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乐智慧》 中国伊斯兰教哲理性的劝喻长诗作品。原名《库达德卢比利克》(Kutadolu Bilik),意为“赐予幸福的知识”。11世纪喀喇汗王朝维吾尔族著名诗人优素福·哈斯·哈吉布(约1019~1092)著。
于1068~1069年先后在巴拉沙衮和喀什噶尔用回鹘文写成,献给喀喇汗王朝东部副可汗桃花石·布格拉汗·艾布·阿里·哈桑·本·苏莱曼。全书以阿鲁孜韵律中的木塔卡里甫格律,采用中世纪波斯诗歌中的玛斯纳维(双行诗)形式,并掺以鲁拜体(四行诗)写成。诗作计13290行,由85章正文和3篇箴言诗组成。另有两篇序言。
其主要内容以伊斯兰教的伦理思想为准则,劝喻人们用知识和智慧消除愚昧和无知,以正义、幸运、智慧、知足为箴言去修身养性,作人处世,协调社会关系,治理国家,求得幸福。长诗的结构,前11章是对伊斯兰教的安拉、先知穆罕默德及四大哈里发的赞颂,对布格拉汗的歌颂,论七曜和黄道12宫,论知识、智慧和善行,以及书名的含义等。
12章到85章,故事情节是通过4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和大量对话展现出来的。这4个人物形象的寓意是:(1)国王日出,象征正义和法度。(2)大臣月圆,代表幸运。(3)大臣的继任者贤明,象征智慧的化身。(4)伊斯兰教苦修者觉醒,象征知足或后世。长诗以生动的描述和哲理性的对话,展现了喀喇汗王朝当时的政权结构、社会生活、阶级关系、伊斯兰教的地位、道德风尚以及与中原的关系等诸方面的情况,表达了作者对宇宙、人生、社会、法度、伦理、哲学、治国等问题的看法。
在自然观上,作者用自然哲学的观点解释了宇宙的生成和结构。认为自然界的事物是由水、气、火、土4种元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界的本体是物质,自然界是长存的。生命现象是物质决定的,没有物质世界的存在便没有生命。作者把可观察到的宇宙空间,以太阳为中心分为12道宫: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室女座、天秤座、天蝎座、人马座、摩座、宝瓶座、双鱼座。将12道宫每3个座划为一组,并与四元素结合,分别为春星(空气)、夏星(火)、秋星(土)、冬星(水)。
季节因此划分为春、夏、秋、冬。在伦理观上,以伊斯兰教的止恶扬善为核心,倡导正义、贤明、慷慨、无私、清廉、谦虚、人性、友爱、公正、善良,反对自私、奸诈、妄行、贪婪、暴虐、悖逆、欺骗、谗言。认为人生暂短坎坷,而善行使人永乐,恶行犹如堕入火狱。还认为可汗、伯克们道德品质的优劣对整个社会道德风尚具有决定性影响。
在知识论上,作者认为知识是智慧的源泉,真理的结晶,正义和高尚品德的根本,迷路者的明灯,理智的核心;文化、知识是求得社会发展和国家强大的重要因素。主张应由品德高尚而贤明博学的人,借助法律来治理国家,才能长治久安。知识必须用来为社会和人民造福,才能实现它的价值,否则将得不到人们的珍视。
在认识论上,作者认为,人们有知或无知,并非命中注定;人的知识只有在后天成长过程中,随着学习的深入和亲身经验的积累才能获得,也才能使认识和思维能力不断发展。从实际中获得知识,并在实践中证明其正确性,这种知识才算是智慧。书中对许多民间格言、谚语、哲理警句、箴言,广征博引,语言精练,寓意深刻,给人以启迪。该书是突厥传统文化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及中原汉文化有机结合的结晶。
《福乐智慧》的原手稿迄今尚未发现。传世的手抄本有维也纳本、开罗本和费尔干纳本。维也纳本是1439年在今阿富汗的赫拉特城用回鹘文抄写的,1474年在伊斯坦布尔被发现,现藏维也纳国立图书馆。开罗本是用阿拉伯文抄写的,现藏开罗卡迪温图书馆。
费尔干纳本亦用阿拉伯文抄写,是最完整的抄本,于1914年在今中亚费尔干纳地区的纳曼干城被发现。中国新疆人民出版社于1979年出版了汉文节译本。民族出版社于1984年出版了现代维吾尔文版本,1986年又出版了汉文全译本。
来源: 《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
责任编辑:M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