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发起针对穆斯林与法兰西国家认同关系的全国性讨论。
法兰西是否应该为了防范极少数的恐怖主义分子而发动大规模的纳粹主义运动,来清除同是法兰西公民的穆斯林同胞?如果这真的成为现实的话,那么穆斯林在法国的存在确实是“威胁”到了法兰西的精神,因为在人们日后尝到纳粹主义复辟所带来的恶果后,还会有所谓的“法兰西白人精英”站出来说,是穆斯林刺激了纳粹在法国的成长。当然,按照这种逻辑,德国之所以会在二战中犯下屠杀犹太人的罪行,也是因为犹太人出生在了德国,这样的说法也是有道理的,是的,这种说法听起来可能令人发笑,但十分遗憾的是,现在的欧洲,很多人都不假思索的接受了这种逻辑。
伊斯兰文化的传播根源是青年移民群体被精英化的世俗文化遗弃
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的是,按照法兰西共和国的传统,以肤色和信仰来区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在哪怕10年前也都是不合法而且也不道德的做法。宪法规定,共和国是一个世俗政权,而不是某一种教派的宗教政权。这意味着,至少在过去,任何宗教不得以任何形式在公共场所公开宣传自己的信仰符号、和自己的信仰理念。
然而,这一法条,从生效之日起,就没有办法得到贯彻执行,按照这一规定,法国全境由基督教会控制的教堂的十字架符号,将不得不被遮蔽,地方政府在上世纪60、70年代时,站出来公开表示,这些教堂不是宗教思想的传播场所,而是历史遗迹,这使得基督教的十字架符号可以在这个世俗政权下,合法存在,但随着教堂塔尖上的十字架的存在得到世俗政权的默许,更多人开始在公开场所佩戴并显露十字架,在公众聚集的地区,发放宗教宣传手册,并拉拢看起来像是外国移民的路人加入教会。按照宪法规定,这种做法实际上侵害其他宗教在法国被信仰的自由,但没有人因此受到起诉与职责,更不会被贴上恐怖主义的标记。
然而,当巴黎郊区开始修缮旧清真寺时,地方政府和民间团体开始公开要求清真寺去掉圆顶上的星月标记;当穆斯林妇女带上面纱时,她们被视作破坏法兰西精神与世俗化的罪魁祸首。现在,郊区的青年群体开始在有限的范围内,实际上,被严格限定在少数几座清真寺或者家庭环境中,接受伊斯兰的道德和教义培训。但那些曾经在大街上公开拉拢路人入教的宗教团体开始指责,伊斯兰宗教团体违反宪法,企图将巴黎郊区伊斯兰化。
我们应该思考,在一个世俗政权中,为何在一个宗教敢于公开指责另一个宗教,而被指责的宗教却不敢还嘴?我们还应该思考,为何郊区的青年群体更多的选择走进为数不多的清真寺,而不是为数众多的教堂?
我想,这首先是因为我们和我们自身文化的倒退。伊斯兰文化在郊区的传播,事实上有可能并不像组织所宣传的那样,“侵占了世俗文化和其他宗教文化的势力范围”。首先,我对世俗文化或者宗教文化拥有势力范围的说法,保有强烈的怀疑。实际上,伊斯兰文化的传播添补了世俗文化缺失所留下的空虚;实际上,郊区的青年移民群体已经被精英化的世俗文化所遗弃。而当伊斯兰文化进入时,原先被精英群体视为“垃圾”与“贱民”的郊区移民群体,却成为精英群体指责伊斯兰化入侵法国的有力证据。难道不是应该由法兰西的精英文化来负责吗?
法国社会被“伊斯兰化”概念引入误区掩盖全社会的问题
穆斯林并不是导致法国社会不满情绪日益高涨的主要原因,它至多是众多社会背景因素之一,然而,不幸的是,它同恐怖主义联系了起来,这是使得穆斯林有意或无意的被设计成为一个,或者说,几乎是法国社会唯一一个公众可以用来宣泄不满情绪的公共渠道。实际上,“伊斯兰化”为萨科奇政府成功分担诸多社会问题带来的压力,而这一工具,也被奥朗德政府完美的继承下来,因为政治家发现,无论面对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只要举起打击恐怖主义的大旗,大多数法兰西民众就会重新和政府团结起来,为了法兰西的生存,准备克服一切困难,然而,政治家的想法和民众的预期总有差距,实际上,法国的政治家只想将民众团结在他们周围,为他们投票,但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的动力。
我们应该注意到,第一个提出“伊斯兰化”上升到威胁法国国家安全与稳定的官方人士,就是曾经担任过内政部长的萨科奇。当时,也是巴黎郊区第一次出现移民族群的暴乱行为。我们应该谴责暴力活动,但我们也应该关注暴乱发生的原因,高失业率、教育不平等、排他性移民政策等等是这类抗议活动要求解决的主要问题,在这些要求中,唯独没有提出对伊斯兰宗教在法国地位的要求。但萨科奇却利用抗议群体主要来自伊斯兰社区的特点,将问题全部推给了“伊斯兰化”问题。
而更为严重的是,法国社会正在被“伊斯兰化”的概念引入一种误区,这种误区不仅仅指穆斯林就是恐怖主义分子,更为糟糕的是,一种误解认为穆斯林社区就是社会问题的来源,解决法国的社会问题,应该先从穆斯林社区入手,解决了穆斯林社区的社会问题,就解决了法国的社会问题。这种自我麻醉的心态,使得多年以来,法国政治、社会、经济改革难以取得积极效果。
实际上,由于穆斯林在法国属于少数群体,虽然失业率较高,实际上,按照宗教差异进行失业率统计本身已经违反了宪法,构成了种族与宗教歧视,虽然失业率较高,但失业总人口并不多。这意味着,失业实际上是法国全社会的问题。而且,有时一些人因为信仰穆斯林在工作单位受到排除,甚至丢掉工作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女性就业不公层面。法国长期以来存在男女因性别差异,导致同工不同酬的问题。所以消除性别歧视,是法国社会长期关注的话题。但这一问题,主要出现在非穆斯林群体中。而当萨科齐政府在09年推行国家认同政策时,在禁止穆斯林女性佩戴面纱问题上遇到的第一个障碍后,法国主流社会开始将女性受男性支配、歧视的祸源推给了穆斯林社区。必须承认的是,一些穆斯林社区依然保持着诸如一夫多妻、女性不得工作等等歧视问题。但是否提升穆斯林女性地位或者说将穆斯林群体从法国去除后,剩下的法国女性就能摆脱歧视现状?
上一篇:小白帽 一片天 靠一顶小白帽起家的伊佳公司
下一篇:湖北口回族乡举行建党92周年演讲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