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出发 寻访菱塘的伊斯兰
分享到:
2013-02-09 14:20:08 【来源:】 点击:

    在往高邮去的路上,看到的这个地方。有路标:天山。我想起遥远的新疆,新疆的天山。这个苏北地区,怎么会出现“天山”这样磅礴的名称和地点?细问之下,果然有乾坤,这里还有个叫菱塘的回族乡呢!不禁暗暗上了心。想着,要去看一看。

 

    在一个晴朗的暖冬的午后——大年初四,我们从扬州出发,去寻访这一群伊斯兰回族的驻扎地。

 

    据说早在元朝时期,菱塘就有回民定居,此地被称作“回回湾”。相传700多年前阿拉伯人普哈丁来扬州传教时,菱塘即有300多回民在此依山傍水生活,世代生息,繁衍了数千子孙,并建了清真寺,作为本地和邻近县市穆斯林宗教活动的中心场所。

 

    我们的车先是在苏北平坦气派的公路上惬意行驶。暖洋洋的太阳光当头照着,人在车里微微有些冒汗,让人以为春天已经到来。路两旁有走亲戚、串门子的村里人家,热热闹闹的穿红着绿,拎着喜气洋洋的礼物,在公路两边慢慢走。小孩子穿着新衣裳,手里一把零食,男孩多一把炮仗,房前屋后地转悠。有青年男女摩托车上呼啸来去,很神气地斜眼看着路人。远远近近的房子都是自成一统的小楼,门口贴着红火火的对联。还是农村里面过年的气氛好。

 

    不知不觉,我们的车拐上了小路。仍旧是水泥路,但是明显窄了。跟田地和屋舍更近了。都说高邮地区的运河交错,是水乡,水道纵横。可是现在痕迹难寻。很多河道都被填埋种田了,有的水域又有桥梁来连接,所以那种船橹摇摇,艄公号子吹吹的水乡的面貌已经不复存在。早春的乡村恬静清凉,田间地头都是精心过日子的勤劳百姓的生活痕迹:那用绳子拉围起来,穿插着马夹袋以提示这个范围是私家菜地的小块自留地;那田间泥土地包围的房舍,门前砌了一小片平展的水泥地,用来在自家门口冲洗胶鞋或者搬张小竹椅坐着晒太阳;双木门两边贴着的大红对联,门口晾晒的腊肉咸鱼……一派祥和温馨,哪里看得出来是回还是汉。

 

    突然钻出了小路,一拐,一条大马路直转直下,抬头看到马路上大大的门脸宣传广告:菱塘回族乡欢迎您。原来,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到了菱塘的中心地带。放眼道路两边,不论是乡政府、工厂、商店、浴室、还是学校,全部阿拉伯文字和汉文字并举。一座显眼的清真寺,在菱塘的要道上肃然静立。

 

    这座气派的清真寺是1995年建成。国家投入180万元,是目前我国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新清真寺,高耸的宣礼塔,规整的礼拜堂,闹中取静的院落。圆形的穹隆顶是青绿颜色,使我想起肃穆的普哈丁墓园来。

 

    但这还不是我们想要看的清真寺。我们想看那座清真村里的老清真寺,那座明朝的清真寺。

 

    我们询问路人,可知道老清真寺的地址。车站旁一对年轻夫妇微笑着搭话。原来,他们家就住在清真村,那座老清真寺就在他们家旁边。今晨他们带着小儿出来拜年,现在正准备回去。如果可以搭我们的车,就可以顺便帮我们指路。皆大欢喜。

 

    一路上青年男子自我介绍说,他们家就是回回湾的居民,父母上人一直保持回民的习俗,在老清真寺做礼拜。新的清真寺只有在大型的节日才会有人。眼眉细巧的女子则告诉我们,怎么区分回民汉民的家呢?就是,回民的家是没有后门的。

 

    车子转了几个弯,踏上了村落的小径。而这座落在菱塘回民集居地清真村的老清真寺,就在一块照壁后,突然出现眼前。

 

     这座寺院曾三易其址,但至今保存完好。湿润的暗色青瓦,深重的苔藓,静悄悄、不怒自威的容颜。踏进门槛,一颗喧嚣的心,忽然安静下来。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扬州 寻访 菱塘 伊斯兰

上一篇:马来西亚伊斯兰禁止情人节
下一篇: 为什么清真寺的顶上有月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