良的人,那么,真主对于忏悔的人是多恕的。”--(17:23—25)

      显然,《古兰经》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所提出的孝道观,可以说是对人们旧观念的一种革命、一种升华。 它更具体、更有效地展示了子女对待父母的各种情况。首先,《古兰经》确立了孝敬父母的必然性,告诉人们这决定发自养育你们的主。如果你是一位信仰真主的人,你的心中该作何想呢?是听真主的话呢?还是听而不从呢?其次,真主把敬侍真主和孝敬双亲相提并论,这充分显示了孝敬双亲的重要性。因此,学者们指出:在《古兰经》中,真主把三件事和另外三件事相提并论,即表示丧此失彼之意。一、信主和信圣;二、信主和孝亲;三、礼拜和纳天课。也就是说:信主而不信圣,信主无效;信主而不孝亲,信主无效;礼拜而不纳天课,礼拜无效。试想这是多么严重的问题!那么,为什么《古兰经》要把信仰真主和孝敬父母相提并论呢?因为父母与真主有以下几点共性:1、没有真主的创造和化育,我们不能成为人,而我们的存在又是以父母的存在为基础的,他们生我们、养我们、育我们。因此,主恩之外,父母之恩大于一切。2、真主赐予人类宇宙间的一切,普慈世人,大爱无疆,尽管他们违背他、背叛他、否认他;父母亦是如此,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予了子女,无私无畏,无怨无悔,从不计较,不管子女怎样对待他。3、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子女;真主规定的命禁都是对人类的关爱。

      尊贵的《古兰经》指出在什么时候最应该尽孝。“他俩或其中一个年迈的时候。”因为年迈的时候最需要照顾、最需要体贴、最需要关爱;因为年迈的时候,他们的秉性被颠倒了,返回了幼年时的他,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老还小”。真主说:“我使其长寿者,必使其秉性颠倒,难道他们不了解吗?”老还小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不该说的话他要说,不该做的事他要做,不该管的事他要管。那么,我们对此应抱的态度是什么呢?难道能像对待小孩那样对待自己的父母吗?所以孔子说:“最难的是能够和颜悦色地对待父母。”《古兰经》提出了以下几点具体要求:两项禁止,两项命令,一个祈祷。两项禁止是:一、不可因不悦之事而显示烦躁的心情,哪怕是唉声叹气;二、更不要责备他们。两项命令是:一、要对他们说悦耳动听的话;二、要为他们低下谦恭、卑贱的膀子,那是因为爱。一个祈祷是说:我的养主啊!你慈爱他俩吧!正如我年幼他们抚育我那样。

      在父母年迈的时候,面对父母唠叨,说话颠三倒四,若能做到和颜悦色,不哀叹、不烦躁、无怨言、不因父母无谓的言行责备他们,是极其难能可贵的。在他们动怒时,对他们说悦耳动听的话,以便使父母转怒为喜,那就需要很大的耐性。应时刻想到自己的身份是他们的子女,应该对他们谦卑,只有对他们谦卑,才能显示出对父母真正地爱。为什么显示谦卑是对父母的爱呢?如果你为别人端吃喝、叠床被、擦屎尿似乎是一种卑贱的工作;如果是为父母,确体现了你对父母的爱。最后一个是祈祷,是让人们饮水思源。我们对父母恩情实在是难报万一,故才向真主祈祷说:主啊!你慈爱他俩吧!正如我年幼时他抚育我那样。最后真主说:“你们的养主最知道你们心中所想的,如果你们是善良的人,那么,真主对于忏悔的人是多恕的。”也就是说:真主知道你们的内心世界,尽管你们隐而不宣,真主将许诺给那些善待父母的人,如果他们是善良的,服从主命的;真主对于忏悔的人是多恕的、是既往不咎的。

      一位在巴基斯坦拉哈尔大学任教的美籍语言专家,在学习了这段《古兰经》后,信仰了伊斯兰教。他热泪盈眶地说:伊斯兰太伟大了!《古兰经》太好了!它确已道出了每位父母的心声。因为他的儿子近二十年都没回去看他了,只是在每年圣诞节时给他寄回一张贺年卡。

五、迷途的父母 孝敬的子女

      常听有人这样讲:我的父母如何不尽人意,我的父母如何行为不检,或者干脆说父母都是没有信仰,或多神教徒等。那么,这样的父母值得不值得子女去孝敬呢?伊斯兰把孝敬父母作为法定的义务,即便父母是行为不端的人、作罪的人、甚至是不信真主的多神教徒。只要他们不强迫你背叛真主,就应该孝敬他们。尊贵的《古兰经》指出:“我嘱托人类孝敬双亲,如果他俩以你所不知道的去举伴真主,那就不能顺从他们,今生要好好地侍奉他们,当遵循归向我者的道路。”----(31:14—15)伊布拉欣先知的父亲曾是一位不信真主的多神教徒,那么伊圣又是怎样对待他呢?尊贵的《古兰经》中曾作了这样地描述:

      “你当在此经典中记起伊布拉欣,他是一位诚恳的先知。当时他对他的父亲说:我的父亲啊!你为什么要敬拜那耳不能听、眼不能观,对你毫无用途的东西呢?我的父亲啊!我已获得了你未曾得到的知识,请你追随我,我将引导你一条正道。我的父亲啊!你不要敬拜恶魔,恶魔背叛了普慈的真主。我的父亲啊!我真的为你担心,慈主的刑罚降临你,而你成为恶魔的党羽。他说(伊圣的父亲):伊布拉欣!你想让我放弃我的神灵吗?要是你不停止,我就用石头砸死你,我要和你断绝关系。伊圣说:祝你平安!我将为你向我的养主求饶,他对我确是怜悯的。” ----(19:41—48)


请看伊布拉欣圣人(愿主福安之)对父亲的态度,每次说话总是用“我的父亲啊!”。他的父亲对他发怒时,他说:“祝你平安!我将为你向我的养主求饶。” 这是多么诚恳、多么和蔼可亲的态度啊!试想!如果对于一个作罪的人、一个否认真主的人都应该孝敬他们,都应该好好地侍奉他们,那么,父母是一位穆斯林,又该当如何对待呢?


六、在家敬双亲胜于为主道出征

      我们看到有些人每天忙于清真寺事物,但对父母的事却极少过问。有些人清真寺捐款榜上有名,外坊募捐也不甘落后,但对父母却吝啬不舍,说什么生意不好,经济困难。这些人的行为是不是教门的表现呢?让我们来看穆圣(愿主福安之)对此是怎样评判的。

      阿布杜拉.本.麦思欧德问真主的钦差,哪种善功最受真主喜爱?穆圣(愿主福安之)说:按时礼拜。我说:其次呢?穆圣(愿主福安之)说:孝敬双亲。我说:再其次呢?穆圣说:为主道出征。

      一个人来见穆圣(愿主福安之)说:我想为主道出征,而又无能为力。穆圣(愿主福安之)说:父母健在吗?他说:健在。穆圣(愿主福安之)说:愿你借孝敬母亲,与真主相会。如果你能做到,你就等于去做正副朝,等于为主道出征。----艾奈斯

      扎西买来见穆圣(愿主福安之)说:主的钦差啊!我要为主道出征,来征求你的意见。穆圣(愿主福安之)说:母亲健在吗?他说:健在。穆圣(愿主福安之)说:守在母亲跟前行孝,乐园在母亲的脚下。---- 穆阿威耶.本.扎西买

      一个人来见穆圣(愿主福安之),要求为主道出征,穆圣说:父母健在吗?他说:是的。穆圣(愿主福安之)说:孝敬你的双亲就是为主道出征。 ----阿布杜拉.本.阿木尔

      一个也门人迁移至穆圣(愿主福安之),穆圣(愿主福安之)说:家中还有其他人吗?他说:父母都在家。穆圣说:你来这里请求二老的许可了吗?他说:未曾。穆圣(愿主福安之)说:回去先请求他们的许可。如果他们同意,即可前来,否则,应在家侍奉双亲。 ---艾比萨迪

      穆圣(愿主福安之)说:谁愿意生活宽裕,延年益寿;就让他孝敬双亲,接济骨肉。 ---艾奈斯.本.马力克

      穆圣(愿主福安之)说:一个人在乐园门前碰一鼻子灰。穆圣连说三次。有人说:主的钦差!是谁呀?穆圣说:父母或其中之一年迈时,未能尽孝,而被拒之乐园门外的人! ---艾布胡勒

      根据穆圣(愿主福安之)的教诲,显然,孝敬双亲胜过为主道出征,战死疆场;胜过千里迢迢,长途跋涉去朝觐天房;胜过敬拜真主之外的任何工作。既然孝敬双亲是取主喜悦的媒介,是进入乐园的门径,是生活宽裕,延年益寿的保障,它胜过为主道出征,相当于正副朝觐,你又怎么能坐失良机,选择其它的工作置父母于不顾呢?

七、孝顺亦生孝顺子 无义还生无义男

      这是中国古人所遗留下来的一句格言。这句话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因为你是你子女的最好榜样。孩子们每天都和你们生活在一起,你们对父母所做的一切孩子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会效法你们的行为的。穆圣曾说:你们当孝敬你们的父母,你们的子女才会孝敬你们;你们当保持贞洁,你们的妻子才会洁身自处。有这么一个故事很值得我们反思:有一个不孝的儿子,将自己年迈多病的父亲放在箩筐里,准备将其扔进山沟里。他的小儿子百思不得其解地在一旁问道:爸爸你要干什么?父说:你爷爷年迈多病,在家净给我们添麻烦,不如把他扔到山沟里,孩子听后没有吱声,只是默默地跟在后面,等父亲将爷爷放到山沟里要返回的时候,孩子喊到:爸爸!请不要把箩筐忘在山沟里。爸爸说:为什么?孩子说:等你年迈的时候我还要用呢!这个小故事对我们教育意义很大,说明你就是子女最好的榜样!你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将来子女就会怎样地对待你。这句话甚至在动物身上也能应验。据说苏来曼是一位懂鸟语的先知,有一次,他在森林中听到乌鸦和猫头鹰的一段对话。猫头鹰哭着对乌鸦说:我的儿子将要出飞了,我心里很难过。乌鸦不解地问:孩子要出飞是件好事呀!为什么不高兴呢?我的儿子也将要出飞了,我心里就很高兴!猫头鹰不解地说:你应该像我一样难过,为什么反倒高兴呢?乌鸦说:我的孩子出飞后要报娘恩四十日呀!这就是我们所的“乌鸦反哺”。猫头鹰说:我和你的情景恰恰相反,孩子不吃我的肉,不会飞呀!乌鸦听后吃了一惊,问道:那你是怎么会飞的呢?猫头鹰说:我也是吃了我母亲的肉才会飞的呀!乌鸦愤愤地说:难怪!难怪!

八、生命虽已尽,善功恒久存 ----死后之孝

      人的一生是极其短暂的,几十年一晃即失,当生命结束的时候,一切也就随之而终止了。想再做善功已成幻影。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在亡人归真后使其获得永恒的代价呢?怎样才能尽到对亡人的死后之孝呢?这就需要在亡人归真后,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做一些有价值地、利人地、令人难以忘怀地工作,这样亡人才能得到永远的、滔滔不断的代价。

      1---- 滔滔不断的施舍穆圣(愿主福安之)说:人死了,其工作便停止了,只有三件事情例外:川流不息的施舍;益人的知识;为他祈祷的好儿女。 --艾布胡勒

      又说:“信士归主后永垂不朽的善功便是:传播知识、阐扬文化;是优秀的后代;是他留下的益人著作;是他建造的清真寺;是他为旅客修建的宿舍;是他疏通的河流;是他的仗义疏财。谁生前能作这些善功,他死后便能获得滔滔不断的代价。”

      一个人问穆圣(愿主福安之),我父亲已去世,他留下财产,未做遗嘱,我替他施舍,能给他赎罪吗?穆圣说:“能给他赎罪。” ------艾比胡勒

      吴巴德之子塞尔德问穆圣(愿主福安之):主的使者啊!我的母亲归真了,我可以替她施舍吗?穆圣说:“可以。”我又问:哪种施舍最贵?穆圣(愿主福安之)说:“供人饮水。”于是我打了一眼井,它就是麦地纳城的塞尔德供水亭。

      穆圣(愿主福安之)教导我们说:“谁在伊斯兰教内兴起一件善功,而后人加以效法,他便能获得与效法者同样的代价,效法者的代价丝毫不减。谁在伊斯兰教内滋事生非,而后人加以仿效,他便负有与仿效者同样的罪责,滋事者的罪过丝毫不被减少。” --- 阿布杜拉之子洁白里

      2---- 为亡人祈祷伟大的真主告诫我们说:“那般后起之秀们说:我们的主啊!求你恕饶我们,恕饶先于我们归信的人们吧,求你不要让我们怨恨先于我们归信的人们,我们的主啊!你确是仁爱的,确是至慈的。” ------(59:10)

      3---- 替亡人封斋一个人来请教穆圣(愿主福安之):主的使者啊!我的母亲已归真,她缺有一个月的斋,我可以替她封斋吗?穆圣说 :“假如你母亲欠人家的债,你是否需要替她还呢?”他说:当然要替她还债。穆圣(愿主福安之)说:“那么她欠真主的债,你更应该替她还。” ---- 伊本阿巴斯

      4---- 替亡人朝觐朱海乃地方的一位妇女来请教穆圣(愿主福安之):我母亲生前许愿朝觐,而未能完成,我可以替她朝觐吗?穆圣说:“你可以替她朝觐。” -----伊本阿巴斯

      5---- 为亡人礼求饶拜一个人请教穆圣(愿主福安之),主的使者啊!我的双亲在世时我孝敬他俩,他俩归真后我怎样孝敬他俩呢?穆圣(愿主福安之)说:“你完成自己的拜功、斋戒的同时,为他俩礼求饶拜、封斋,这便是你对他俩死后的孝敬。”

      穆圣(愿主福安之)已给我们指出了父母归真后尽孝的方式,先贤们已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他们所作的事功,都是济世利民、永垂不朽的善功。因此,我们看到许多阿拉伯穆斯林,在替自己归真的父母礼拜、求饶,封斋、朝觐外,作一些利国利民的公共事业,以作为亡人川流不息的施舍。比如:打井、建寺、出版经书、印刷宣传品、供养学生,因为这些都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代价。这就像做生意,人们所选择的,总是获利最多的。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孝敬 双亲 万善

上一篇:斋月七件嘉行七件丑事
下一篇:《清真言》藏头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