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文化复兴的大潮中应该考量民族的差别
分享到:
2015-05-22 20:02:15 【来源:】 点击:
      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传统文化复兴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目前,中小学生的语文课本当中,国学的比例不断加大。社会上的读经班、国学班、私塾和书院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据民间机构“中国书院联盟”统计,目前全国范围内以国学为基本课程的民间书院和私塾超过4000家,招收的学生从三岁到十八九岁,以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为主。基本的课程包括:蒙学,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小学,如《文字蒙求》《龙文鞭影》《笠翁对韵》以及一些日常应对礼仪等。
      目前发展程度较高的书院也在尝试开设高级的学堂,进行“解经”,以比较现代的视角解读四书五经的活动。一些书院在每年春秋的开学季还举办声势浩大的释奠礼,祭拜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甚至有一些国学教育机构主张学生对老师和家长的跪拜礼,以此来弘扬尊师重道的传统。大中学生当中的汉服社也蓬勃发展,举办各种展示和活动,以此来推动人们对传统服饰的认可和喜爱。
      这些都是符合历史潮流的趋势,在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时代,文化上的保守主义几乎成了一个世界性的浪潮。人们都在寻找自身的文化归属,外在的符号日渐趋同的同时,人们渴望用内在的精神来区分彼此。同时也出于对传统文化被现代性消解的担忧,在文化上呈现出一种积极的保守姿态。
      然而,我们也看到,在对待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问题上,十八大以来呈现了一种同的趋势。表现在一些基层的治理问题上,就是不问青红皂白的一刀切,将本来大有伸缩余地的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传承的问题上升到对立的高度,企图用一种简单的行政手段来打压。在自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这种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极易导致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和少数的敌对势力受到蒙蔽或者从中渔利,破坏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给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损失。
      以最近的陕西师大“头巾事件”和云南“两清”运动为例,这两次事件的处理方式在当地都带来了极坏的影响,破坏了国家和政府在普通穆斯林群众中的形象。头巾和无沿圆帽一样,本是穆斯林传统服饰的代表。每年国家两会期间,穆斯林的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都要带上圆帽和头巾,在全世界面前彰显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普遍合法性。陕西师大对头巾的强制取缔不仅违反了宪法和普遍的公民权利,也与中央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截然相反。至于云南地区的强制外省籍学生和老师离开云南清真寺学堂的举措,则不仅与宗教信仰自由这一普世原则相违背,而且侵犯了穆斯林几百年来的传统。中国穆斯林在明代模仿儒家的私塾和书院学制,借鉴中亚的清真寺教育内容,创立了遍布全国的经堂教育体系。将穆斯林的信仰教育与儒家的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人生观结合起来,为伊斯兰教在中国的落地生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几百年来,经堂教育的体系即便在文革时期也没有中断,滋养了一代代穆斯林子弟的精神世界,也为国家培养了一代代爱国爱教的优秀青年。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著名抗日爱国将领白崇禧等等为中华民族做出伟大贡献的民族骄子都曾经在经堂里开蒙,学习人生的第一堂课。就个人经历而言,小时候每逢寒暑假,笔者都会在故乡的清真寺里和一群小伙伴学习简单的日常伦理和传统文化。当然这里有宗教因素,但是在中国穆斯林的传统生活当中,宗教和习俗早已分不清楚,信仰本身就是传统的体现和载体。与笔者同学的伙伴当中,长大成人后读硕士博士、出国留学、下海经商、走上领导岗位的大有人在,都在不同的地方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以笔者目力所及,珍视传统的家庭,在教育上和日后的生活当中绝大多数都是成功的;反而放任忽视传统的家庭往往在后来的教育上遇到的困难更大。因为这传统毕竟是千百年来的人类文明成果,具有教人向善的伟大意义。
      自古回回争教不争国,内地穆斯林大众向来对民族的传统十分珍视,看得重于一切。在千百年来与周围兄弟民族的交往中,回汉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周围的多数民族对回族的习惯与信仰大多数持友好的态度,互不干涉,相处和谐。建国后,中国共产党秉持马列主义的民族观,认可了穆斯林的民族地位,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穆斯林民族第一次有了当家做主人的地位,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合法性的来源之一。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三个层面: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十二个词当中,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思想成果和现代世界普遍价值观的认可,也将是我们今后处理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价值取向。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原则来处理民族问题,让各民族在文化传统上不断继承和扬弃,给中华民族大家庭丰富多彩的文化增加魅力,将是未来民族文化工作的重点。采用强制性的行政手段予以压制,不仅达不到效果,反而会把一些不关心这个问题和持中立态度的人推向反面,在网络的推波助澜之下,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
      21世纪是多元化的世纪,文明的共存与和谐对话已经成为了人类的共识。多元的文化遗产给国家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资源,最近党中央提出的“一路一带”发展战略就离不开对各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借鉴和使用。我们相信党内的有识之士一定能看清问题的本质,在周边国家不断产生兄弟阋墙悲剧的环境下,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适度的空间,这也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有效智力保障。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传统文化 复兴 大潮 考量 民族 差别

上一篇:青海省委统战部《统战信息》:青海回族撒拉族救助会立足民族团结积极开展慈善救助
下一篇:迪拜纪行:大漠中体验阿拉伯风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