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回民习俗
分享到:
2013-04-12 23:51:57 【来源:】 点击:

 

      丧葬 安庆回民丧葬,实行速葬、薄葬、土葬。速葬乃从速入土,不超过3日;薄葬乃白布裹体,归于自然,不用任何陪葬器物;土葬即深埋地下,与大地归于一体。病人临危,自知将要“归真”,便面向西方,不停地吟诵“清真言”,家属也在一旁念诵,由于相信自己有“伊玛尼”(信仰和人格),死后可以上天堂,故能做到内心详和,平静而逝。也有人临终时请阿訇念经做“讨白”,向真主忏悔。人既殁,家属理其鬓,抹其目,撮其口,使之口目皆闭,面容安祥。然后派人通知清真寺,寺里执事人员送来“水池”(洗床)。此时,家属回避,由执事人员(分别男女)为死者脱衣,用皂角水或清水洗抹全身,洗后用干布三块润干,用香料抹其身,用冰片抹其额、手、足,再用“克凡”裹体。“克凡”又称“穿布”,男女各有规定的尺寸,皆用普通洁净白布,不准用丝绸等高级面料。料理完毕,执事人员将亡人面容露出,让家属见最后一面,再用白布盖上。此时不能号哭,认为一切都是真主的安排,应顺乎自然、服从主命,号哭就有怨恨真主的嫌疑。

 

       然后家属戴孝。孝子戴大帽子(用白布缝成圆筒),系腰白。媳妇、女儿、侄女、孙女头披白布,系腰白。孙辈男子一律戴普通白帽,系腰白。曾孙辈白帽上加红顶。亡人下“水池”后,可以暂停家中,也可抬置于清真寺殡仪室,亲友闻讯,皆赶来吊唁。回民历来有互助传统,遇有丧事,送丧仪(现金)或寿帐、挽联者颇多,且按伊斯兰教规,不唯亲友,众人皆有帮助义务,故而贫穷之家也可安葬如仪。也有人家在宅门贴上“某宅治丧,鼎惠恳辞”的字条,表示谢绝赠仪。吊唁不放爆竹,因为回民治丧要求庄严肃穆,不动声响。出殡一般在上午。出殡前,举行“者那则”宗教仪式。将盛有亡人遗体的“他夫”(殡葬用具)放置在清真寺大殿之下,参加仪式者在经过大小净后,于“他夫”前虔敬肃立,在带拜人带领下念经礼拜。参加“者那则”仪式人数越多越好。若出殡逢上“主麻”日,来礼拜的人多于往日,家属就十分欣慰,认为这是一种光荣。若巧遇开斋节,那么经过沐浴、参加会礼的上千穆斯林都要为这位亡人站“者那则”,那更被视为一种极其难得的尊贵了。但回民出殡,要求速葬(不超过3天,最好在一两天内入土),为赶“主麻”而拖延出殡是绝对不允许的。站“者那则”后即出殡,载亡人的“他夫”由4人抬行,家属亲友持香随后,不鸣锣开道,不奏乐,不放爆竹,肃穆缓行。亡人家属哀哀而泣,嚎啕大哭被认为不利于亡人升天。解放前有些回民家族有私家墓园。解放后,安葬地主要集中于茅岭、新庄岭两处回民公墓。茅岭有一回民生产队,家家备有专用工具,世代相承“开坑口”(挖墓穴)的专门技术。“他夫”抬至墓地,墓穴已事先挖好。其长6尺、宽2尺、深7~9尺,底部向一侧开一直径3尺的圆洞。进入圆洞后再向两侧开挖出一个长7尺、高3尺多的地下墓室,这才是真正的穴位。下葬前,由孝子下坑入穴,试睡片刻,谓之“暖坑”。“买特”(尸体)入穴仪式由阿訇主持,先用白布宽带将“买特”斜向缓缓垂下,另一阿訇在坑底接住,顺势送入地下墓室,平稳放置。然后打开面部白布,在周围遍撒攒香(由回香、末药、冰片等香料合成,可驱除地下虫蚁)。再用土砖或石板封闭地下墓室。此时,阿訇跪在坟边念经,家属跪而听经。阿訇念经时将一土块投入坑穴,墓工开始填土垒坟。坟成后,阿訇又念“四十步”经。葬毕归家,丧主请阿訇及亲友吃饭,谓之“吃下土经”。还炸“口道”馈赠众人,以表哀念。出殡前后,家属拿出亡人生前部分积蓄施舍给贫苦人家,谓之“仪士加德”,意为补偿亡人生前可能缺纳的“天课”,以求得真主恩典。亡人殁后七日、四十日、百日、周年,都要请阿訇来家念经。“文化大革命”期间,安庆回民仍坚守自己的丧葬习俗。
 

     【节日庆典】
 

  主麻日 回民认为一周之中,“主麻”日(星期五)最为吉祥。主麻出生,自然大吉;周岁生辰逢上主麻,相信那一年也会吉祥如意。每逢大事,如结婚嫁娶、新店开张、建房动土、乔迁新居、出门上路等,都择主麻日进行。平时在主麻日还加餐打牙祭。回民的拜功中,除平日“五时拜”外,主麻日还加有主麻拜(聚礼),时间在正常“晌礼”之后,大约下午2时。有些回民白天上班,不能坚守五时拜,就长年坚持每周一次的主麻拜功。旅人在外,逢周五也到清真寺礼主麻拜。

 

      斋月 斋月为安庆回民最珍视的喜庆之月。斋月为伊斯兰历九月,公历在2—5月之间。安庆回民在进斋月之前,一般都要到清真寺去洗一次“干净澡”(大净),以纯净身心迎接斋月。斋月里,来清真寺沐浴者络绎不绝,夜晚寺内灯火彻夜通明,礼拜者数倍于平日。一些中老年回民为封斋礼拜方便,干脆在清真寺吃住,并自发组织办斋月伙食团。附近回民也向伙食团捐助钱粮、麻油。回民厨师也义务到伙食团帮厨,认为是一种善功。许多人家还要请阿訇到家念经,较富人家还请阿訇念“大经”(即分若干天念完《古兰经》)。解放前,老人和妇女普遍封斋,有工作的男子也象征性地封几天斋。每天黄昏,阿訇们聚于寺内养真堂,传念《古兰经》,待新月升起,开斋时间一到,便口念一段简短经文,开始进餐(一般吃几块回民捐送的糕点)。此时,在此等候开斋的孩子们便一哄而散,兴冲冲奔回家中,一路高喊:“开斋啦!”于是,城南及西门外回民区千百人家同时吃开斋饭,邻里之间还互赠“口道”和菜肴。整个街区一片欢腾。饭后,穆斯林陆续来到清真寺,在水房小净。晚8时,宵礼时间一到,大家上殿礼拜,偌大清真寺顿时鸦雀无声,只有洪亮的《古兰经》声从大殿传出。至凌晨3时,上千人家灯火齐明,主妇们开始做封斋饭,菜肴比往常丰盛。吃过封斋饭,念一段经文,便又开始新的一天的封斋磨炼。
 

  按照伊斯兰精神,斋月里不仅要封斋,而且要口不妄言,心无妄念,不发脾气,端正仪表,接济贫苦,多行善事,医生义务行医,商人诚实经商,平日有纠纷矛盾者自觉和好。安庆回民间还有一种说法:斋月里祖先亡灵要回家探望,若见家中有油香“口道”,有庄严的《古兰经》声,就会十分喜欢。所以家家都炸“口道”,请阿訇念经。
 

  解放后,仍有部分回民坚持在斋月封斋,党员、干部虽不封斋,但也尊重本民族传统,在斋月里多做好事,把斋月当作回族特殊的“文明礼貌月”。
 

     盖德尔夜 斋月里的第二十七夜是盖德尔夜,相传《古兰经》于是日颁降于世,因此颇为穆斯林重视。这一夜,安庆回民大多彻夜不眠,有的到清真寺礼100拜。教长在大殿上宣讲教义,清真寺内热闹非凡。散拜后,举行群众性聚餐,众多回民出散“海底亚”捐赠济贫,有的还宴请宾客。
 

  开斋节 伊斯兰历十月一日是开斋节,经过一个月封斋的艰苦磨炼,至此日善功圆满,故而隆重庆祝。开斋节清晨,城南回民区男女回民头戴白帽、盖头,盛装走上街头,双手交握,互相祝福,并互赠“口道”。清真寺内,更是熙熙攘攘,一片欢腾。天未亮,即有成百上千人到水房排队大净,水房应接不暇。上午9时,上千穆斯林在清真寺无像宝殿举行“尔以德”礼拜(会礼),人人头戴白帽,脱鞋着袜。及至成拜,顿时鸦雀无声,上千人同时立、鞠、跪、叩,整齐划一。散拜后,清真寺散发“口道”,每人一份,带回与家人尝,同沾吉祥。
 

    回民不做“清明”,而在开斋节这天上坟。是日上午,回民墓区遍布头戴白帽的穆斯林,香烟弥漫四野,念经之声不绝。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安庆市 回民 习俗

上一篇:安庆回民历史文化成列馆(视频)
下一篇:一刀割成男子汉!”印尼穆斯林儿童割礼记实(组图)

相关新闻