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穆斯林麦加朝觐何事最不易?
分享到:
2017-03-03 14:45:36 【来源:凤凰】 点击:

 核心提示:要和当地人打交道,语言又不通,个人的工作方式也不一样,然后在处理工作的思路思维上也有些问题,所以在处理的时候就很短的一段时间,要把这一千多名朝觐人员的吃住的这些问题把它给落实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凤凰卫视12月29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傅晓田:麦加,被誉为伊斯兰教圣地,坐落在沙特阿拉伯西部赛拉特山区一条狭窄的山谷里,麦加的阿拉伯文原意为“吸吮”,因为沙漠民族渴望吸吮渗透的泉水而得名,它虽然面积不大,但是每年都会迎来数以百万计从世界各地到此朝觐的穆斯林,而作为木林林奔赴麦加的朝觐旅程或许还不应该仅仅从启程那天算起。

  解说:这里是中国西安,一个十三朝古都,这是我们熟悉的一个城市清晨八点的样子。这里是云南大理的小围埂村,这是我们可以想像的一个村庄的清晨八点的样子,但就在这些并不陌生的场景里,其实有这样一群人用他们特有的方式,在太阳还未升起的时刻,便伴随着这些城市和村庄的苏醒。如果将时间倒回到四个小时前,我们以为曾经熟悉的那些街道其实是这个样子,这里就是每个到西安的游客都几乎一定会去的西安回民坊,只是在凌晨四点半的时候他们才是这里每天出现的最早的一道风景。乌保义今年57岁,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坊,从报名朝觐开始,他坚持每天早上的这个时候准时起床出门。也是在凌晨四点,吐鲁番亚尔镇艾贝杜拉阿訇的家里则显得格外忙碌,但作为镇上主麻寺的阿訇,艾贝杜拉每天早上的这个时候也必须出门。在云南大理巍山县的小围埂村,早上4点多的时候,马赛恒刚烧好一壶热水,这是他早上离开家之前必须要做的一件事。

  马赛恒(云南巍山小围埂村村民):它这个是信仰,它是从心上是认真地信仰,所以说你去做这些功课就是说你今天要到哪里那一定要去,是这样,就是到晚上十二点甚至一两点也都得完成。

  男:走走赶紧走,快,这是几点了?

  男:五点。

  男:五点了。

  乌保义:你像从这个14岁参加工作,我到现在开始基本上都是坚持礼拜,因为穆斯林的五大功修,念、礼、斋、课、朝。

  解说:五功中的“礼”指的就是穆斯林的每日五次礼拜,晨礼最早,需要在太阳升起之前完成,在他们的信仰中,安拉通过晨礼赐予同私欲和恶魔斗争的人从熟睡中醒来。如果说礼拜是穆斯林每日都要履行的,那么朝觐则是五大功修中一生需要完成一次的。

  艾贝杜拉(吐鲁番亚尔镇主麻寺阿訇):像我们信奉穆斯林的人,我们一生当中有五个功课要做,朝觐是其中之一,像一般经济条件达到的,人生旅途顺畅的就会去朝觐。

  解说:无论是在大理的小围埂村、吐鲁番的亚尔镇,还是西安的回坊,在每天太阳还未升起的时候,穆斯林都会在同样的时刻朝着同一个方向礼拜。

  乌保义:我们做礼拜的时候,朝向必须要朝向克尔白,老人跟我们说,克尔白在你们的西方,那么所有礼拜的地方都面朝着西,它那个克尔白周边是个圆的,东边的国家面朝西,西边的国家面朝东,北边的国家面朝南,它围绕一个中心,那是真主的天房。

  解说:这就是全世界的穆斯林在礼拜时朝向的地方,这座被黑色丝绸幔账篷罩起的立方体建筑就是天房。《古兰经》的描述中,它是“为世人创设的第一座房子”,凡有能力到达天房者,人人都有为安拉朝觐天房的义务。到麦加朝觐是神圣的也是艰辛的,中国朝觐团的穆斯林平均年龄是60岁,年龄越大风险越高,他们要完成规定的宗教仪式,要做长途步行,要在旷野露宿,再加上麦加当地气温炎热,还有可能感染到疾病,朝觐过程虽然艰辛,但穆斯林却把它看作是取悦真主,他们也将会因此获得一个荣誉称号,哈吉。也正是为了保障中国穆斯林在麦加的朝觐功修顺利完成,来自昆明的伊协副会长代俊峰提前一个月来到北京的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他将作为中国朝觐总团的先遣组成员提前前往麦加,与当地相关部门进一步沟通落实交通、住房、餐饮等各项艰巨的准备工作。

 代俊峰(昆明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艰巨艰巨在最大的体现就是,要和当地人打交道,语言又不通,个人的工作方式也不一样,然后在处理工作的思路思维上也有些问题,所以在处理的时候就很短的一段时间,要把这一千多名朝觐人员的吃住的这些问题把它给落实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解说:这样的不容易对于西安回民坊大皮院清真寺的马迎春阿訇来说也同样深有体会。不同于以往家里和寺里两点一线的生活,因为朝觐启程日期临近,最近的马阿訇格外的忙碌。在家的这顿饭吃的很简单,他急着要赶往陕西伊协参加朝觐前的准备工作会议,马阿訇被任命为2015年陕西朝觐团的副团长,也是医疗组的组长,而他面临的任务也同样艰巨。

  马迎春(西安大皮院清真寺阿訇):现在这个,这个沙特阿拉伯有个中东呼吸综合征,这个最近听说还死了三个人,那个特别严峻,医疗卫生组我是组长,你必须要在这里边要负责管,按照上一次会议里边把你这个每个组的这些工作的细节和方案拿出来。

  解说:为了制定好这套医疗预案,在马阿訇家里的饭桌上我们都能看到他的用心准备。

  马迎春:这一般都是那个手稿,就是抄一些东西,你看。

  女:过去都是念《古兰经》,讲这个沃尔兹(劝化)演讲,他马上,他就是进入状态,他这个学习就放到这一方面,朝觐的这一方面,完了以后任务给他一分配,他不是管医学的,管医疗组的负责人,然后那天我又发现他又,他也没有跟我说,我又发现《古兰经》的那个医学那个书咋个又出来了,他马上也开始攻这一方面。

  解说:说起马阿訇为带队此次陕西朝觐团做的准备工作,作为妻子有说不完的话。而乌保义所在的北广济街清真寺也会开设这样的朝觐培训课程。

  乌保义:那是一门外语啊,是一门外语啊,就是从阿拉字母开始,从这个地方开始才28个单字开始,我们开始才学习上边的标点符号,这我学了将近有六七年吧。

  解说:每天晚上八点多最后一次礼拜结束后,也就是北广济街清真寺朝觐培训班开始上课的时候。无论是在哪一家清真寺都会看到这样的时间表示,在新疆、云南、陕西、宁夏,我们拍摄的所到之处,寺里的人都会告诉我们,这就是他们一日五次礼拜的时间,并会根据太阳升起落下的时间不同随之改变。家住西安红埠街清真寺旁边的乌景元总会按时把寺里小黑板上的礼拜时间拍下来,发在他的朋友圈里。

  乌景元:我有时候还可以比如说把这个一打开一放,一放以后我可以给谁看,提醒谁看。

  解说:62岁的乌景元现在在路上跟人打起招呼人们已经开始叫他准哈吉了,他的朝觐申请今年得到批准,他也成为了今年陕西277名朝觐人员中的一位。

  乌景元:安建明请进,憋好气不要动了,对,好。

  解说:虽然乌景元已经退休两年了,但他现在被之前供职的医院反聘,在体检科负责放射项目的检查。

  乌景元(西安回民坊坊民):作为我来说以前由于工作,不像阿訇,不像年龄大一点的人在这,能守住五次的礼拜,但是你作为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一个工作者,在那边工作,大脑里面不能忘记你是一个有伊斯兰教信仰的,但是当然投入了工作以后,这边呢那你就不能在大脑里头转圈,老转了,你就得投入工作了。

  换人,李净(音)好了,邰国明(音)请进,下一个是冯正(音),蒋自堂(音)进,徐峰(音)呢?在不在,向右转正常呼吸,您坐这儿。

  解说:在医院面对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作为一个穆斯林确实很难保证每天五次的礼拜,但退休返聘后,每天上午8点到12点的工作时间让乌景元终于可以更好的完成功修。

  乌景元:上半班我就感觉到早上可以礼拜,8点上班上到12点,这个上班这4个小时不做礼拜,所以12点一夏班咱这个1点05恩这个我能赶上,下午我又不去了,那5点这个晡礼我就可以礼,这慢慢地我就感觉到这应该来礼拜,不管是下来的这几番我都可以礼。

  解说:在我们摄制组来到拍摄的这天,正好是乌景元工作的最后一个上午,他刚刚请好了一个月的假,因为三天后他就要去麦加朝觐了,离开医院乌景元照例换好礼拜服,准时来到寺里礼拜。西安是穆斯林先民入居中国之后的世居之地,相传清朝乾隆年间在这方土地就已有七座清真寺,统辖在此居住的13个街坊的坊民,也是从那时起西方回坊便有了“七寺十三坊”的说法。如今坊上的清真寺早已不止七座。乌景元所随的红埠街清真寺就是1980年代后坊上新建的,所以又叫新寺,但无论新旧也无论城市在以什么样的速度发展变幻,为了宗教生活的方便,就在这不足2.4平方公里的回坊,三万多坊民依然延续着围寺而居,随寺礼拜的生活方式千年没变。当我们摄制组来到宁夏,夜色将我我们带入了神秘而幽远,有着几百年传承的回医世家,去追寻丝绸之路上的记忆。早就听闻回医的汤瓶八诊是基于穆斯林礼拜时,一套特殊的宗教仪规而来,而当我们亲眼见到就愈发想知道这套神秘的疗法为何会和穆斯林有着如此深远的渊源。

  杨华祥(汤瓶八诊传人):金銮起驾势难招,翻身调打武艺高,二妇争夫并相难,接臂打耳破命伤,我简单跟你比一下。

 解说:他叫杨华祥,是回族汤瓶八诊的第七代传人,他出生于上海的医学武术世家,自幼跟随父母学医习武,上世纪70年代杨华祥支边来到宁夏,从此在这里落地生根,与回族医学结下不解之缘。

  杨华祥:这么多年几十年来,所以我对这个回族的这个医学,汤瓶八诊情有独钟,所以其实我过去也有一些别的事业,所以我后来把别的事业全都放弃了,我锁定目标就执着地就在追求这回医回药的汤瓶八诊的传承与发展。那么这个汤瓶八诊呢,其实人们都不明白为什么叫八诊,八诊是回回洗小净的一个过程,洗手就是手诊,洗头头诊,洗耳耳诊,洗面面诊是这么个来的。

  记者:一共洗八个地方。

  杨华祥:八个地方,有八个程序。

  解说:在我们拍摄的很多清真寺内都有一个游客止步的神秘区域,它是专门针对穆斯林开放的。穆斯林在每日五次礼拜之前都需要洗小净,以此保证礼拜时的清洁纯净,也有些地区的穆斯林是在家中完成小净,因为要在流动的水中完成,所以这样的水壶也成为了很多穆斯林家庭必不可少的一个家当,“汤”在中国古代汉语中的本意指“热水”,所以汤瓶逐渐成为了回民等穆斯林沐浴净身用的水壶的专名。

  杨华祥:原来叫唐瓶,是唐王李世民命名的,因为为了表彰阿拉伯的先贤为中国的经济繁荣丝绸之路做的贡献,它就叫唐瓶,后来随着历史的演变,追根溯源改成了汤瓶,一说到汤瓶马上就想到中阿,那么我们这个汤瓶八诊它就是丝绸之路上的记忆。

  解说:之所以说汤瓶八诊是丝绸之路上的记忆,是因为据说在1300年前,波斯穆斯林通过丝绸之路长途跋涉到中国来经商,路途中人困驼乏,当他们到达长安时才发现,中国中医经络理论这给了阿拉伯人以极大的启发,在这之后长达千年的探索实践中,最终形成了一套结合宗教礼仪生活习俗的保健医学疗法,所以现在杨华祥最大的心愿就是让这丝绸之路上的记忆在生活中永远延续下去。每个周六的上午,在西安回坊的大皮院清真寺,一定能看到这个剃头的陈师傅,据说他一天去一个清真寺,现在已经在坊上的十几个清真寺里剃了20多年头了,因为价格便宜,又能满足这些穆斯林老汉的卫生需求,所以他的生意从来没断过。在西安的清真寺里总能看到这样的牌子,坊上的人告诉我们说,他们管这个叫“乜贴”,是回民中流行的一种善举。无论公益捐助、娶妻嫁女,还是亡人纪念,坊民都会这样设宴待客过乜贴,乜贴汇集而来又分流而去,涵养着世道人心。

  马迎春:我们这个地方过乜贴,实际上就是一个待客,待客的这个同时我们是利用这个习见,他们有两个意思,第一你的这个财产是洁净的,你用的这个钱必须是就是合法的,就是合法的,第二你必须做这项工作是取真主的喜悦。

  解说:马迎春是大皮院清真寺的阿訇,今天他正在主持的就是坊上一家人为纪念亡母而过的乜贴,通过乜贴向真主祈祷,饶恕亡人过去的一切罪名,给予后世更美好的给养。因为马阿訇还是今年陕西朝觐团的副团长,所以在主持完这个乜贴后,他又马上得赶到陕西伊协,给那里的准哈吉们上朝觐培训班的课。这些大部分都上了年纪的准阿吉,大多从未出过远门,更不用说在国外生活,所以对他们进行从国际形势到外事纪律等等各方面的知识普及尤为重要,而学习朝觐期间各个功修环节的念词,更是需要格外的用工。现如今很多清真寺已经开设寒暑假培训班,孩子们有机会从小就接触和学习伊斯兰教问题。安杰是西安化觉巷清真寺的麻拉,也就是这里的学生,平日负责寺里的日常事务,也包括给培训班的孩子们上课。

  安杰(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麻拉):从小,我也是从小学习这个暑假学习班开始这个学习的,因为那个时候不懂这个伊斯兰教义是个啥东西,伊斯兰教是个啥,他光知道我是回民,从小学习这个阿拉伯字母,按照现在这个阿语的念法就是,阿拉伯人的念法。因为咱说的陕西化,阿拉伯相当于咱的普通话,这个时间长有的老太太听不懂,有的当地人听不懂,学习就难学习得很,所以就陕西化去念出这个。

  解说:除了给孩子们上课以外,每周五化觉寺主麻拜之前的邦克都是由安杰唱诵。邦克又称为宣礼,唤礼,是提醒和召唤人们做礼拜的专用念词,穆斯林以这种独特的方式每天五次重申信仰真主的意义和内容。同样作为丝绸之路的见证,始建于唐天宝元年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也已矗立千年,它默默见证着从公元七世纪开始,大食国首次遣使来华,中阿两国正式缔交后,“贡使”往来不断的故事。那些来自波斯的番客胡商随丝绸之路而来,谨守伊斯兰教教义和礼俗,修建清真寺,围寺而居,子孙繁衍世代相传,他们也成为了西安回族最早的先民。守着清真大寺已经八十岁高龄的丁老爷子子,已经在这里住了六十年,按照坊上的习俗,去朝过觐的都应该叫哈吉,但街坊们更爱管他叫丁老表,因为1930年代丁家是由于战乱从河南孟县逃到陕西的,并就此在大寺旁买了房子,一住就是六十年。

  丁文元(西安回民坊坊民):我父亲是信仰伊斯兰教信仰最虔诚的,看了好多地方,比这地方还便宜,我父亲宁愿多掏四五百块钱就要买这个寺的,离寺门口近的这个地方。

  女:吃好了去迎学呀,好不好。

  丁文元:吃完咱们去迎学快点,快吃完把手擦一擦。

  解说:现在的丁老爷子家已是四世同堂,重孙女今年刚刚四岁,按照穆斯林的习俗,这个年纪的娃娃都一定要由大人带着去清真寺找阿訇迎学

  丁文元:迎学就是小孩从他小时候的时候,他心里脑子里有这个概念,你看那女娃男娃都是四岁四个月四天大人们都给他在家里平常给他教,万物非主,不管什么东西再多万物唯有真主,只有一个真主,造化天地万物,一些有生命的都是真主的造化。你先给阿訇爸爸说个赛俩目。

清真寺阿訇:清真言教过没有?

  丁文元重孙女:清真言教过。

  清真寺阿訇:你给我念一遍。它这个说的意思你知道不知道?知道,你给我说一遍。

  丁文元重孙女:万物非主,没有真主。

  丁文元:唯有真主。

  丁文元重孙女:没有真主。

  丁文元:唯有真主。

  丁文元重孙女:唯有是个啥意思,万物非主,非主是个个啥意思。

  傅晓田:有学者曾经总结说,伊斯兰教不仅作为宗教信仰深刻的影响着信众的价值理念,而且还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规范着穆斯林的思想和行为,比如礼拜,就是从洁身到精心的一个过程,再比如穆斯林强调的“清真”也同样包含着生活准则、制度、规范等各个方面的内涵,他们在生活中践行信仰,直到最终走向圣城麦加。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麦加 穆斯林 中国

上一篇:为何到麦加朝拜的中国穆斯林五个人最多回来两三个?
下一篇:全国政协委员郭承真:中国穆斯林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切实保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