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回族和北京城
分享到:
2015-11-30 10:52:27 【来源:】 点击:
      京回族和北京城有着悠久而密切的关系。从历史上看,北京地区曾是各族统治者争夺的舞台,在进进出出的各族当中,有的被迁移出去,有的被融合,在这样的变化中,曾使许多民族至今只成为历史名词而不复存在。作为少数民族之一的回族。迄今不仅未被融合,而且依然立于民族只林并得到了发展,人数上也有增长。

      原来北京旧城的东南角,是唐代幽州藩镇城的所在地。五代时,后晋皇帝石敬瑭为换取契丹人辽王朝的支持,把燕云十六州割给辽。辽王朝于太宗会同元年(公元 938年)把幽州作为陪都称做南京。公元1122年,女真族的金朝灭辽,把契丹人赶出幽州。公元1123年(宋徽宗宣和五年),金人把幽州等六州还给宋朝,宋在幽州恢复了主权,把幽州改称为燕京。过了两年,即宣和七年,幽州再次落入金人之手。公元1153年金改燕京为圣都,后又改称中都,自此金人宣告建都于燕,而成了当时大半个中国的首府。蒙古人崛起之后,于公元1213年攻占了金中都,金亡。在这200多年当中,北京曾在辽、金、元三朝间易主,幽州城也由藩镇城一跃成为全国的都会。

      在辽的南京(幽州)没有回回在此活动的记载,大概这里是陪都的原因。而在辽的上京(今蒙古巴林旗东北)倒是有回鹘商人居住。金在燕定都后,大兴土木,使整个城市“大部入宫室,百姓绝少”。在这种情况下,回回是不大可能落居与此的。待蒙古灭金占据中都后,情况就不同了。据记载,蒙古军攻打中都之战役,首立大功者就是回回人阿刺浅,史称“赛夷氏”。即阿文Sahid的音译。成吉思汗一次对群臣说:“朕今日得至此(指中都)者,阿刺浅之功也”。待成吉思汗北还后,阿刺浅驻留中都。被任命为达鲁花赤(断事官),即这一地区的行政长官。据《元史百官志》说:“断事官,秩三品,掌刑政之属,国初尝以相臣任之,其名甚重”。阿刺浅不仅是中都地区(即北京)第一任行政长官,也是第一个进入北京的回回市民。公元1218年成吉思汗西征,曾带大批波斯、阿拉伯人东来。从这是起一直到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大都建成,其间有半个多世纪,中都是蒙古人在华北的重镇,也是蒙古人管理“汉地”的首府。在这一重要的政治中心,有很多色目人来管理各种事物。除被编入“探马赤军”中的回回在此就地落户者之外,还有各样回回人才,如医药、天文、历算、工程技术、传教师和商贾等等。据元世祖中统四年(公元1259年)的统计,中都地区有回回2953户(见王珲《秋涧先生全集》卷88)。平均每户以5口人计算,当时的回回人就有一万五千多人。回回和北京有着如此悠久的关系,回回是“老北京”当之无愧。回族人民以其勤劳和智慧,对于北京的发展有着卓越的贡献,他和各兄弟民族一道共同缔造了这座美丽的城市。


      回回大量涌入北京是在元代。待元大都称建成,曾规定迁入新称的条件,即“高居职者先”,所以当时的官宦人家和富商大贾迁入新称,穷回回则仍留在旧称之内。相传当年大都城内有清真寺30多座,由此可以推测大都城内回民遍布与各处。到了明代,北京回回来源是多方面的,一是明初曾大量的从南向北移民。据说,今北京的回族姓氏中,凡任、沙、刘、李、马、金、霍等姓的祖籍大多是南方来的;另一来源是明代兵制所形成的,军人屯垦,把军人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回回军人在屯垦中也是聚族而居,这就形成了中国各地的回回营,久而久之就成了地名或村名。据《冈志》(牛街地区志)记载:“燕都之回回,多自江南,山东二省分批来者,何也?由燕王之国,护围(卫)军僚多二处人故也”。所谓由燕王之国,即指明成祖朱棣,曾被封燕王,治所北平(北京),今天北京一些老回回住户仍说他们是“揪着龙尾巴”来的。另外,北京有些回民的姓氏堂号,有的常能表示其来源,如西门刘家(即指南京水西门刘家)、大同马家、泊头曹家、韦河张家、沧州刘家、陈家、陕西古家……等等。从这些堂号中,可知北京回民是来自四面八方、全国各地。清初北京城内的回民聚集区曾发生一次较大的变动,当时为了“拱卫皇居”,把北京内城居民,无分回、汉,统统从内城迁出,史载,顺治五年八月十九日,命原住城内的汉官、汉民于来年年底以前,全迁至南城居住。据《冈志》载: “清兵入关,驱民出城,居两边者(指东西四牌楼),失其所有,遂尽趋冈上……”。经过这一大的搬迁之后,改变了原来内城的回民聚集区。但到后来,《冈志》《金公(云善)谈理性》一节又说:康熙己卯,“云善遂移居东城,东城富豪金、张诸姓,扫榻以侯之……”。这说明到康熙年间,有钱的回回人家,又迁入了北京内城。自康熙中期至今,北京回民聚居的情况随也有些变动,尚无较大变化。按目前北京的行政区划,其分布如下:


      宣武区:位于北京旧城垣的西南角,是回回居民最集中的一个区,有回民约四万人。解放后,历届区政府都有回民区长。著名的回民聚居区牛街,古老的牛街礼拜寺以及中国伊协和中国伊斯兰经学院都在此区。另外牛街附近还有回民医院、回民小学等。


      崇文区:位于北京旧城垣的东南角,与宣武区东西相望。区内回民多集中与以花市北大街为中心的花市各条、唐刀、堂子、雷家、珠营等胡同,和羊市口、小市口一带。回民多从事商业,特别是珠宝业,其中不乏殷实富户。全国著名的珠宝玉器市场——青山居,即设与此,所有回民中的珠宝商也多在此居住。花市有清真古寺,其规模小于牛街清真寺,也是北京的大寺之一。


      朝阳区:是回民人口较多的一个区,但居住分散,较集中的地方如朝阳门外关厢、南中街、上坡、下坡等处,自朝阳门一直向东与通县接壤,均属朝阳区辖界,有很多回族乡镇,如长营回族乡、管庄、杨闸、西会、万子营、糠营等都是回民居住的地方。


      西城和东城区:这两区的回族人口数相当,居住的情况也较分散。西城区的德胜门外一带为回民密集的地方,过去这里的回民多从事骡马行业,阜城门锦什坊街及三里河等地回回居民也较多,著名的锦什坊街清真寺——普寿寺即在此。东城区则有著名的东四清真寺,其他回族聚居区有豆芽菜胡同、安定楼门外关厢和东直门外二庄等,这几处都建有清真寺。


      海淀区的马甸:也是北京回族居民密度最大的聚居区之一,有规模宏敞的马甸清真寺。过去的马甸羊栈林立,是北京最大的羊只集散地。当地回族多从事羊行。此处尚有海淀街、四王府、蓝靛厂、安和桥、清河、树村等处也都是回族聚居的地方。


      远郊县回民密集的村镇:以通县和大兴两县回族人口较多,在数量上两县回族人口相当。通县回族的分布有通镇、马驹桥、于家务(回族乡)、张家湾、枣林庄、西关、岱头等处。大兴县的回族聚居点有:黄村、西红门、朗各庄、薛营、东白塔、崔指挥营、佟营、留士庄、礼贤等处。其他各县如昌平县的西贯市、小辛庄、牛栏山、沙河等处都是回族聚居的乡镇。再如顺义县的回民营、高丽营。丰台的丰台镇、长辛店、南苑等处。回族人口较少的区县是门头沟、石景山、房山、延庆、怀柔和平谷等县。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北京全市共有回族人口20.7万人,即近城郊区15.2万人,远郊县为5.5万人。回族人口是北京市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北京城 回族 北京

上一篇:沙特公司购被俄抵制的土耳其产品
下一篇:魁星阁:面向未来的“清真学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