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清真寺(一)
分享到:
2013-01-16 23:44:28 【来源:】 点击:

    兰州西关清真大寺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临夏路西端
 

    邮编:730030
 

    电话:8463152
 

    现任教长:尤努思·杨森
 

    现任学董:达费勒·马克勋
 

    兰州西关清真大寺是穆斯林客商所建,俗有“客寺”之称。位于兰州市西关街西端(今临夏路西端,五条马路汇合处)。湘”作始建于明朝洪武或永乐年间,史载重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雍正年间曾有扩建,民国初年又扩建临街铺面和院内沐浴室等附属设施。大寺占地面积4800多平方米(约7.5亩)。原寺包括外院大照壁、沐浴室;内院帮克楼、礼拜大殿;北院学房、宿舍等三部分。大门、帮克楼、礼拜大殿均为中国宫殿式建筑,都是飞檐翘角,其突出特点是大殿与帮克楼和二门之间以穿廊相连,四层六檐,十六、七米高的帮克楼与宏伟庄重,造型奇巧,可容千人礼拜的大殿相配衬,显得气势恢弘,布局合理,独居匠心,是兰州市清真寺中的伎使者,曾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是,在“文革”中全部拆毁了。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在穆斯林群众的迫切要求下,1983年4月,国务院宗教局局长乔连升和宛耀宾来兰会同省市有关领导以及穆斯林群众,采取国家拨款,信教群众自愿捐款的办法,在原址重建西关清真大寺,建成后向国内外穆斯林客人开放,恢复历史上的“客寺”地位。
 

     1986年3月,由兰州市副市长马生骏为领导,组成建寺委员会,聘请工程师王鸿烈(回族)为全权代表,开始了修建工作。历经两年多,克服各种困难,耗资145万多元,建起了一座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礼拜大殿、大殿总高度约37米,共分四层,底层层高3.9米,设有办公室、讲经堂、宿舍、贮藏室、沐浴室,还辟有一间供妇女用的小礼拜殿。上部三层为礼拜大殿,共容纳3000多人,跑马廊平面内还设有藏经室、广播室、休息室。
 

     大殿平面呈圆形,从外部进人大殿后,大殿内的朝向与外部中轴线偏转一个角度,使大殿的朝向正对“克尔白”方向,(麦加在兰州正西偏南16度25分的方向上),通过这个转折,给礼拜者以“另有天地”的感受,把思想完全转入到礼拜的氛围,沉浸在洁身、肃穆、敬拜真主的环境之中。
 

    二层大段与跑马廊为一个连通空间,三、四层为一个连通空间,四层之间也可垂直连通,每个空间各有一个“米哈拉布”标志朝向。四层外围有一回廊平台,观光者漫步在上面,可
以观赏兰州市全貌。

 

    大殿由2O个高17米的圆拱门紧紧围绕,中心有一直径约25米的扁圆壳。采用圆形,一方面为照顾五条于道汇集处从各个角度的立面观瞻,另方面表现各民族穆斯林群众的团结向上。20个“虚”的拱门,拥起一个“实”的太穹顶,再现伊斯兰建筑上实下虚的特点,扁的大跨度穹顶和细高的拱门又体现了现代的技术水平。在装饰方面大量使用了穹顶和拱门及大面积的装饰图案,立面窗户全部采用铝合金框架(用青铜系列着色阳极化膜处理)。外墙用乳白色为基色,间以绿、蓝等色之装饰图案。整个建筑设计精巧,造型独特,为国内清真寺建筑中独具风格,1992年被评为兰州市十大优秀建筑之一。
 

    礼拜大殿在修建中曾得到来甘肃访问的穆斯林国家元首和友好人士的捐助。世界伊斯兰联盟秘书长纳绥夫、伊朗阿亚图拉·贾纳琪以及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埃及和港、台等国家、地区的友好人士都给予热情捐助。他们勉励穆斯林修建清真寺的同时还希望办好并发展教育事业的情谊,在兰州穆斯林群众中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历史上酉关大寺是“海乙”寺,周围是客店旅社、商业铺面,穆斯林居民有四、五百户,经常沐浴礼拜的客商很多。”1958年城市建设,拓宽马路、拆迁安置的居民远离西关大寺,居住在附近的穆斯林约有一百户。而清真寺以其显明的位置、宏伟的建筑,成为兰州市对外开放的一个景点。主麻日许多清真寺折麻提到这里聚礼,如水上清真寺、李家湾清真寺、朝阳村清真寺、金鸡岭清真寺等。每个主麻日聚礼的人都在千人以上,有时可达20O0多人。西关大寺已恢复了在兰州居住、经商、旅游的广大穆斯林沐浴礼拜,举行宗教活动的中心场所的地位。
 

    由于资金短缺,清真寺只完成大殿主体工程后无力完成内外装饰和整体配套工程,于1990年4月便投人了使用。计划中的西关大寺总体工程是:礼拜大设为主体,南北两面为配楼,配楼的临街一、二层为商业铺面,三、四层是清真寺开办各类教育的教学场所,东面为清真寺的正门,两旁各有一个帮克接(或称本纳日)。总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据估算,完成总体建设计划,还需人民币700万元。资金缺口大,以致使修建工作停顿了五六年。目前正在积极筹措资金,预计两年内要完成总体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繁荣发展,越来越明显的看到创办并发展穆斯林各类教育事业是刻不容缓的社会需求。适应新形势努力发展穆斯林教育事业是西关大寺管委会和折麻提的共识。因此,在改进经堂教育的基础上创办了中阿女子学校和成人业余学校。现在西关大寺的常住学员50名,女子学校和业余学校的学员分别为1O0名和15O多名。
 

    大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20多间卧盖夫铺面房租,另在华林路有房产一院,1985年修建了临街铺面 9间。
 

    现在西关大寺的伊玛目、教长是尤努思·杨森,管理委员会主任是达费勒·马克勋。
 

    1993年8月,伊玛目,杨森阿訇,受中国伊协的派遣,前去埃及亚历山大参加伊斯兰国际学术文化报告会,参加会议的来自各国的代表有50多名,杨森阿訇在大会上的发言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赞同,穆巴拉克总统给杨森阿旬投子一枚金质奖章。1994年3月,杨森阿訇应马来西亚政府部长的邀请前去访问、参观,进行学术文化交流,历时三个月,走遍马来西亚14个州市、所到之处与群众见面交谈、开会宣讲,介绍中国穆斯林的宗教生活、经济状况、发展前景,深受马亚西亚各地群众的热情欢迎。
 

    为马来西亚穆斯林到甘肃旅游观光作了宣传,与甘肃人民的友好往来做了先导,创造了条件。8月份马来西亚民间旅游团一行30多人,专程到兰州、临夏旅游观光并且回访了伊玛目杨森阿訇。
 

    由于频繁的国际穆斯林之间的交流,西关大寺的经书也在日益增多,目前藏经书ZOOO多册,还有一部IOO多年前的手抄本《古兰经》。
 

    兰州南关清真大寺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酒泉路183号
邮编:730030
现任教长:马明邦
现任学董:马子人
兰州南关清真大寺,位于兰州市繁华市区南关什字南侧的酒泉路中段西侧,原南城门与拱兰门(南稍门)之间,故又称拱南门清真大寺或南稍门大寺。
据有关地方史料和原寺珍藏石碑记载,南关大寺是明清以来兰州最著名的六大清真寺之一,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
明洪武九年(1376年)南稍门大户马家先祖,由江苏南京大柳树巷随明肃王朱模来兰定居后,倡导集资修建了该寺。明英宗正统年间(1436一1449)增加南稍门城廓后,该寺迁移到南稍门内西北隅的孝文街(酒泉街)。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南关大寺再次移址重建到现址。民国九年(1920年仲夏西海固等地发生强烈地震,波及兰州,南关大寺许多建筑被压裂,南稍门回胞曾集资修茸。
原南关大寺,坐西面东,前后分二院,占地面积约6亩,建筑面积近200O平方米,采用传统宫殿式建筑风格,依次有牌楼、亭殿等建筑,布局紧凑和谐,气势庄严肃穆。牌楼梯立大街,面阔7间,高3层,系砖木结构;第一层前沿为5开间木栏门,第二层由平行的两卷棚相衔构成,第三层为5间卷棚顶,绿琉璃瓦当,砖雕脊头,飞檐斗拱,起脊卧阁,据下是有一块由陕甘总督松筠于嘉庆十四年(1809年)三月题赠的“生活”二字的巨幅竖匾。木栅门南北为砖雕国门。前院南北两侧为寺师傅住室,正中为冲天而立的三层人挂式省心接,碧瓦红柱,经文汉文楹联匾额点缀其上,古朴典雅,其中清陕甘总督那彦成,杨昌睿亲笔题赠的“道冠古今”和“开天古教”的巨匾更是引人注目。中院西月台上为雄伟的礼拜大殿,两侧顶柱挂有对联:“欲溯大源,举足莫向他处去;思归正道,收心且人此门来”。横额:“引人入胜”。大殿由前殿、中殿和窑殿三部组成。前殿面阔3间、中殿为5间、窑殿为3间,即“明三陪五”式建筑,前后殿各为卷棚呈华盖屋顶,中殿为重檐卷棚顶,层次清楚,错落有致,配以大琉璃瓦脊头。整个大殿与省心楼、牌楼遥相呼应,浑然一体。大殿面积为500平方米,殿内四壁雕刻有各类“都哇”、赞词和《古兰经》选段,显示了浓郁的伊斯兰文化特色。大殿前依次悬挂着明清以来,历代经师、军政要员题赠的匾额、对联,其中有马福样题赠的“敬教劝学”,马安良的“莫名其奥”、白崇禧的“兴教建国”、来子文的“结性演真”、戴季陶的“天德浩森”巨额横匾。中院北房为阿文小学,即“圣渝厅”所在地,南为董事会办公室及储藏室。后院为阿文大学,开学阿旬(教长)住室及水房所在地。1958年这座大寺被关闭并拆毁。
1982年,兰州市政府下达文件决定恢复该寺。南关坊近5O0户穆斯林面对一片废墟,决心在原址上重建大寺。在广大穆斯林齐心协力的募捐中,共集资38万元,于1988年4月,南关大寺大殿工程破土动工,到1989年10月顺利竣工。
新建的礼拜大殿楼采用阿拉伯清真寺建筑风格,仿耶路撒冷绿圆顶圣岩寺式样。大殿楼高37米,分为四层。大殿由12根钢筋混凝土顶柱和24根横梁浇铸成可抗八级以下地震的框架结构。建筑面积为1056平方米,其主体礼拜殿面积为400平方米。
清真寺坐西朝东,步入专门,雄伟的绿圆顶大殿赫然在目,建筑物层次分明,绿白相间的色调清新明快。迎面高3米宽5米的八字形屏墙的南北两侧是步入二楼大殿的台阶。一楼为夺管会,阿訇讲经室及阅览室、大展厅、会客厅等场所。上了二楼平台,正对着礼拜大殿正门——铝合金茶色玻璃双扇大门,门楣悬有“道阐天方”的绿底黄字大匾一块,两旁饰有黄底绿字对联“行恕行慈端赖真主;求护求救惟依圣人”。人大殿,迎面为黄色金属条及绿色塑料板装饰的“米哈拉布”,正中有经文书写的“安拉至大”的经文嘟哇。大殿正西高悬三块阿文大匾一块织有“克尔白”圣寺的挂毯。正南、正北各设边门及窗户。殿内木制地板覆盖有绿地毯,上面铺着九行纯毛蓝色拜毯,高贵素雅。在殿内可仰望到第三层礼拜殿及大殿的圆球形内顶。穹顶高深,一片洁白。二楼正方大殿面积为225平方米,现已不适应众穆斯林聚礼会拜之需求,故于1993年5月开始二层大殿扩建工程,任务是将二层平台用茶色玻璃和透明绿塑料板棚起。改建后的大殿面积为7O0平方米,可容近千人礼拜。三层礼拜殿面积为165平方米,可供20O人礼拜,内设大门一面、窗户七处。因三楼与四层大殿层顶相衔接,故呈圆柱体形,从三楼平台远眺,周围景观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恰。四层绿圆顶为珠状空心体,座落在钢筋混凝土浇铸的12根白色顶柱上,球体直径为15米,表面为绿瓷砖覆盖。高1.5米的不锈钢月牙造型,挺立在顶端颈柱上,高耸云端。大殿楼背有二幢二层小楼,为水塘、满拉宿舍楼。楼西为宽21米的空地及后门。清真寺拟定于1994年修建新设计寺大门及铺店,初步预算数十万元(含世界伊盟赠款折合人民币10多万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会会以后,南关大寺首任教长为马玉山阿旬,依次为韩仰天阿旬、马明智阿旬和现任马明邦阿訇。首任专管主任为马连贵,第二任为马子义。大殿由马琥设计并参加施工,工程负责人为马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古寺逢春,为祖国的安定团结和发展中外穆斯林交往,为阐扬伊斯兰教教义及文化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兰州水上清真寺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金城关路
邮编:730046
原寺毁于“文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落实,省市有关部门对穆斯林关怀备至,经城市规划局协助设计,经过穆斯林群众的辛勤劳动,该寺终于得到重建。
这座新建的清真寺,南依黄河,北临白塔山公园,从新的黄河大桥遥看清真寺,宛如玉立黄河之中,别具风格,建筑式样造型新颖,为阿拉伯式圆顶建筑。水上寺的礼拜殿是二层楼房,面积约488平方米,殿内淡黄色墙壁,果绿色墙围,空气清新,光线充足,身人其内,给人以幽雅肃穆之感;殿内装有吊灯、电风扇及扩音器等设备。殿外油饰彩画美观,具有浓重的东方美;大殿圆顶上端装有用彩色灯泡组成的月牙,夜晚格外引人注目,又增添了民族特色。
由于面积所限,面对礼拜殿修三层楼一栋,一楼做储藏室、伙房,二、三楼皆做教室及教长、学员宿舍、沐浴室滨河修建,下水畅通,上水用自来水,有热水锅炉,大小净方便舒适,因临河,室内空气新鲜。
水上寺修成后,给本地区穆斯林履行宗教功课以极大方便;外国穆斯林友人也多来参观,加深了对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了解。
兰州陕西清真寺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北园街52号
邮编:730D30
电话:8468499
现任教长:韩进才
现任学董:宝敬一
陕西清真大寺,原名宝家寺,于1941年由陕西籍宝子明哈吉创建,原址在东岗西路,1945年再次扩建,占地面积十一亩多,内设永明小学校,聘请马郁斋阿旬为校长,采取阿、汉文并授的教学方法,培养了一批回族人材,有的穿衣挂幛后,分布在全国各地开学。1958年在反封建特权运动中,陕西清真大寺被毁,永明小学更名为东岗西路回民小学,现为城关区教师进修学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府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并恢复原陕西清真大寺,补偿8O万元重新建寺,在北国征地三亩,由甘肃省建筑勘察设计院设计,于1989年7月动工,年底告竣。整个寺院由大殿、宣礼塔、水房、学堂用房及贵宾接待室组成,融现代与阿拉伯建筑风格于一体、本寺拥有楼房9套、出租给9户回民居住,有旅社9间,铺面4间,年收入共10多万元。大殿建筑面积120)平方米,全寺建筑面积2740平方米,有教民15O户,其中回族143户,572人;东乡族7户28人。属格迪目。
兰州南滩清真寺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互助巷
邮编:730030
南滩清真寺位于兰州市回民聚居区的互助巷。80年代初,南滩清真寺牟、马、海、南四户教胞,虔诚进献,慷慨解囊,众穆斯林无私赞助支援。建成了二座简易的礼拜殿。后又破土重建,使其成了一座设计别具一格的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的清真寺。清真寺由正西礼拜大殿楼、北水塘楼、南伙房、储藏室和正东寺大门五部分组成。正西大殿楼,上下两层均留有三,米的屋檐通道,并对称有三个开间白边圆拱门。一楼正中拱门直通讲经教学室,两侧是学生宿舍,在门的两地为通向二楼的台阶,拾级而上,即至二楼大殿正门(三个开间拱门组成),直通大殿,大殿屋顶由绿圆顶及南北两侧的绿顶尖塔组成,大殿的四周为白色墙围,边缘镶黄色瓷砖,地板为木质黄色,上面依次铺有纯毛三蓝拜一毯,上有南滩清真寺字样,随着这几的年改革开放,国外穆斯林也纷纷慕名来此礼拜。
南滩清真寺规模虽小,但把传统的阿拉伯风格与现代建筑技术巧妙地结合起来,新颖独特,别具一格。
兰州莲花池清真寺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西湖西街43号
邮编:730050
现任教长:包学林
现任学董:马俊清
小西湖莲花池清真寺源自刘门拱北,拱北的创始人阿卜杜拉·盖哈尔,他是毕家场拱北创始人马宗生第四子,招赘于兰州西园堡(莲花池)刘姓,故以刘姓命名。青少年时期,随父马宗生攻读阿拉伯文、波斯文经典,学识较高,很受人尊重,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马宗生在青海湟中接受希达叶图拉所传虎夫耶学理后,在河州创传了毕家场学理,并令其子阿卜杜拉·盖哈尔在兰州也传授虎夫耶学理,他以清净精微的学理,明先觉后,化育一方。逝世后埋葬于兰州西园堡,尊奉者为其修建墓庐,称莲花池刘门拱北。
清真寺就是在此基础上创建起来的。该寺又称小西湖清真寺,始建于 1948年,1958年被拆,1984年重建。新建的莲花池清真寺为中阿合壁式,绿色瓷砖镶嵌的殿顶、塔尖,相互映辉,显得既精巧又凝重。大殿建筑面积20O平方米,全寺占地 2.5亩,有教民150户,600余人,均属 回族,尊奉虎夫耶刘门教礼。
旅兰清真寺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靖远路庙巷子
邮编:730046
旅兰清真寺位于甘肃省兰州市黄河北靖远路龙王巷和庙巷子之间。该寺始建于1935年,按所处位置又取名“庙巷子清真寺”。1991年恢复重建,1992年10月竣工,大殿主体建筑面积为7O0余平方米,为中阿合壁式建筑,大殿分四层,上有望月楼,登楼可观赏黄河以北之全景;三楼为“研讨室”,专供阿旬、满拉们研究学习《古兰经》及教礼使用;二楼为“礼拜殿”,人口卷棚内高悬“宏扬宗教”等三副匾牌,系甘肃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吴廷富哈吉及有关名人题写,大殿内装饰考究,庄严清雅;一楼为“宴席厅”,正门对面悬挂有原甘肃省副省长穆永吉哈吉书写的“爱国爱教”、省伊斯兰教协会贺赠、省伊斯兰教协会会长马学海哈吉题写的阿文、汉文等三副匾牌、这一大厅内可摆设4O余座席,各种家具齐全,供寺坊民众婚丧嫁娶之用。另外还建有阿旬房、满拉房、水房、办公室等10余间。现有坊民几百余户,分散于兰州市内。
兰州市桃树坪清真寺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桃树坪
邮编;730020
现任教长:高文学
现任学董:马明德
桃树坪清真寺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桃树坪。该寺始建于1956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修建了礼拜大殿、经房、水房、宿舍等。礼拜大殿为简易平房。全寺占地面积约1亩,大殿建筑面积60平方米,全寺建筑总面积1000平方米,教民42户,160人,均属回族,进行哲赫忍耶教礼。
寺址远离闹市,南靠皋兰山脉,北瞰黄河东去,西望兰州市容,四周树木葱郁,不失为一片宁静洁净之地。
寺里有主持教务阿旬一名,满拉四名。回族同胞团结和睦,共同沐浴着伊斯兰的阳光、雨露。本坊朝觐哈吉马耀杰。
兰州市窑街镇上街清真寺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客街镇
邮编:730080
现任教长:韩正福
现任学董:牛占海
窑街镇上街清真寺又名窑街清真寺。窑街镇原有中型清真寺一座,由当地教众集资创建于民国21年(1932年)。原寺为中式砖木土石结构,大殿为一拱两厦三开间,建筑面积约为70平方米,该寺为新老教联 合共用寺,已于“文革”中的1968年底 被“造反派”拆毁。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恢复和全面落实,主管部门对被拆毁的原寺,给予了适当的经济补偿,并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遵照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照顾和尊重新老教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批准征用土地,自筹资金,分别于198O年前后,修建了规模和风格基本相似的上、下街两座清真寺。本寺是上街清真寺,属于依黑瓦尼。新寺修建竣工后,聘请了“文革”前即在本坊执教多年,兼通中阿文、品学皆优的山东曹县人、区政协常委马品博阿訇,继续担任拨乱反正后的首任教长。后因品博阿訇年老多病,主动辞学而又聘请甘肃省岷县的刘生华哈吉和青海省民和县的韩正福哈吉(人称五会阿訇)先后担任本寺教长。该寺自开放以来,累计招收满拉300人,已经学成穿衣并受聘到外地独立开学的已达3O人,其中有一名出国到叙利亚继续深造,从而为培养伊斯兰教新一代接班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此外,为普及伊斯兰教基础知识,提高坚持基本功修的自觉性,专管会还研究购置了一处民房,翻建教室、宿舍各5间,沐浴室3间,于1988年开办了一所清真女学,聘请退休穆斯林老师冶守真哈吉充任女学教学阿匐。目前在此就学的老中青少年妇女,经常保持在8O人以上。
兰州市红古区窑街镇,是闻名遐迩的陶瓷古镇,地处黄河上游民族经济开发区内大通河流域连海经济开发小区的心脏地带,在改革开放,振兴经济的大潮中,经过勘测普查又发现了许多储藏量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故而赢得“冶金谷”的美誉。这里人口集中,工商业都很发达,自改革开放以来,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穆斯林,都能抓紧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市场优势,发挥本民族固有专长,积极从事工商业,手工业的个体经营和集股联营活动,致富途径宽广,经济条件优裕,促使众教民对自己的宗教活动和对清真寺的扶持都很热诚。自1979年开始,申请自费出国朝觐的哈吉,累计已达42人(其中男性26人,女性16人,年龄最高的87岁,最低的印岁)。
本坊穆斯林的另一特点是与各兄弟民族和各学派多斯提相处融洽,亲密无间,历任教长和专管会成员,都能身体力行,利用主麻和各种节日聚会,紧密配合国内外形势和党的政策,结合伊斯兰教义,对广大穆斯林,特别是青少年穆斯林进行耐心细致的爱国爱教,遵纪守法,发扬和巩固伊斯兰传统道德、风尚的宣传教育。为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提倡精神文明,作出了可喜的贡献,因而曾受到市、区两级政府的表彰和奖励。
历年来,为贯彻以寺养寺方针,寺管会这个团结协调的领导集体,利用现有条件,翻新扩建了教室和阿訇满拉住宿的楼房24间,平房铺面22间,摩托车修理部一处,累计建筑面积达2200平方米,全部承包租赁给个体经营者,寺里年收入在4万元左右。除自给外,略有节余。随着改革开放的步步深人,寺门外左右铺面租户们所经营的各种商号店铺,由穆斯林开办的占绝对优势,加上新开辟的民(和)门(源)公路,由此贯通南北,车水马龙,络绎不绝,颇具繁华气象。这条长街最近已被红古区人民政府,正式命名为“清真一条街”。它给清真寺拓宽了经济自给来源,使清真寺的建设日新月异。目前大殿内巳安装了现代化取暖和空调、扩音设备,铺上了纯羊毛条毯,修建了一座中式仿古五层宣礼楼,内外粉刷彩绘,雕梁画栋,辉煌夺目,已成为窑街地区公认的、具有伊斯兰风格的一大新景观。本坊现有阿旬工人、满拉8O人、学董7人。教民220户,共1200人,属回、东乡族。藏阿文本《古兰经》50部、波斯文本6部。本寺大殿落成后,下窑清真寺为庆贺而赠送木制匾额一块,汉文题辞为“能有有有”,现悬挂于大殿正门上方。本坊朝觐哈吉有马永祥、马伊德、马尕白(女)、肖占元、段月兰(女)、马占仓、马买燕(女)、牛占海、马秀英(女)、牛占山、马秀缨、冶万邦、冶伏霖、白玉梅(女)、马继福、马阿西雅(女)、马万禄、马万良、马万孝、白有胜、鲁海梅(女)、白有德、马赛买、白有智、马玉兰(女)、白明基、马秀花、马占林、马东静、马子杰、冶守祯、马虎元、白有样、马桂英(女)、马进林、陈兰英(女)、马占国、马克勤、马凤莲(女)、马奴格、马 德、马玉兰(女)等。
兰州市红古区下窑清真寺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窑街镇
邮编:730080
现任教长:张文忠
现任学董:马元德
下窑村因位于煤陶古镇窑街以南两公里处的大通河下游东岸而得名。民国17年(1928年)前后,一批东乡族穆斯林因做买卖,打短工和其它营生而结伴从本省东乡族自治县迁来这里落户,随后又有一些外地回族,陆续来此安家,使这里逐渐形成相当规模的穆斯林群体。天长日久,生活安定,大家便募捐购地,在该村中心地段修建了一座土木结构的中式小型清真寺,它是当地所有穆斯林的宗教活动中心。到1958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寺院被关闭,其房产由下窑大队接管后,安排作大队办公室、仓库和保健站。教众虽被迫停止宗教活动,但房屋却未遭破坏,并因此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可以继续使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恢复和落实。
这座清真寺又交回当地穆斯林,信教群众根据各自的愿望,按新老教分别向政府申请批准后,于1981年先后修建了东西两座清真寺。本寺为清真寺东寺,群众习惯上称为老教寺,教众分展香源堂、灵明堂和花寺等。
建寺初期,曾聘请一位具有一定宗教学识,获得穿衣资格的回族退休职工马俊英阿訇为首任教长。后因马阿旬亡故,寺管会先后聘任过五任教长,开学期限有长有短。该寺礼拜大殿为四坡三开中式建筑,全寺占地面积O.6亩,大殿建筑面积7O平方米,全寺建筑总面积2OO平方米。教民65户,共2OO人。本坊现有阿訇1人,满拉12人,学董2人。藏《古兰经》阿文、波斯文各一部。
兰州市红古区旋子清真寺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红古乡旋子村
邮编:730085
旋子清真寺是1980年5月建成的,占地面积1亩,建筑面积145平方米,有大殿3间,阿訇住房3间、库房3间、客房2间、水房3间。清真寺位于甘青公路109国道线上,每天有青海省西宁、民和,甘肃省临夏、兰州、永登等各地的穆斯林同胞在此通过或住宿,并来寺礼拜。
兰州市红古区洞子村清真寺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洞子村
邮编:730080
该寺是1986年新建成的一座清真寺。
洞子村远离区政府驻地——窑街四十多公里,靠近兰青铁路,交通比较方便。这里自古就是汉民族居住的农业地区。7O年代初,由于实街煤矿的扩建发展,征用了一部分农田。矿区的部分农民迁移到土地比较宽裕的农村,被安置在洞子村及附近各村的穆斯林共有38户,186人。这些穆斯林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农林牧副各业都有了很大发展,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美中不足的是,有些老年人却为没有宗教活动场所而犯愁,他们迫切需要有一座清真寺。
人民政府为了进一步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满足广大穆斯林的愿望,拨付落实宗教政策专款2700元给予资助。乡政府与村委会根据这一精神,在洞子村划地建寺。穆斯林群众也积极开展筹备活动。1986年6月下旬动工,只用了5O多天,便建成了一座占地约0.2亩,砖木水泥结构、设计简单而实用的小型清真寺。计建礼拜殿三间,另有经堂、教长室、沐浴室等。举行庆典的穆斯林真诚感激党的宗教政策进一步落实,并在新教长的主持下,朗诵了《古兰经》,举行了祈祷世界和平仪式。当地一些汉族乡亲也纷纷前来送礼、祝贺、参观,清真寺内外,充满了团结友爱、喜庆欢乐的热烈气氛。
永登县西关大寺
地址:甘肃省永登县团结街
邮编:730330
现任教长:冶廷祥
现任学董:马尚德
西关大寺又名平番寺,位于甘肃省永登县团结街。该寺始建于1929年。礼拜大殿为砖木结构,大殿长17.8米,宽13米,面积231平方米,全寺建筑面积628平方米,能容纳600人礼拜。宣礼楼初建时为木结构古典式建筑,“文革”期间被毁。1983年,党和政府落实民族宗教故策,将清真寺所属财产卧盖夫45间房屋,归还给信教群众,寺现有铺面7间,房屋30间,共计37间,其中11间作为民族旅社,租赁给群众搞以副养寺,其中砖混结构24间,其余为土木结构。
1985年格迪国与伊黑瓦尼发生,现任学董:何绍基
该寺始建于中华民国6年(1917年)。当时聚居在酒泉东关的穆斯林群众自愿发起,集资银元3200元,推选回族老人马金贵、马绪宗、马忠贤、张积德、杨万林等组成筹建小组,经两年的施工,于1919年竣工。礼拜大殿建筑面积536平方米,系土木石砖结构,建筑紧凑别致,风格独特。殿前有前檐,殿后有金堂,三部分浑然一体。侧观殿脊起伏呈马鞍型。金堂顶上耸立着六角高亭;金堂两侧有雕刻精致木花纹的边门;大殿正门前檐下皆装木质雕花门窗;南北两侧墙面用雕花图案的青砖砌筑而成;殿内矗立着18根大圆柱;正梁前后悬挂着雕刻有阿拉伯文的《古兰经》选段和中文“真一”、“清真无二”、“独一无偶”、“清真为本”、“道演天房”五块大匾, 字体苍劲有力。寺院布局匀称,结构严谨,大殿前是庭院,南北各有5间讲堂。庭院东边是“山门”,上有18米高的宣礼楼,盘旋楼梯,全系木结构,雄伟庄严。“山门”之外有院落,建有水房和沐浴室,整个清真寺占地面积为2.2亩。为河西走廊著名清真寺之
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广大穆斯林的宗教活动得到正常开展,每逢伊斯兰节日,来自社会各界的穆斯林欢庆聚礼,祝贺节日。但1958年至“文革”时期,在左倾思潮的影响下,清真寺遭到严重破坏,水房、宣礼楼、山门、南北讲堂等均被拆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当地人民政府拨款,广大教民捐资修缮,使寺院面貌焕然一新,更加光彩夺目。1991年寺管会又组织修建清真寺大门及宣礼楼等。现该寺已成为联结当地回汉人民团结的纽带。
张掖市南关清真寺
地址:甘肃省张掖市人民南街154号
邮编:734000
现任教长:马 镇
现任学董:冯国栋
据《甘州府志》卷五营建部份记载,甘州清真寺即回人礼拜祠也,最初于康熙十年(1671年)建于甘州城西门内。乾嘉之际迁至北大街(今张掖四中校址)。同治年间,左宗棠镇区回民起义,寺遭兵资,民国2年(1913 年),马廷勤任甘凉道观察使,民国3 年马安良任甘州提督,始谋恢复和筹建清真寺于南关,民国4年(1915年)落成,总面积1,1O0平方米,宽敞的四合式庭院中,礼拜大殿居于院西正中,建筑面积20O多平方米,为中国宫殿式建筑,殿为木质结构,雕梁画栋,造型独特,庄严肃穆,巍峨壮观。殿内地面均用杂硬木板铺垫。殿前北侧是会客室、阿旬室、讲经堂;南侧是水房和满拉居室,庭院前为唤醒楼。
1958年以后,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南关清真寺封闭,清真寺大殿被拆毁,寺内宗教活动中断,宗教职业人员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拔乱反正,党和政府认真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平反冤假错案,恢复宗教职业人员在社会中的地位。同时于1980年恢复张掖南关清真寺,重建寺占地面积约2.7亩,大门面东,正中修简易大殿一座,建筑面积11O平方米;北侧建造阿旬、满拉居室、会客室七间,砖木结构,建筑面积 123平方米;1985年在南侧筹资新建较先进的现代化沐浴室5间,包括亡人室二间,钢筋检结构,建筑面积123平方米。1990年夏季将简易大殿拆除,由政府资助,集体、个人筹资共30余万元,新建阿拉伯式大殿一座,面积 37O平方米,钢筋破框架结构,殿顶中间系大圆顶塔,高13米,前柱为大理石贴面,铝合金门窗,室内石膏板吊顶,墙面壁纸,复利板墙裙,松木地板。殿前两角有结构相同的六角形唤醒楼各1座,楼高18米,与大殿结为整体,明显的阿拉伯式造型,雄伟壮丽,是目前河西走廊的清真寺大殿中别具风格的一座。寺内总建筑面积为616平方米,呈一座建筑结构完美的四合院。
该寺以伊斯兰教为宗旨,为各学派所共有,现有开学阿訇1人,满拉4人,1986年至1989年为省经学院选送学员3人,现已走上工作岗位的1人。1985年1月25至27日召开了张掖市第一次伊斯兰教代表会,成立了历史上第一个伊斯兰教协会,由五人组成,阿訇马钰,省伊协常委、市伊协主任;同时成立专管会,主任冯国栋,副主任马王贵。他们为清真寺的管理工作,做出了一定成绩。
肃南清真寺
地址:甘肃省肃南县青龙乡隆丰村
邮编:734400
现任学董:马玛尼
肃南清真寺,又名桥头清真寺,因其建在青龙乡隆畅河大桥桥头之旁而得名。它的前身是白庄子清真寺,始建于1944年,旧址在喇嘛乡白庄子村,1958年被毁。时隔3O年后的1988年,广大教民集资15O0O多元,重建肃南清真寺。现寺大殿面积30平方米,全寺总建筑面积约95平方米。重建后的清真寺,临水而居,正对大桥,因地势和周围环境的衬托,颇具气势。成为隆丰村一大景。
本寺所辖教民10余户,共50多人,均为回族。属伊黑瓦尼。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甘肃省 清真寺

上一篇:张掖市南关清真寺
下一篇:甘肃省清真寺(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